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对话式交互:AI 在教育应用中的一个迷人的分心点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3 👍 / 0 💬

硬编码教学解释也许感觉枯燥,工作量大,也不像能从零生成回答的人工智能那般「酷炫」——但至少它并非空中楼阁。这是一个务实的解决方案,能让你腾出手来,关注人工智能系统中那些同样至关重要的其他组成部分。


许多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却未获成功的人,往往过于聚焦于「解释」这一环节,而忽视了为学习过程搭建认知脚手架、进行引导以及整体管理。在构建解释型人工智能上,很容易陷入缘木求鱼的境地。

你或许会迷恋于让 AI 与学生展开对话式交互的构想,随后便迷失在盘根错节的复杂性之中。你费尽心力解决了部分问题,足以做出一个看起来很酷的演示,然而距离现实中可行的自主学习方案依然遥不可及。

其实,对话甚至并非必要环节。你完全可以将教学解释硬编码成若干小块知识点,在最恰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并且,你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来闭合反馈回路——无论如何,学生终究是需要练习解题的。(学生的「反馈」就是他们解题的正确与否。)

当然,硬编码教学解释也许感觉枯燥,工作量大,也不像能从零生成回答的人工智能那般「酷炫」——但至少它并非空中楼阁。这是一个务实的解决方案,能让你腾出手来,关注人工智能系统中那些同样至关重要的其他组成部分。

那么,其他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呢?以下是我随手拈来的几个例子: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emini-2.5-pro-exp,校对 Jarrett Ye
作者:Justin Skycak (@justinskycak)
发布于 2024 年 6 月 28 日
原文:Conversational Dialogue is a Fascinating Distraction for AI in Education - Justin Skycak

专栏:The Math Academy Way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