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的行为?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274 👍 / 13 💬

问题描述


大学的课,应逃尽逃。

当年我还想请假实习。但光有政策,却不执行,那我只好逃课咯。

如何看待哈工大深圳禁止请假实习?

不逃课会不会留下遗憾?我觉得我肯定会。毕竟我的第一篇顶会论文,就是疫情期间溜到公司,在校外写的:

叶峻峣:我是如何在本科期间发表顶会论文的?(内含开源代码和数据集)

大学的课,有没有必要上呢?我觉得《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已经写得很明确了,这里直接引用和上课有关的章节:

被动思维

无论做什么,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每天迫于生活压力,毫无主见地忙碌着,可称得上人生一大悲哀。

在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为什么要上课?也许是因为问题本身太过浅显,以至于我们甚至懒于思考。但我们之中又有谁真正有效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怕老师点名”、“为了抄笔记作业”、“记录考试重点” . . . 这些话,充其量只是我们被迫上课的借口,却不能成为我们心悦诚服去上课的理由。

真正能成为我们上课理由的,只有我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

如果是否上课对你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如果我们感兴趣的知识不在学校的课程表上;如果上课学习的效果足够差,效率足够低,以至于通过自习,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掌握知识;那么你还需要去上课吗?

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

如果说,毕业文凭是一项增值服务,那么大学四年就是一笔投资。说到投资,请大家设想象下,如果你手上现在有五百万现金,你打算如何投资?也许你会拿这笔钱炒股炒房炒汇炒基金,或者是开公司开厂房倒买倒卖做生意。但我想,我们这样年纪的人,很少有人会认同把那笔钱换成金银珠宝,放到保险箱里存起来。当然了,看近年通货膨胀的架势,把钱存进银行吃到的利息估计还赶不上贬值的速度。

我们之所以不认同换金银保值的想法,是因为我们知道,拥有这笔财富不应意味着坐吃山空,它们应当蕴含更大的力量,带来更广阔的机遇,在我们的操纵中产生出更为丰盛的回报!

相比宝贵的青春,我们在上学期间所需要的学费和生活开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真正投下的有价值的筹码,是时间。面对着足以改变你人生轨迹的黄金时间,你是否感到了它的沉重?你又是否想过要如何计划这笔巨额投资?

如果你是一名乖孩子,每天从早晨开始好好上课,好好做作业,好好预习、复习,直到熄灯时间好好睡觉,过着这种积极健康,平稳中庸的生活,但是缺乏有效自我支配的生活(如果按照学校的规划,你会发现你可以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少得可怜)。那么,你这样退守下去,无异于把自己的青春放在保险箱里让他随着时间而凋谢。我们必须牢记这样的黄金规则:

平庸的生活方式是麻醉药。他只会束缚你,让你没有作为,甚至没有出息地度过大学的四年。

无论你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哪怕任何事情都不做,时间也会从我们的身边溜走。我们必须一日三省问自己,今天的时间是否过得有价值。

一般来说,一项任务的价值,取决于它在时间尺度上的作用效率。花同样的功夫,我们应该尽量多做那些对整个人生都产生正面影响的事情,少做对中期的未来产生影响的事情,不做那些只对近期产生影响的事情。当然,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是最应该避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花适当的时间锻炼身体能让我们终身受益,值得做;但是即便只花同样时间,我们也不应该打游戏,因为那只能获得转瞬即逝的空虚的精神愉悦。

其实,何止是体育锻炼与打游戏。我们上课、学习、考试这些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去做,也都必须经过理性而批判的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有不少同学是为了GPA而上课。这些同学的错误在于,首先他们没有意识到,有许多提升GPA的办法比上课更为有效。关于各种方法具体的实施,请参见第三章《生存技巧》;同时,这些同学更没有想过GPA本身是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很遗憾地承认,由于舆论的导向,GPA几乎成为了我们大学的一切。在短期,它绝对是重要的。除非你要保研或者转专业,其余的情况下GPA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对于出国的同学们,成绩的作用已经被过分夸大了。关于这一点,在《为了留学而出国》一节还会详细讨论。

如果把目光放得稍微长远些,哪怕只是毕业后一两年,GPA就会贬得一文不值。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了这一块“敲门砖”而折衷了我们的远期目标?

安排时间道理真的很浅显:成功人士往往会津津乐道于他们在校期间锻炼出的专业素养,但几乎没有成熟(甚至不需要成功)的人,喜欢炫耀自己当年高数考了年级第一。

在另外一些时候,我们会给“上课”找一个更加堂而皇之的理由:学习知识。关于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所关注的所谓“解题技巧”,我已经不想再作赘述。简而言之,上课中,我们获得有用知识的效率是如此之低,以至于任何一种有效的自习方式都会轻松地获得更大的回报。打比方说,一个学期的英语课,每周四节共计48小时。在课堂上,我们有一半时间要忍受台上同学支离破碎的英语。然而,花同样的时间,一个智力正常的同学完全可以熟练背诵2000个单词(这个数字是根据广大GRE考生的备考状况进行的保守估测)。这2000单词足够让你的英语水平整体上一个台阶。敢问,一个学期的英语课,你又能学到什么呢?最多不过是熟练背诵那本来就已经很寒碜的课文而已。当然,英语课只是例子,你会发现你身边几乎充满了更值得谴责的例子,其中不少比英语课更甚。这些事情经常会包括(但不限于):

