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学校是如何毁掉课间休息的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87 👍 / 9 💬

嘿,孩子们,好好玩吧——前提是你们能弄清楚哪些事情是允许做的。

亲爱的朋友们,

近年来,我听到了不少家长抱怨,说他们孩子的小学制定的课间休息规则有多么荒谬。这些学校不仅把课间休息时间缩短到几乎来不及开展一场游戏,甚至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真正的玩耍变得几无可能。我听说有学校不允许玩抓人游戏——就是那种所有幼年哺乳动物都乐此不疲的、通往健康的康庄大道。竟然被禁止了。我还从一位操场监督员那里听说,她的职责之一竟是阻止孩子们假扮成电子游戏角色。什么?为什么?

最近,有人寄给我一份长达四页、单倍行距的文件,里面详细列出了马里兰州某个学区的课间休息规则。这份长长的清单上,有些规定还算合理,但也有许多似乎就是为了剥夺孩子们玩耍时的创造力、挑战和乐趣而设立的。光是这份清单的篇幅——整整 74 条独立规则,详细规定了孩子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操场监督员必须如何监督孩子们——本身就已是对所有相关人员的侮辱了。常识在这里没有容身之地!我会在此挑选出该文件的一些片段。请特别注意那些关于如何使用固定操场设施的规定,并留意「不服从」这个词的使用。孩子们(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开始就被预设为了小罪犯。


节选自四页长的操场监督员规则清单

固定设施使用安全规则

  1. 潮湿时请勿使用。
  2. 学生应排成一列,依次等候使用所有设施。
  3. 在所有攀爬和秋千类设施上,应采用拇指与其他四指对握的握法。
  4. 学生不得静止挂在吊环上,而应从一个吊环上荡到另一个吊环,直到终点。
  5. 后面的学生在前一位完成前,不得开始在吊环和荡杠上摆荡。
  6. 学生不得坐在设施顶部(如猴杆、攀爬架、攀岩墙等)。
  7. 若学生在被提醒后仍持续违反操场规则(不服从),应将其上报至学校行政办公室。
  8. 有人自尊心受伤,应予以同情和理解。
  9. 若有人受伤(如扎进木刺、割伤、擦破皮、头部撞伤),应立即指派一名被认为负责任的同学,陪同受伤的学生前往办公室。各校应制定自己的应急程序。

课间活动时间结束程序

  1. 铃声响起时,学生应在指定区域排队。
  2. 待队伍整齐后,方可让学生进入教学楼。
  3. 学生应始终保持一列,有序且安静地进入教学楼。

操场助理应:


进一步的思考

你看到问题所在了吗?玩耍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协商规则;学会掌控自己的行为;通过尝试有难度的事情来拓展自己的能力;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得勇气。可这些规则,展现出的却是对孩子、乃至对操场监督员的彻底不信任。所有人都被自上而下地管理着。当我们把人当作不负责任的人来对待,他们就会真的变得不负责任。这些规则明确地告诉学生:你们永远没有自由,永远不被信任。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被微操(micromanage),就连课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被放过!他们甚至被告知必须如何去抓握操场上的设施!我很惊讶,规则里竟然没有明确规定他们该如何走路。

想要了解一种截然不同的课间休息方式的话,请观看这个 9 年前发布的、关于新西兰「无规则学校」的短片:

youtu.be/r1Y0cuufVGI

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问题,这会让这篇帖子对大家更有价值。


Thoughts Memo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emini-2.5-pro,校对 HyFren
原文:#37. How Schools Ruin Recess - by Peter Gray
作者:Peter Gray
2024 年 4 月 8 日

专栏:Thoughts Memo的文章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