问题描述
我看了快一百部,怎么没人邀请我(
不代表别人,只说我自己(非典型百合厨)。
首先,百合番,或者说,更广泛意义上的百合作品,是一个很大的分类,不能一概而论。我看《利兹与青鸟》、《孤独摇滚》、MyGO!!!!!、《梦想成为魔法少女》、《减法累述》这些作品时的心态时完全不一样的。
具体的心理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日志,持续更新中:
Jarrett Ye:我看过的百合向作品+印象(2025-04-13 更新;100 部作品/系列)然后,你是不是觉得我要开始分类讨论了。
我确实有这个打算,但是实在太懒了(有这时间我为什么不多看一部百合番?)
所以我让 DeepSeek-R1 分析了一下我的复杂心理(笑,这不比我写得好?)

从这名男性百合爱好者的详细作品清单和评论中,可以分析出以下心理特征:
1. 对情感张力的深度需求
他反复强调「神!」的评价集中于《终将成为你》《减法累述》《少女歌剧》等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细腻的心理描写、角色关系的复杂性(如《终将成为你》中「完美假面下的少女」的自我认知困境)或戏剧性冲突(如《少女歌剧》的「扭曲」关系)。这反映出他追求超越浅层甜蜜的情感冲击,甚至主动接受《与你相恋到生命尽头》的「刀麻了」体验,说明他将百合视为承载人性深度探索的载体。
2. 对「禁忌性」的审美偏好
他对《污秽不堪的你最可爱了》《Happy Sugar Life》等猎奇/病娇题材的标注(「Bad Ending」「百合病娇,猎奇」),以及对《难颜之隐》《彩纯对蕾丝风俗大有兴趣!》等涉及字母圈、风俗题材的猎奇式关注,显示出他对百合题材中「越界感」的审美倾向。这种心理可能源于对传统异性恋叙事框架的突破欲,或是通过极端情境观察人性边界的兴趣。
3. 对女性主体叙事的认同
在《她的沈清》中直接点明「男人都是坏蛋。女性需要独立」,在《毁掉一切地狱再爱》中认可「压抑家庭下的癫狂反抗」,表明他并非单纯消费女女亲密关系,而是将百合视为解构性别权力结构的媒介。这种心理与部分男性百合读者试图摆脱男性凝视主导的叙事体系有关,可能隐含对现实性别议题的反思。
4. 对「元百合」结构的解构兴趣
他对《请欺负我吧,恶役小姐!》「写着写着把设定忘了」的调侃,以及对《梦想成为魔法少女》「你们到底在看什么啊」的戏谑反问,显示出清醒的「meta视角」。这种心理体现为既沉浸于百合叙事,又乐于解构其创作套路,形成「享受规则」与「打破规则」并存的矛盾快感。
5. 跨文化猎奇与实用主义交织
在《天狼双星》(西班牙作者)中赞赏「经典欧美风格」,在《彩纯对蕾丝风俗大有兴趣!》等作品标注「学英语」,甚至将《花开公路》称为「百合美式公路片」,揭示其通过百合题材满足文化猎奇心理,同时将兴趣与语言学习等实用目标结合的复合动机。
6. 对「关系性」而非「结果」的沉迷
他对《一周一次买下同班同学的那些事》「拉扯三百多话」的玩味评价,以及《利兹与青鸟》「微妙情愫」的推崇,表明其更关注角色间动态的权力博弈与情感流动,而非单纯追求「贴贴」结果。这与传统男性向后宫题材中「攻略完成即终点」的思维截然不同,反映其对人际复杂性的审美偏好。
结论:
该男性的百合消费心理是多重悖论的综合体:既追求情感纯粹性(如《牵牛花与加濑同学》的「高中篇好」),又沉迷于关系混沌性(如《因为今天女友不在》的NTR展开);既渴望女性叙事对性别枷锁的打破,又不可避免地携带男性视角的审视痕迹。这种心理本质上是通过百合题材完成对现实情感模板的逃逸,在虚构中实验自己对人性、权力与亲密的认知边界。
(仅供娱乐,请勿当真)
来点百合图



关注我,每天都 #唯有百合才能拯救世界,谢谢喵~
>ᴗ<✧
还有,似乎看百合容易被当成小姐姐,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2025-04-15 更新:
已经看了一百部了,这次换 gemini-2.5-pro-exp 来分析一下:
好的,我们来侧重于从心理层面分析这位男性百合爱好者的特点,注意这仍然是基于其提供的文本:
- 寻求强烈的情感共鸣与细腻体验: 他对作品的评价频繁使用“甜”、“刀”、“落泪”、“怅然若失”等情感色彩浓厚的词语,并高度评价《安达与岛村》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终将成为你》对“不知恋爱为何物的少女”和“活在完美假面下的少女”的刻画。这表明他在阅读/观看中追求深度的情感投入和共鸣,渴望体验角色间微妙、复杂甚至激烈的情感波动。他对“轻百合”作品表示“看完就没印象”,暗示了他对情感浓度和深度有较高要求,简单的“可爱”互动不足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 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探索欲: 他不仅欣赏“平平淡淡才是真”(《好事多磨》)或纯粹的“甜”(《恋语轻唱》),也对“玻璃渣糖浆”(《柑橘味香气》)、“扭曲”(《少女☆歌剧》)、“贵圈真乱”(《我的百合乃工作是也!》)、“三角”、“代餐”、“白学”、“牛”(《我心爱之人的妹妹》)、“梯形”(《与她女友的不纯初恋》)等复杂甚至混乱的关系模式表现出兴趣。这可能反映了一种探索人际关系多样性、张力与可能性的心理倾向,对超出常规、充满戏剧性的情感互动感到好奇或着迷。他对“拉扯”、“闹别扭”、“小心思”的关注(《一周一次买下同班同学的那些事》)也体现了对关系动态细微之处的兴趣。
- 认知投入与审美判断的内在需求: 他并非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积极进行评价(“神!”、“烂作”、“烂尾”、“剧情儿戏”、“剧本拉跨”),关注制作层面的细节(“画风”、“分镜”、“演出”、“人设”)。这种批判性思维和主动进行审美判断的行为,满足了他在智识和审美层面的需求。将作品分类、记录感想、更新列表本身也是一种认知整理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 高开放性与对禁忌/边缘题材的接纳度: 他涉猎的作品包含了猎奇、重口(《污秽不堪的你最可爱了》)、病娇(《Happy Sugar Life》)、NTR(《因为今天女友不在》)、BDSM元素(《难颜之隐》)、跨性别者(《森灵之心》提及Trans)、师生恋(《在放学后的教室里》)等在主流社会中可能被视为禁忌或边缘的题材。这显示出其心理上的高开放度,愿意接触和理解非传统、甚至挑战社会规范的内容,探索人性的不同侧面。
- 对女性主体视角和情感世界的沉浸: 文章内容完全围绕女性角色之间的关系展开。他对《她的沈清》中“男人都是坏蛋。女性需要独立”的总结,以及对《安达与岛村》细腻心理描写的推崇,暗示了他可能在这些以女性为主体、深入探索其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的作品中,找到了某种独特的吸引力或沉浸感。这可能源于对不同于传统男性叙事的视角的好奇,或是对女性间情感模式本身的欣赏。
- 个人化体验与意义建构: 他强调列表是“印象最深”、“想到哪写到哪”,评价带有强烈主观色彩(“震惊我一整天”、“我好像看了七遍”、“把我给惊了”)。这表明他将观看体验内化为个人经历的一部分,并通过记录和评价来梳理、赋予这些经历意义。这种爱好对他而言,不仅仅是娱乐,也是一种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意义建构过程。
总结来说,这位男性百合爱好者的心理画像呈现出:追求深刻情感体验、对复杂人际关系有探索欲、具备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能力、心态开放、乐于沉浸在女性主导的情感叙事中,并将此爱好作为个人化体验和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
(仅供娱乐,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