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大学本科生教育?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998 👍 / 43 💬

问题描述

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和教育发达国家的差异在哪儿?是否存在一些问题?是否正在改进一些问题?


大学四年,学校教会了我:

  1. 打水赛混加分(找了个澳门的队友轻松进互联网+国赛)
  2. 无视学校制度(去实习直接翘课,不找老师报备,因为不可能批)[1]
  3. 听课无用(疫情在家睡半年,回去考试连续突击一周,平均 80+)
  4. 利益交换(指我给你写论文,你放我去上班)
  5. 一句话写成三句话(指毕设内容不看,先把页数搞到 40 页再说)
  6. 排版格式(指参考文献规格严格,你的学术功夫才到家)
  7. 喝茶(指帮本校硕博生发声,然后被学校约谈)[2]

毕业快三年了,有些破事忘得差不多了,也不想回忆起来,就列以上七点吧。推荐这几篇好文章:

蒟蒻c:我们的工科教育,问题出在了哪里Dowya:以计算机科学为例——我仍未得知本科教学的内容到底有多么古老

至于国外的高等教育,也是一堆问题,毕竟国内很多都是照搬国外的。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教育和学习无关

专为教学而生 Washington Monthly

遗憾的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事实证明,古老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大多数本科生。单调乏味的讲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推动他们投入到有难度的动手实践中,而这恰恰是真正掌握大学课程的关键。培养教授的博士项目几乎没有涉及教学理念或方法的指导,而是专注于培养某个狭窄学术领域的专才。教授的聘任和晋升完全基于他们的科研能力,而非教学水平

极具洞察力的观察家意识到,盲目扩张一套不适合本科教育根本宗旨的体系是一个错误。1963 年,加州高等教育系统的缔造者 Clark Kerr 在哈佛大学发表了一场振聋发聩的演讲。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一流的教师队伍导致对本科教学的忽视」是一个「残酷的悖论」。他进一步解释道,对科研的重视和对教学的投入「并不像我们最初设想的那样协调 … 德国的洪堡模式假定教学必然能因科研而全面受益,但事实并非如此。」Kerr 敏锐地洞悉,其他人后来也逐渐认识到,这种偏差最终导致了「本科教育政策的荒废」。

20 世纪 70 年代,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趋于平稳。与此同时,一批研究者开始探索和定义优于当时大多数本科生所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其中最著名的要数 Arthur Chickering 和 Zelda Gamson 在 1987 年发表的一篇开创性论文《本科教育良好实践的七项原则》(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他们综合了多年来认知科学和教育研究的成果,勾勒出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越是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就越能够掌握知识,培养关键技能。本科生在解决问题、开展原创研究、合作学习,并得到教授和同学及时反馈时,收获最大。相比之下,被动的、缺乏互动的讲座式教学无疑是最糟糕的教学方式

一个重要公共机构存在明显缺陷,众所周知却长期被忽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在高等教育领域,这恰恰是一直在发生的事情。Clark Kerr 在 1963 年提出的观点今天依然发人深省。Chickering 和 Gamson 的七项教学原则发表于 20 年前,如今卡斯卡迪亚学院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这些理念不仅在个别课堂行之有效,更可以在全校推广。然而,低质量的教学现象仍普遍存在。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 Derek Bok 最近指出的那样,「大学虽然给学生带来诸多益处,但远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大学肩负着传道授业、探求真理的使命,却拒绝采用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讽刺现象既令人痛心,影响也极为深远。

改变这一现状绝非易事。新建高校的机会不多,既有院校也不能全盘推倒重来。同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高等教育机构会主动变革。

然而,有一个被证实能够让许多大学校长重视并迅速推行改革的方法,那就是改变他们在市场中的声誉。U.S. News 的大学排名虽然存在严重缺陷,但其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当该杂志将校友捐赠率纳入排名因素后,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数百个呼叫中心,在晚餐时间骚扰民众要求捐款。如果学校的声誉取决于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高等教育领导者们就不得不做出他们数十年来竭力回避的艰难抉择。衡量四年制大学教学卓越性的可靠指标确实存在,但目前只有大学管理者才能接触到这些数据。学生和家长需要先了解这些信息,才能推动学校进行改革。华盛顿应当要求这些信息向所有人公开。

计算机科学本科标准课程有什么问题 (greenspun.com)

毕业生缺乏开放式项目工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可能会陷入以下失误:(a) 设计出在设计者眼中看似吸引人但过于复杂、无法在时间限制内实现的内部设计;(b) 设计出过于僵化和硬编码的系统,无法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扩展。

