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记忆的两个组成成分|浓缩通俗版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66 👍 / 11 💬

完整翻译:05 1988:记忆的两个组成成分

记忆的两个组成成分

多年来,研究者使用记忆强度来反映对信息记忆得有多好,然而一个变量并不足以描述长期记忆的状态。

遗忘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需要用一个变量来衡量记忆后不同时间能够回忆起的概率。

有了回忆概率,我们自然还想知道,这个概率关于时间的变化率,这就需要第二个变量来衡量回忆概率衰减的速度。

这里依然有直觉的成分,例如:

假设

假设回忆概率 R 是以 e 为底的负指数函数,随着时间 t 增加而下降,并将回忆概率衰减常数的倒数称为记忆稳定性 S。

这个假设符合上文提及三个直觉。t 越大,R 越小,R 的变化率也越小。且 S 越大,R 下降的速度也变慢了:

多次复习后遗忘的速度下降则可以表示为:每次回忆成功的复习都会增加记忆稳定性 S。而平时不复习的时候,回忆概率 R 随时间下降,记忆稳定性 S 保持不变。

当然,这里依然有两个现象需要注意: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材料的难度并不是单一的。直觉上,难度也会影响到记忆,即越难的内容越不好记忆。所以 SuperMemo 引入了第三个变量。

记忆的三个变量

Memory stability(S): 记忆稳定性,即回忆概率为 90% 时的平均间隔(天数)

Memory retrievability(R): 记忆可提取性,即任意时刻的回忆概率

Item difficulty(D): 卡片难度

R_n(t) ,即按照最优复习间隔复习 n 次后 t 时刻的回忆概率

K ,即保留率,默认为 90%

I_1 ,即第一个间隔长度(天数)

important!:

C_i = \cfrac{I_i}{I_{i-1}} ,即第 i-1 次复习的最优复习间隔的比例。在后来的实验中发现,其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受以下参数影响:

由于这种多重关系,C_i 的精确值不容易预测,后来 SuperMemo 用多维矩阵来表示 C_i 的多自变量函数,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调整矩阵的值,从而解决了这个近似优化问题。

在 SM-17 中,C_i 被命名为 SInc(Stability increase),即稳定性增长。因为在公式中 I_1 \prod\limits_{i=2}^{n} C_i 正好表示了每一次重复的记忆稳定性,而 C_i 正好是重复前后记忆稳定性的增长倍数。


研究了很久,整理了 2 万多字的文档,为了写一个浓缩通俗版,我尽力了。有任何疑惑,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专栏:学校教育问题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