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效应[1]与解题示例效应[2]如何相互作用?学习者是应该学习解题示例,还是应该进行提取练习?作者们围绕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他们的发现如下:
- 若目标仅仅是逐字复现一个解题示例,那么测试优于学习(这并不意外)。
- 若目标是能够解决新问题:
- 当提取间隔很短时,学习优于测试。
- 当提取间隔较长时,测试优于学习。
- 但测试的优势仅体现在解决相同题型的问题上;当把同样的问题「结构」以多种不同形式呈现时,测试的优势便消失了——即便实验明确告知学习者,要用先前示例中相同的步骤来解题,结果也是如此。
- 对于多样化的问题,在解题成功率较低时(即问题更难时),学习优于测试的效应更为显著。
- 然而,有一些启发性的证据表明,当反复练习的是完全相同的问题时,学习者在迁移问题上的表现反而会下降。
- 这表明,如果最终目标是兼顾灵活性和记忆保持,那么你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本文对我最大的启示是:特别是当问题很困难时,你不能仅仅反复地尝试解题,还需要做更多别的事情。作者们指出,最佳策略的细节似乎很复杂——它取决于记忆保持的时间间隔和学习目标。但如果总的目标是既持久又灵活地学习,那么事情或许就没那么复杂了。
当长期记忆保持至关重要时(即在一周后的延迟测试中),对于多样化的问题(这可能有助于图式归纳),重复测试与重复学习的效果相当;但对于同类问题(这可能有助于建立流畅度),重复测试的效果则优于重复学习。
令人遗憾的是,本文中的重复测试采用的是集中练习,而非分散练习。这使得我们难以将其启示应用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因为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记忆保持都是一个跨越时间的过程。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emini-2.5-pro-exp,校对 Jarrett Ye
原文:Yeo, D. J., & Fazio, L. K. (2019). The optimal learning strategy depends on learning goals and processes: Retrieval practice versus worked exampl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1(1), 73–90
参考
1. 测试效应 ./423449068.html2. 解题示例效应 ./191547535625051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