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如何评价饶毅教授「反智的应试教育容易产生愤青」的言论?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40 👍 / 0 💬

问题描述

海归博士后饶毅:反智的教育会产生愤青:在饶毅看来,国内中文教育的本质是反智的,“只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动脑筋。”在这种教育下,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中国人,更多的只会表达情绪,而不去思考和辩证。相对美国百姓,更容易出现键盘侠、愤青、和没有逻辑的谩骂。


http://video.sina.cn/news/zxt/2015-12-07/detail-ifxmhqac0145663.d.html?wm=3049_0007&wb2sina=1&from=wb2source
2016.7.20义务补坑:A站链接海归博士后饶毅:反智的教育会产生愤青

建议修改题目与描述 与饶毅老师原意相差甚大,可以说叫断章取义


「叛逆期」可能是强制学校教育[1]雕刻出来的副产品。

影响个人对世界态度最重要的过程是概念化[2]过程,它决定了大脑的结构,以及概念网络[3]的拓扑结构。这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似乎没有显示出会有一个「倾向于反叛的特定阶段」。在青春期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一些荷尔蒙、神经和情感的动荡。但这不是一个反叛的阶段。在最坏的情况下,青春期暂时加速的概念化会有破坏性影响,引起一定程度的无序混乱。

然而,所谓的「反叛阶段」是由一些外部因素产生的幻觉。主要的力量是强制学校教育[1]。一方面,也确实存在一种反叛的力量,会导致学习负担和来自成人世界要求的增加。青春期的到来可能与进入中学的时间相吻合(如社会化的封闭系统中解释的那样)。叛逆的力量被逐渐发展的习得性无助所抑制。如果「缓缓进入顺从的成人期」的过程足够缓慢,可能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反抗阶段。只有无助感。但这种无助感在青春期也可能有戏剧性的后果,如自杀。

另一个外部力量是即将结束的强制学校教育。当青少年离强制学校教育阶段结束只有 3-4 年时,他们的叛逆情绪会有所缓解。他们觉得自由就在不远处。一些青少年想象大学是教育的最终解放。另一些人想追随比尔·盖茨或史蒂夫·乔布斯或他们的现代版本。有些人只想找一份工作,摆脱成人的管理。

就对学校的反叛而言,15 岁时的外部压力会大到出奇,这时(1)负担极重,(2)自由极远。这个叛逆的高峰期与大脑的发育关系不大。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动力学的表现,可以成就或摧毁一个年轻人。矛盾的是,我们以青少年太叛逆为由拒绝给予他们投票权,从而不面对这个谬误。请看:让他们投票![4]


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

叶峻峣:谬误:反叛权威是青少年发展的自然阶段


参考

1. 强制学校教育 ./351869026.html
2. 泛化与概念化 ./264989664.html
3. 概念网络 ./266541480.html
4. 儿童应有投票权 ./268255239.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