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读了这篇遗书之后,感觉他们学校挺好的,老师关爱学生,同学也很友善;家长的教育方式确实有点问题,但也没比大多数中国家长差到哪去(父母连和别的家长讨论成绩都要偷偷删聊天记录,怕给孩子压力。有人说她爹妈是无耻小人岳不群,但我觉得吧,大多数中国家长已经可以纳入任我行或者东方不败的范畴了……)。
死者自己也不是一个多么悲观厌世的人,她关爱自己的妹妹,与老师同学关系良好,很喜欢蚌埠二中的生活,虽然痛恨家人一天到晚聊成绩的行为,但也并不怎么怨恨他的家人。她肯定沾点心理问题,而且近期有一些加重的倾向,家长也在她弃世以后怀疑她有什么“阳光性抑郁症”。
但她的情况大概也就是“考前焦虑+强迫性思维+躯体化症状”,连抑郁症都算不上(不考试的时候啥事没有,比我健康多了),只要再熬两个月,活着考上大学,大概率药都不需要吃就能痊愈,顶多也就是吃点这种小药片。

就算真的成了什么心理疾病,只要她能提出就医,最差的结果也就是休学一年,而且她家长既不避讳心理疾病,还会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她的感受,肯定不会过多刁难她的,真没必要一死了之。
退一万步说,以她的成绩,带病参加高考至少也是个中上游985,虽然在知乎宇宙啥也不是,但也比我这种省内211都难保得住的高中生强多了……(这条信息有误,详情见下文链接)
题主本人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我那个弃世的朋友也是个很善良的女孩子,她每天都会微笑着向老师问好;她没什么朋友,但对同学非常友善;她有些自卑,借文具的时候也畏畏缩缩的,借到了以后还会不住地感谢……在网上刷到这封信的时候,就想她了。
这也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个疑问,蚌埠二中这位同学的悲剧,以及一系列不断发生的类似的悲剧,究竟是谁的错呢?
(或者换个说法: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
附原文(题主敲了半天):
等你们看到这张纸的时候,我应该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本以为自己会足够潇洒,但一张张吸满了眼泪和鼻涕的餐巾纸,终究是出卖了我。但我终于可以离那解不出的数学、学不懂的物理、一提起就令我胆战心惊的大小考试,以及亘古在我心中纠缠的种种问题。
多想回到小时候啊,那段最纯真、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时光它总是不等人啊,流水般逝去的,不仅是儿时记忆中的紫萝花架、葡萄枝藤这些具体物象,更有因深埋心中而逐渐模糊的甜蜜回忆。小时候的我是最幸福的啊。记得小小的我被你扛坐在肩头,随着你走路的节奏而上下晃动;记得放学后我们一起去逛沃尔玛,买下那盏因搬家而没使用多久的粉色台灯。不记得搬离小公寓的原因,但记得那平凡的生活日常随着年份而酿出的珍贵回忆。也许是因为添了一位新的小宝贝,你们分给我的精力总是少了许多,可我是真真正正地欢喜着她的到来,见证着她的步步成长。上了初中,陡增的学习压力让我十分不适应,我经常觉得你是像(原文如此,应为“像是”)换了一个人。具体化的成绩排名、好友伴学,无一不在刺激着你我的神经。终究,我还是没能做好自己。幸运地踏入二中,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趟未知的旅程、是一段艰险的征途。尽管课业繁重,可我的脸上依旧多了很多笑容。研学、运动会、海棠节,友好相待的同学、能真心沟通的老师,这是我以前不敢幻想的青春。二中的一切都很好,真的,要是考试少点就更好了。其实考试也还行,至少还能喘口气休息会,只是我希望着它能不要出分。因为得知我考差的你实在是太可怕了。也许因为考差了本就心虚,从学校到家的车程里我一直等候着你的发落,但你一言不发,只是站在电梯门前问我要不要报数学班。好像还挺正常的,但我受不了你事无巨细地关心我大小考试的成绩,受不了你和亲戚朋友的聊天记录里充斥着我的成绩,却又怕被我发现而偷偷删除。好像我应该理解你,因为家长们的聊天怎么着也离不开孩子成绩。只是我是个心理素质极差、抗压能力极差的人,你是知道的。我们之间爆发的无数争吵,都绕不开两个字——成绩。对不起,我们都成为不了彼此心目中的完美。考试的前一天,我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饭的,有时就索性一口也不吃,去食堂看着别人吃,被朋友戏称有”考试综合征”。这现象,到最近,愈发地严重了。少吃两顿,其实也饿不死,只是越来越重的精神压力,无疑成为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的老师、同学无疑会很震惊,当然你们也是。我努力地同周围人做着告别,感谢他们和你们给我最后的陪伴。做出这个决定以后,我珍惜着每一个“最后一次”,只是很多事都在不知不觉间就做了告别。
数不清的最后一次,是我对这个世界挥手说出的最后再见。就让文字停留在此刻吧,用它的在场见证着我的在场。(你总是说要抓紧时间,当有一天我被遗落在时间长河里,终于可以不用再管掌心中细沙的流逝了)
2025.4.26
PS:单词机已调整成小学词汇,妹妹你可以直接使用,底下是它的说明书,以后上初中要换书了就按说明机(原文如此,应为“说明书”)操作来;闹钟的说明书也在旁边,要学会自己调闹钟啦!希望你以后健康、快乐、知世故而不世故,希望用我的离开教会你人生中最难懂的一课。
下次来看我的时候记得跟我说说你们的生活近况,别太难过。再说说孙颖莎和王楚钦最近的比赛结果呗,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他俩单打圆梦了没有。哦对,勿忘勿忘!去负一楼的楼梯转用处还剩一点点没喂完的猫粮,若看见那只奶牛猫请及时倒给它。它是个挑食的家伙,另请在白盒里(同在负一楼转角处)倒上温水,不然它不喝。若是遇不到它就随便找个盒,猫粮倒里放草坪上,会有猫猫来吃的,感谢!



