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当得知有人每天玩四五个小时游戏都能上大学,你还会认为当初努力是有意义的吗?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501 👍 / 16 💬

问题描述

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个个翘课看球赛,玩游戏,早恋,每天只花很少一点时间在学习上。可是我们依然考上了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等名校。那么既然每天堕落都能考上好大学,你还会认为当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经历是有意义的吗?


当然有意义。如果当年我没被这么反人类的教育体系摧残过,我也不会成立这个汉化组,搞大翻译运动,在知乎批判学校教育这么多年,从事教育科技行业等等。正是知道其他教育形式与我自身经历有如此大的差异,我才可能走上我现在的道路。

我之前就在这篇回答里面写过我高中时的心态:

高中的时候曾沉迷过一段时间加缪。为什么呢?因为那是我真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每天就是做题、做题、听课、听课、背书、背书、考试、考试。

在上高中之前,我曾是个游戏 mod 的维护者,我很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改造游戏,去调整 AI,去给 mod 玩家带来新东西,去和其他 mod 作者交流经验。这是第一个我自己选择去做的、不知不觉就做了很长时间的事情。这也是我第一次发觉自己也有很擅长的技能。这也是我第一次发觉我做的事情对别人产生了积极意义。

但上了高中后,由于学校位置十分偏远,我只能寄宿,没有多少时间去维护我的 mod 了。而且因为我英语考试成绩非常烂,家里给我周末还安排了英语补习班。本来周末写作业就已经占据了我大量时间,补英语又让我花了大把时间背课文、背单词,而我老是记不住,非常的挫败。(搞笑的是,游戏 mod 里的英文代码注释我全看得懂)

那个时候我也注册了一段时间知乎,就开始在上面搜些人生意义相关的内容,然后与加缪的那句名言相遇了:真正严肃的哲学命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至少我们高中也曾有过跳楼未遂。

我时常还能想起某个周三的下午,雷雨前的闷热让我喘不过气来,接下来的两节课便是英语考试,而我盯着自己的英语笔记在那里发愣。

为什么不去死呢?

我觉得我必须先想通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待在学校里?我为什么要回应家人的期待?我为什么不能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我的生活,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再把孩子送去学校,再活一遍我的人生吗?毫无意义。

起码写游戏 mod,还能让我觉得,我的努力有所回报。而在学校学习,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讲课?听了。板书?抄了。课文?背了。作业?写了。该做的我都做了,为什么成绩不见起色?为什么考砸了没人安慰我?为什么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用?

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捡起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在宿舍走廊,等大家都赶着去晚自习的时候,大声朗诵。

那时我觉得我就是西西弗斯,不断将巨石推往山顶,然后再看着它滚落,再推往山顶,滚落,周而复始。但加缪却说,西西弗斯可以是幸福的。正因为我可以意识到这个世界是荒谬的,所以我可以去反抗它。

所以,我去反抗了。我憎恨学校,所以我要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否定无用的学校。这便是当时我为自己所创造的意义。每当我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对学校的憎恶,坚持反抗下去。

放弃?什么放弃?没有什么好放弃的,我已经放弃了太多太多,就让我把当下最想做的事情做成吧。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来知乎寻找学习方法,并把 Anki 坚持用了下去。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我当时化仇恨为动力,让我重新找回了写游戏 mod 时的自主性和能力感。

而且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写知乎了,因为我要将我的方法推广出去,让更多学生知道,学校是可以被反抗的。这便是那时支持我的使命感。


相关专栏

学校教育问题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