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怎么评价2025北京中考取消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只保留数学、语文、英语、物理、体育、道德与法治?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66 👍 / 33 💬

问题描述

2025年继续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

(一)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510分,计入成绩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体育与健康。

(二)语文科目分值为100分,数学科目分值为100分,外语科目分值为100分(笔试分值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笔试分离,有两次考试机会。

道德与法治科目分值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道德与法治科目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道德与法治科目笔试实行开卷考试。

物理科目分值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验操作分值10分。

体育与健康科目分值为5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分值20分。

(三)2025年初三年级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24日至25日,具体考试安排由北京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5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


看了一圈高赞,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各有各的论证,我简单梳理一下:

支持的:

认为被削减的科目(生化史地)是通过勤奋努力死记硬背就能提高的科目,剩下的科目(语数外物)是拼脑子拼天赋,能够有效筛选高智力、高创造力、高逻辑思维能力、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反对的:

认为应该教更多、考更多科目,为公民培养基础知识和素养,因为学校教授的具体知识(生化史地等)对个人和社会至关重要。如果不考某些科目,学生就不会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这是一种浪费。

我的看法:

教学方法不改,天天改课纲考纲,没有卵用。不论支持还是反对,几乎所有回答都同意,不考的内容没人会投入学习。

但是考的内容,难道就能让学生记一辈子,而不是考后一两年内忘光光吗?

我最近在重学数学,发现自己已经把三角函数的各种变换和积分微分公式全忘光了,行列式、矩阵二次型啥的也不记得了。

之前玩 MC 格雷科技 mod 的时候发现化学也忘得差不多了,石油怎么分馏、煤怎么干馏,都得查一下游戏 wiki 重学一遍。

历史就更不用说了,我只记得二战相关的历史了(因为玩钢铁雄心)。

至于地理,现在也就记得暖锋冷峰、一些洋流、还有副热带高压、盛行西风。你猜我为什么记得?因为我看中气爱(一个天气区UP主)。

至于生物?别开玩笑,我可是性健康区答主!

再说说我的个人经历:

我没参加过中考,而是通过自招上的高中。我从小学开始,语文和英语就很差,也很讨厌这两个科目(我现在还记得小学英语老师扇我的一耳光)。而在我参加的自招考试中,这两门课的分数只占 10%,这让我顺利上了所还不错的高中。不然我可能就在城乡结合部和小混混骑死飞了。

至于我现在的语文和英语水平?语文可能真的还是很差,但上知乎写个回答还是没问题的,虽然我高中作文日常在 40 分左右徘徊。至于英语,我现在天天用英语和 Anki 社区的外国人交流,玩游戏也可以全英文,还运营着一个汉化组,专门翻译英语材料。

我想说明什么呢?

  1.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表现出天赋所需的时间和环境也不同。
  2. 我现在还记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为了自己而学的,而不是为考试而学的。
  3. 学校很难让我对某些科目感兴趣,甚至有反效果。
  4. 我在一些科目上考得不好,不是我智力有问题,或者不勤奋,而是我当时没有兴趣。

与其对考试科目调来调去,不如多花点心思研究研究,怎么营造一个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知识价值的环境(不是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这种价值)。这不论是对学习动力有积极作用,也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用。天天就想着搞筛选,那我问你,你是老板还是领导?你作为学生,你有得选吗?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