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为什么很多学霸宣称“从不努力”,真相是天赋还是人设?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49 👍 / 19 💬

问题描述


宣称“从不努力”的不叫学霸,叫学神。有些学霸为了当学神,确实会试图塑造自己学习很轻松的假象。有些跌落神坛的学生,为了避免成为努力也学不好的学弱,还要刻意表现出轻松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当然是为了保住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享受其他同学的崇拜,或者不被其他同学看扁。

以下内容摘自《學神: 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
为了方便阅读,已将繁体转换为简体。
粗体为摘录者所加。

(第 75 页)正如小龙还有许多同学后来向我解释的那样,他们世界里的地位体系只有一个准则:考试分数决定地位。这条准则决定各个学校的地位,本部和国际部的学生都遵循这一个准则。因为他们相信考试分数决定升学结果,学生把考试成绩视为决定地位的因素,并将考试成绩与排名和大学录取结果交替使用。

(第 76 页)以考试成绩决定地位还有另一个问题,顶尖中学的学生通常考得相当高分。每年顶峰中学成绩优异的班级有一半学生进入北大或清大。中央中学每一年都会大张旗鼓张贴学生取得长春藤盟校或其他同等级院校的榜单。高地中学并不在意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率,而是专注于培养出北京高考的榜首。如果一班里有多达半数的学生在校园里处于高位,那么这个地位体系就会显得没有意义,因此学生就用「惬意」作为比较地位高低的第二个标准。学生眼中的惬意是勤奋、努力或付出的反面。学生惬不惬意看的是他是否投入跟高考无关的活动,以及投入多少时间,例如:线上游戏、运动、吃饭和睡觉,在他们看来,惬意就是计算一个人投入多少时间。考试分数彼此差不多的学生,惬意比不惬意的人地位更高。然而,尽管游刃有余的人可以获得高位,但学生平时聊天仍然专注于考试分数。排高低的时候,只有考试分数差不多的人,才会看惬意这个标准。

(第 85 页)……此外,她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剑桥大学之间的纠结是因为两校排名不相上下。由于她对资讯科学感兴趣,卡内基梅隆世界最顶尖的资讯科学系排名也对她来 说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剑桥大学排名世界前五,高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这两所学校之间做抉择,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在专业排名和学校排名之间做抉择。

Ashley 最终决定落脚剑桥大学,有部分原因是考虑到学校地位 (「更有声望」、「排名更高」)。然而,她也从惬意这个概念说明 自己的决定。Ashley 说到选择卡内基梅隆大学有两个主要原因:符合 兴趣以及有机会实现自己毕业成为资讯科学家的雄心壮志。两个原因都和惬意无关,而后者甚至要非常努力。相比之下,她无法具体说出剑桥大学提供的「机会」,而且对于录取的经济学系也不特别喜爱。 然而,她选择剑桥的两个原因是其「优美的校园」还有更胜其他学生一筹的优势(「成绩很高」)。这两个原因都指向大学里的轻松惬意。Ashley 是标准的学神,她策略性选择自己的战场来保持在地位体系的顶端:她首先争取排名最高的学校,然后选择可以证明自己游刃有余的比赛。这个例子和其他的例子都一样,学校排名和个人轻松程度加总更甚于个人兴趣和职业成就。

(第 124 页)其中一个有时想要跨越阶级的就是莉莉,她是首都中学的学霸,后来考上北大。莉莉非常非常用功,我很少见她放松或休息,她与朋友聊的全是考试的答案。甚至老师都会担心她「因为高考过于紧张」。在某一次的全天观察,我与她、婉如和小梅一起吃午餐。莉莉在午餐时骄傲宣布自己没写作业。小梅眉头一皱,但很快又低下头, 玩著碗里的食物。婉如马上用挑战的语气说:「哦,是吗?我整学期都没有写物理作业。」小梅盯著婉如难以置信。莉莉猛然把头转过去,长马尾也跟著甩到另一边,她看起来一脸惊恐,对著婉如大叫, 警告婉如把物理老师惹毛了可能会有什么结果:「你这样过不了!」

高考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莉莉又想要表现出自己的游刃有余(藉以展现她是学神而不是学霸)。我碰到莉莉和一群同学,她们在考场外围成一圈,朋友和家人在那送考生进考场。大伙聊天的时 候,考生互问是否会在考场看书。莉莉说她不会,因为她打算「在考场晃悠」。几分钟后,这一小群人散了。我祝莉莉好运,但她却挽著我的手臂,带我一起进入考场。我们刚过安检,莉莉就直奔一间教室,和几个学生一起安静在最后一刻抱佛脚。其他人在考试开始前大约八到十分钟离开,但莉莉还没起身。有个男孩不放心,回过头犹豫 地提醒莉莉:「该去考场了。」莉莉点点头,但还是没有动作,依然埋首在课本里。男孩叹了口气,再次提醒:「别迟到了!」莉莉点了 点头,没有看他。莉莉又读了一会儿,直到考试快开始。当她和朋友们一起排队进入考试的教室,有些人松了口气说:「呼,你来了!」 还有人开玩笑说:「又多背了一道公式,是吧?」莉莉微笑著不发一语。

