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为什么要进行同行评议,而不是外行评议?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0 👍 / 0 💬

问题描述

大家都知道同行是冤家

也许有人认为外行不懂行

可是外行领导内行不就是常态吗?


因为一个行业不仅仅只服务于行业之外的受众,服务于行业内在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科普和科学之分,前者是面向与大众,后者则更侧重于与同行交流。

以历史为例:

我读过点儿历史,长途旅行时给身边的少年讲讲中国通史欧洲通史什么的。我不会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试投历史学刊物,我知道,虽然同行的少年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东西对历史学刊物的读者却完全不是什么新东西。我们外行爱读的是比较宏观的故事性比较强的历史叙事,历史学考古学杂志上刊出的很多文章我们不爱读或干脆读不了,花了好大力气去考证藏文中的chol kha是不是蒙古语借词,考证一份下署“毛泽东10月2日”的电报是否发了出去,这些考证对我们太过繁琐,但它们恰恰是专业里面的“知识增量”,有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牵一发而动千钧之用。当然,“知识增量”这个用语有点儿窄,一个新观点、一个新视角,不一定是新知识,却也是“新知”,其促进一个专业的发展,贡献有时更大。“艺术家的艺术家”、“哲学家的哲学家”,他们未必是我们外行最能由之受益的创造者。[1]

所以,一个行业内的工作成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对行业本身的贡献来评价的,也就是根据其内向效用来评价,那就需要业内人士来进行评价了:

与此相应,我们不能只从外向效用来评价一项工作或一位从业者。优秀的才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个特定的业行展现出来的,从业者是否优秀在很大程度上要由业内人来评价。至于在何种程度上如此,则随其工作的性质而定,例如,从前的绘画,很多与建筑合为一体,或具有明确的训诫功效等等,普通受众对绘画的品质有更多的发言权。近世以来,画家不再那么在意为普通受众画画而更在意“为美术史”作画,绘画的评价于是与普通受众不再有很大关系,成为画界业内人、美术史家、拍卖行行家等内部人士的业内之事。前面已经讲到过,虽然艺术和学术须在一定程度上坚持其自主性,但一个业行的自我封闭却不是一件好事。[1]

参考

1. 何为良好生活 第四章 实践中的目的 §8 内向效用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