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写作业时要不要看着课本写?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32 👍 / 8 💬

问题描述


绝对不应该看着课本写作业。看着课本写作业感觉起来很轻松,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低效、甚至有害的学习方式,因为这要做只会让知识在你的工作记忆中短暂停留,无法进入长期记忆。

以下内容节选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技能提升指南

遗忘的恶性循环

遗忘令人沮丧。在付出了努力学习之后,谁愿意浪费时间稍后又重新学习呢?为了减轻遗忘的影响,边看参考资料边解决问题似乎是个有用的办法。

但问题在于:当你不断地回头查阅参考资料时,信息并不会真正进入你的大脑(长期记忆)。信息只是暂存在短期记忆里,一旦你的注意力转移,它很快就会消散。参考资料变成了你的「拐杖」,离开它你就寸步难行。你可能觉得需要花更多时间复习参考资料,但实际上,你只需要采用正确的复习方式——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即使是那些对学习非常认真的学生,有时也会陷入这种遗忘的恶性循环。他们可能做了非常详尽的笔记,然后总是翻看笔记,而不是尝试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关键在于,如果你试图通过做可以随时查阅的详尽笔记来「留住」信息,这恰恰阻碍了你真正记住这些信息。这听起来可能违反直觉,但道理其实显而易见。是什么将信息转移到长期记忆中?是「从记忆中提取」这个动作。当你做了详尽的笔记并频繁查阅时,你恰恰没有在做什么?你没有在「从记忆中提取」。

提取,并非随便将信息加载到大脑中。提取是一个特定的动作:将信息从大脑的一个区域(长期记忆)「提取」到另一个区域(工作记忆)。这就像你的大脑在举起一个重物,将它从长期记忆的「地面」举到工作记忆的高度。记忆越模糊,这个「重物」就越沉——但正如举重一样,通过练习举起更重的重量,你的力量会增强,也就是说,你的大脑激活代表该信息的神经元模式的能力会变得更强。

如果你通过查阅参考资料,而不是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来将信息加载到工作记忆,那么你并没有在强化记忆。这就好比你去健身房举重,却只是装装样子,让你的安全员(spotter)帮你举起重量。这样是练不出力量的。你最终会让自己陷入遗忘的恶性循环:

当你陷入这个遗忘的恶性循环时,你的整个学习过程会彻底瓦解。你学得更慢,忘得更快,并且错失建立知识连接、加深理解的机会。

打破这个遗忘恶性循环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提取练习。起初,这似乎是个悖论:「如果我都提取不出来,还怎么进行提取练习呢?」但这根本不是悖论。回到举重的例子——你只需要把参考资料当作安全员。你先拼尽全力尝试举起重量,如果实在举不起来,安全员才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介入,只提供让你刚好能完成动作的最小帮助。保护者的目标是尽可能少地提供帮助,同时确保你能勉强完成一次成功的重复动作(rep)。

同理,每当你要查阅那些你见过、并希望牢记在大脑中的信息时——一定、一定、一定要先尽力从记忆中回忆。绝不能下意识地就去查阅。如果你尽了最大努力仍无法回忆起来,那么可以瞥一眼你的参考资料,但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

只瞥一眼——看一点点,获取最细微的启动提示(priming),仅限于你正试图回忆的那一小块特定信息,其余的绝不看——然后立刻合上参考资料,再次尝试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并在不再次查阅的情况下,依靠记忆继续前进,走得越远越好。绝不、绝不照抄参考资料。你的大脑在举重,参考资料是你的安全员——它只在你实在举不起来时作为最后手段帮你一把,并且援助必须控制在绝对必要的最低限度。

目标是逐步摆脱对参考材料的依赖,尽可能少地使用它,直到完全不再需要。如果你一直依赖参考材料这根「拐杖」,这个过程可能极具挑战性,但这是跳出恶性循环的唯一途径。

你知道什么有助于摆脱「拐杖」吗?让它不那么唾手可得。只要你在忘记信息时,有合理的途径可以查到它,那么就不值得为了图方便而优化查找途径。你恰恰希望查找的过程让你感到麻烦,这样你才有动力尽量避免去查。而且,如果你进行了恰当的提取练习,你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查阅资料。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emini-2.5-pro-exp,校对 Jarrett Ye
原文:Advice on Upskilling - Justin Skycak
作者:Justin Skycak (@justinskycak)
发布于 2025 年 1 月 12 日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