莉莉是个实实在在的学霸,为了爬上高位,她唯一需要的是表现出一派轻松的样子。然而,她努力塑造轻松的形象却总是落空。不论这个例子还是其他例子,同学断然否认她自认为很轻松的说法,让她依然留在学霸的地位。婉如有意挑战莉莉,说自己才是「真正的」一派轻松(整个学期都没交作业,莉莉是一次)。小梅显然不同意她(皱眉头)。考场的其他同学知道她心口不一,并毫不犹豫地指出她 一直在读书(「多背了一道公式」)。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莉莉都是以标准的学霸行为回应(警告婉如、留在教室),进一步确认她的地位。简而言之,莉莉的同学非常清楚她不是学神。他们拒绝让她冒充学神,并直接拆了她的台。

(第 108 页)除了使用相同的规则和解释,这些菁英学生还采用同一套从地位考量的策略,驾驭大学的地位体系。首都中学的学神 Claire 后来进入耶鲁大学。她的学术顾问为她感到开心,但她也默默担心 Claire 是否能适应「变成大池塘里的一条小鱼」。结果学术顾问的忧虑成真, Claire 是唯一说自己在大学里成绩平平的国际部学生。我在 Claire 大二那年去找她。当我们穿过校园时,她哽咽著对我说,她在耶鲁「有了自卑情结」。 Claire 说,自从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自己的成绩一直低于平均线,还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 C。她比过去还用功,但就算是分数很营养的通识课,她的成绩还是低于平均。努力用功之后成绩依旧不见起色,她认为自己即将落入学弱之列。面对这种情况, Claire 在下个学期开始全心全意投入跳舞,并且参与大量的课外活动。此外,她还去剑桥大学交换了一年。由于选修几门计分方式只有过与不过的课程,她摆脱跟耶鲁那些优秀同学的竞争。这些策略奏效,让她不至于落入学校的最底层

Claire 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来找工作。我之后在纽约访问了 Claire 和她的男朋友,三个人在一家印度餐厅共进晚餐。 Claire 刚毕业,开始到一家全球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工作。我在晚餐时恭喜她,但她似乎对此略显尴尬。她不好意思地挥了挥手,解释说自己接受这份工作「只是因为工作机会来得早,(而且)省去我找工作的麻烦」。之后我瞭解, Claire 的谦虚只是反映出大家对此职位一种不好意思明说的理解。我和其他人碰面时, Claire 的高中同学 Selena 直接告诉我, Claire 的薪水在那一行算「相当低」。中学时与 Claire 很要好的 Tony 就说,自己「绝不会接受这份工作」。隔一年 Stacey 也接受了同一份工作,但几个月后就离职另谋高就。我对他们的看法感到好奇,因此上网浏览这家公司的网站,发现 Claire 是她部门内仅有的常春藤大学毕业生。

Claire 的生涯轨迹显示,她与其他中国菁英学生一样都熟悉掌控阶级复制的规则。她非常注意自己的考试成绩(GPA),很早就看清自己无缘竞逐耶鲁大学的学神,所以她直觉上想藉著成为学霸,用功读书维持自己较高的地位。当她发现用功也无效后, Claire 马上转而寻求轻松,避免沦为地位最低的学弱。毕业时, Claire 找的工作,显然比不上她在耶鲁与首都中学的朋友。尽管知道别人会认为她做这份工作是大材小用,但 Claire 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这个职位,以表现出她的惬意(「省去找工作的麻烦」)。 Claire 决定专注在课外活动,到剑桥大学交换,还接受一份别人不认可的职位,全都是为了表现她的轻松惬意

再仔细观察 Claire 的轨迹可以发现,她实际上采取的策略,正符合她学渣的新位置。她用的是天鹅策略,也就是学渣的标志。 Claire 忘情在舞蹈,并成为耶鲁大学舞蹈社的主角之一。然而,由于她几乎未受过任何舞蹈训练,她向我透露自己花了相当多时间在镜子前练习,而且避免被同学看到她偷练。另一方面,申请剑桥交换要经过激烈的竞争,因为许多学生也想要去剑桥一年。为了得到这个交换机会,她非常认真准备,而且「很幸运地」雀屏中选。即使是她的工作也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容易到手。 Claire 曾经无薪在这家纽约市的公司实习,每天都忙到三更半夜。公司对她的表现很满意,因此在她开始求职前就提供她工作机会。然而 Claire 在大家或同样从耶鲁毕业的男友面前,却对自己的努力只字未提。 Claire 表面上的惬意掩饰了她在水面下的疯狂划水。


相关书籍:

学神 (豆瓣)

但其实没必要看,在国内重点学校待过的都懂那种环境。作者分析能力太捉急了,可惜这么多好案例和素材了。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