我现在还依然记得我得知自己数学考砸的那个下午。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很好,和这位遗书的主人一样,属于班级前列。那时,作为学生的我一事无成,只有数学成绩可以引以为豪。
得知数学成绩的那一刻,我先是震惊,然后是害怕,最后是自责,后悔写题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那几个条件。
拿到考卷的当天傍晚,我从生管那里取回老人机,准备和我妈定期联系,结果电话先被打响了。
我那时还有些期待,觉得我妈可能会安慰我一下,毕竟我之前一直没有让她操心过,就这样接通了电话。
质问。
我大概是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词来形容这通电话了。
具体问了什么,我已经忘了,或者说,大脑不愿意记起来。
把手机重新上交给生管后,我没有吃饭,直接去了没有什么人的实验楼。
看着楼下稀稀拉拉的人影,我的内容只有几个念头在那里打转。
为什么不站在我这边?
为什么不安慰我两句?
我到底为啥读这个书?
生气,愤怒,悲伤,无奈,委屈。
who care?
那时我真的考虑过,加缪所说的,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
如果学校里没有几个朋友可以和我抛开一切成绩、排名,谈天说地,聊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我可能就完全不想继续下去了。
有时我会幻想,如果我死了,会溅起多大的水花呢?可能最好的结局,不过成为同学茶余饭后的谈资?
经历过一次同学猝死后,学校除了停止跑操,也没有多大变化。
所以我不能死。我还没有失去所有意义。我还很恨这个教育体系。而死人无法改变它。
我向往的是加缪笔下的反抗者。无论如何反抗,这是我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回应某些人的期待,满足别人的要求。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在那段时间的想法。题目中的那位女生,也有她自己的想法。我不想揣测她在遗书描述之外的心思。但我尊重她的决定。
虽然我后来数学成绩恢复,通过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又补齐了我之前的短板科目,考上了哈工深,发了顶会,又当了算法工程师,但我时常会梦到高中时的种种压抑。
我不想再有人经历类似的事情了。所以我才在知乎上不断提起学校教育的问题。但我不想变成祥林嫂那样的角色。所以我才选择走上教育技术的这条路,将变革的希望寄托于技术,同时也在不断传播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校教育问题 - 知乎学习方法 - 收藏夹 - 知乎但我依然还是幸运的。哪怕在学校遭受如此摧残,我毕业时还时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最后一班车。起码我在学校时还有一点通过努力换取有限自主的希望。
题主提到这位女生再熬两个月,考上大学,一切都会变好。但现在的大学,已经越来越像高中了。一进学校,便是保研、考研的宣传。当周围越来越多的人都随波逐流,走上这些道路,想要再做出自己的决定,就愈发困难了。
这一系列不断发生的类似的悲剧,究竟是谁的错呢?
这不是具体某个人的错,因为这些悲剧在世界各地都在上演。
我能想到的,就是学校的这整套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向上负责的。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换成资金,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学生永远是弱势的一方,被管理的一方,被筛选的一方,被强制的一方,需要服从的一方,而不是被培养、被服务、被爱的一方。
更多对这套体系的分析与批判,就看我的专栏吧。我可能太脆弱、太敏感了,写到这里已经开始胃疼了。
可能有读者朋友看到我的经历,会产生共鸣。
但这种共鸣,还是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