毕业生几乎没有团队协作的经验。大学花费数十亿美元建设设施,让学生可以一起住宿;却不愿花一分钱建设设施,让学生可以一起工作。从儿科精神病医生开出的处方来看,我们的社会正在遭受注意力缺陷障碍的流行病。我们的学生从襁褓中就开始接触 MTV。然而,我们的学习结构却是让学生把作业带回宿舍,试图独自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抵抗来自不同专业舍友、电视、DVD、电子游戏、即时通讯、电子邮件和网络的各种干扰。那些进入大学前就已养成优秀学习习惯的学生仍然能获得优质教育。而那些尽管学习习惯不佳却勉强跨过初高中低门槛的学生,可能从大学教育中获益甚微。

毕业生不擅长将非技术人员提出的模糊目标转化为可在固定时间和资源预算内实现的具体规范。

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不足(包括写作、演讲、向用户和客户提问)。

他们缺乏用户界面设计和测试的经验,也没有处理真实用户建议和投诉的经验。

他们缺乏专业精神,即不够致力于完成对最终用户有价值的产品。学生们习惯于在解决明确定义的问题并为自己获得好处(通常是好成绩)时感到满足。他们没有认识到,只有当第一个最终用户成功使用新信息系统完成任务时,才真正创造了价值。因此,大多数计算机科学毕业生满足于领取薪水,即使构建的系统完成度只有 90% 且从未被安装或使用。

他们缺乏对大局的关注;无法理解自己的工作与更大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

毕业生在快速理解大型商业工具和库,以及编写控制或扩展这些库的小段代码方面经验不足。这导致他们倾向于从头开始或重写不完全理解的代码,而非进行重用。许多早期 Web 应用程序充斥着来自未经充分测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错误,这些系统是由计算机科学毕业生编写的,他们对编写 C 代码的兴趣远大于学习应用标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改进计算机科学本科教育 (greenspun.com)

讲座怎么样?如果你需要向 100 个人广播一些信息。在 1865 年,印刷成本高昂,电话、电视和互联网尚未出现,讲座可能是向众多听众传播知识的不二法门,尽管人类的阅读速度是听觉的三倍。相比之下,到了 2007 年,教师只需给学生发送电子邮件或提供网页链接,便可轻松地给 100 个人共享资源。

大学与经济增长 (greenspun.com)

在 11 世纪,教授讲课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讲课,还有什么方法能将知识从一个人传播给 100 个人呢?印刷成本高昂,工序繁琐。让修道士手抄 100 本教科书,在经济上根本行不通。

大学还引入了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机制:学生协会根据教授的教学水平、吸引学生的数量以及是否准时上课,来决定教授的薪酬。

过去,学生去教室听课和完成课后作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时学生的住处可能没有暖气,去教室上课仅仅是为了取暖也无可厚非。1088 年的学生没有电视、收音机、互联网、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手机等娱乐设施,学生去听课很可能只是为了在课堂上寻求一些娱乐消遣。

在那个年代,学生完成作业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而这两个地方都没有电视、电子游戏、电子邮件等让人分心的事物。

这如何改变了上课的方式?我们仍然有讲座和家庭作业,就像 1088 年一样。试想,还有什么行业能够在完全不融入过去 1000 年中一些技术的情况下生存发展呢?

技术的改进使得传统的大学教学方法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温暖舒适的公寓里,睡个懒觉似乎比去听课(或者看《早安美国》)更有吸引力。而坐在课堂上的学生,手里拿着可以浏览网页、收发短信、玩游戏、跟同学分享照片或视频的电子设备,也很难全神贯注听讲。

在现代化的宿舍里完成作业更是困难重重,电视、互联网、YouTube、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电话和电子游戏无处不在,诱惑着学生们分心。在这种大环境下,能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受益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最有天分的学生,而是那些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尽管让员工在家办公可能节省开支,但没有公司愿意完全依赖这种方式来完成工作。公司之所以愿意花费大量资金租赁商业办公场所,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受干扰较少的环境,让员工在此度过每天的大部分时间。

犹他州一所初创的盈利性计算机科学大学──Neumont 大学向我咨询如何规划学校发展。由于他们不知道这些想法有多不可行,因此采纳了我提出的大部分建议。他们的学生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不需要长时间的暑假参加父母安排的欧洲旅行,也无需在冬季休一个月的假去加勒比海游玩。学校只是简单调整了授课时间,从周一到周五,朝八晚五,全年授课,学生就可以在约两年半内获得计算机科学学位,比传统大学少花一年半时间,也就减少了一年半向父母要钱的时间。

Neumont 还采用了项目制学习模式。尽管该校新生的 SAT 成绩和高中成绩远低于犹他大学新生,但 Neumont 的教学成果更胜一筹。相比之下,在犹他大学修完传统的「讲座+作业」的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毕业生,年龄要比 Neumont 毕业生大 1.5 岁,起薪更低,就业机会也更少,尽管犹他大学拥有更优秀的生源和 150 年的历史积淀。


相关回答

上了大学才知道自己对大学最大的误解是什么?大学真得靠自学吗?如何看待高等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的问题?


参考

1. 如何看待哈工大深圳禁止请假实习? ./1841787052.html
2. 如何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HITSZ)? ./1927800413.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