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学习并时常温习你的领域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97 👍 / 5 💬

即便是相当优秀的学生,在得到问题的解法并清晰地写下论证之后,往往也会合上书本,转而他顾。他们这样做,便错失了工作中一个重要且富有指导意义的阶段 ······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理解并向学生们强调:任何问题都绝不会被彻底穷尽。
教师的首要职责之一,便是不要给学生造成数学问题之间关联甚少,且与其他任何事物都毫无瓜葛的印象。当我们回顾一个问题的解法时,便拥有了一个探究其内在联系的天然良机。
(George Pólya,《怎样解题》)

在这个行当里,学习永无止境,即便是在你所选定的专业领域内也是如此;例如,在我完成关于基本调和分析的论文十余年后,我依然在不断学到该领域中一些令人惊奇的新知识。

仅仅因为你知道了基本引理 X 的表述和证明,你不应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相反,你应当更深入地钻研,直到你真正理解该引理的精髓所在:

讲授你所在领域的知识,或者撰写讲义及其他阐述性材料,即便只是为了个人使用,也大有裨益。你最终将能够运用高效的思维捷径来内化即便是极为艰深的结果;这不仅能让你运用这些结果时得心应手,并提升你本人在该领域的能力[1],还能释放你的思维空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另一种增进对自己领域了解的有效方法是,选取该领域的一篇关键性论文,并对该论文进行引文检索(即查找引用了这篇关键论文的其他文献)。如今已有许多用于引文检索的工具;例如,MathSciNet 便提供此功能,即便是通用的网络搜索引擎,也常常能提供一些你先前可能未曾注意到的有用「线索」。

亦可参阅「向自己提出看似愚笨的问题[2]」。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emini-2.5-pro,校对 bstiat
原文:Learn and relearn your field | What's new

参考

1. 持续挑战能力边界 ./1939621056060045178.html
2. 不妨问自己一些傻问题——并尝试解答它们! ./1913642751054046402.html

专栏:Terry Tao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