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如何评价某媒体文章《「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躺平真的可耻吗?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23 👍 / 4 💬

问题描述

“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

近日,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火了。作者在文中大谈“躺平即正义”,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跟有一搭没一搭的打零工,维持一种“自由”的状态。不少网友读罢如获至宝,引得“躺平学”风行一时。

不知几时起,年轻人中流行的“小确幸”变成了“小确丧”,每隔一段时间就迭代出“摸鱼学”“躺平学”这样的新话语。一些本该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变成“佛系青年”,动不动发出“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什么都不想干”“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的奇谈怪论,满脑子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不由得让人纳闷:这些人到底怎么了?

从挤成罐头的地铁里,从越来越高的房价里,从“鸡娃”式的教育里,我们不难读懂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城市中的年轻人面临着父辈完全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境,的确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渺小感、无力感、无奈感。当他们用各种解构式的语言互相调侃和宣泄时,我们可以理解这些行为所承载的实际功能和价值。

但我们仍要善意地提醒,语言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如果长期浸淫在“丧文化”的语言框架中,就不免会沾染上消极的情绪,其实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君不见,在少数人轻言放弃的同时,有更多年轻人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选择挥洒汗水、逐梦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丰满的人生。

无论如何,年轻人应该对未来抱有信心。尽管有人认为,年轻一代正在“低欲化”,并且影响整个社会慢慢进入低欲望状态。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学界认为,低欲望的本质原因是发展动力不足。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沛,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也就是说,在这片土地上,只要足够勤奋依然能自我实现、自我成就。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虽然来自外部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与其嗟叹抱怨,不如奋起直追,有志青年大都会正视压力,用奋斗闯出自己的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和挑战,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动不动就被小困难打败,时不时受“丧文化”所左右,显然不是一个当代青年应有的气质。如果一遇到压力就喊“内卷”,一遇到挫折就想“躺平”,我们又怎能改变人生呢?

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奋斗始终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压力面前选择“躺平”不仅不正义,还是可耻的,这样的“毒鸡汤”没有任何价值。相信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能对此保持清醒认识,一哂之后仍然砥砺前行、勇于逐梦。■王庆峰

转自:新华网

原文:南方日报

“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新华网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幸福=效用/欲望——保罗·萨缪尔森,听过么?

为了提高获得的效用,奋斗努力,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还分不到自己的那份,把效用搞成负的,一点也不幸福。

那降低欲望,幸福感提高,不是很直接的方法吗?

在这片土地上,只要足够勤奋依然能自我实现、自我成就。

什么是自我实现?首先有个自我,才能实现。“如果我年复一年奋斗,最后把自我丢失了,那不算自我实现。[1]

相信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能对此保持清醒认识,一哂之后仍然砥砺前行

觉得我理工科,读的人文少,好骗是吧?不和你逼逼赖赖,学习使我快乐,我看书去了,年轻人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少被这种无良媒体洗脑。

普通人怎么才会像打游戏一样爱上学习?


参考

1. 何为良好生活 第六章 §8 自我实现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