•学生会议。几乎所有的学生会议,无论是在大礼堂举办的全校大会,还是社团头目临时占用教室举行的小规模会议,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毫无效率可言。

•毫无组织的学生活动。通常在无组织的集体活动中,等人、闲谈总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甚至让人怀疑活动的主题就是等人和闲谈。

•费时费力不讨好,但是碍于面子不好推脱的临时工作。学校很多老师或者学生领导,喜欢把人当壮丁使唤。但是你要时刻清醒,你的身份不是临时工。“帮忙救急”和“工作”这两个概念必须区别对待。

我们应该对计划时间下的工作量有足够认识。小到一小时、一天,大到一个暑假、一个学期,或者是大学四年,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为不能完成计划自责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的牛人和大多数庸人的主要差别,一方面在于有没有时间可以利用;再一方面,就是时间的利用率。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种紧迫感,以保证时间不被虚度。只要你能把在校期间的时间正确地加以利用。不需要超人的天分——甚至不需要特别努力,你都有望在你的专业领域里出类拔萃。

一些常见误区

为了给做研究打基础,认真上数学课:如果你真正立志做研究,那么基础知识,尤其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知识和上课关系真的不大。哪怕你交大的高数考了100分,充其量证明了你具有很好的应考能力。但是你用应用数学解决科学问题的本领到底有了多少提高呢?不要寄希望于通过上课、做作业就能掌握应用的能力。相比来说,更加直接而且高效的方法是早日进入研究领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锻炼。

选课选什么

我们选课并非选课程,而是选上课老师。但如果有人认为选什么老师无所谓,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讨论选课与分数的话题之前,笔者要先纠正一个广为存在的谬传。前几年我们经常会听说某位老师判卷时候大放水,全班全体通过,分数还都很高。这种情况在现在很难出现。因为目前学校教务处要求老师提交的成绩必须需符合以75分为期望的正态分布。并且,绝大部分必修课的考试,判卷都是教学组统一流水进行的,个别老师很难干预。

但是,这并不是说选老师完全失去意义。相反,笔者认为,选择正确的老师,仍然是对整门课程最终成绩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甚至要远大于你前半个学期是否认真上课!具体来说,我们选一个老师,应该从下面几点情报综合考虑:

•点名方式:老师上课是否点名?点名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一般来说,签到、喊到、随堂测验,想蒙混的难度逐渐递增。我们关注是否点名,重点应该看的是这个老师面对学生的态度。有的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不来上课,也不会太为难学生。而另外一些比较自卑的老师却把学生不来上课当成对自己的奇耻大辱,甚至会想出课前课后点两次名外加数人头这样的手段防止学生翘课。其实,如果老师想不计代价查出谁没来上课,这真的是太简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重点还是看这个老师的态度,而非他上个学期具体采用了哪种点名手段。

•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对于一门考试分数普遍不高,大多数人没把握拿到90+的课程(诸如A类的高数、大物),我们要尽量选那些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小论文成绩之类)占比重比较大的老师。因为经验上说,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勤快一点,最多再留意下和研究生助教交流的谈话技巧,平时成绩拿满分绝对要比考试拿满分轻松很多。所以,对于考试难度大的课程,我们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选课减小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但是对于一些非常简单的课程,情况就正好相反了。笔者的个人纪录是对于一门从未上过课从未做过作业从未见过老师的学院专业课,仅靠考前3小时疯狂复习,拿到了94分。试想,如果我再花时间费尽心机和老师打招呼和助教搞关系,将会是非常浪费时间且没有效果的事情。

•关于考前透题的误解:关于这一点大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一般情况下,是否透题并不是一个可靠的选老师指标。透题的老师都会做的比较隐晦,因为老师之间也存在班级平均分的竞争,所以不太会有人傻呵呵站出来说:“我要透题了,同学们请听好。”当我们发现他的重点无一例外都是考点的时候,也许这个老师第二年就不会再这么干了。而且,越是出题的老师,就越会避嫌而对考点三缄其口。相反,没有出题的老师也许会凭经验押题或者是看到考卷后间接地把考点告诉大家。

看到这样的选课原则,有的同学可能会抱怨:“期末考试比重这种东西,选课时候怎么知道?”的确,上学期期末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在新学期开始的前两周,我们还有大量的时间,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收集情报,更换老师。

突击备考

新书或者根本没买过书;没听过讲,或者没上过课,没独立写做过作业甚至没交过作业,但是离考试只有三天时间,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大部分课程的考试,并不意味着绝望。只要你有心,三天造十万支箭都没有问题,更何况考试?

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因为在大学四年内,我没有一个光鲜的GPA。虽然我可以很骄傲地说,这四年,我把本该上课的时间用来做了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面对考试能拿到一个过得去的分数也是我的底线。我相信,并不是每个交大的学生都会很乐意的接受挂科、甚至退学这样的经历。

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够像我一样幸运地找到一些比上课正确一百倍的事情去做。而我们在这一节里分享的,更多是拿到70分而不是90分的经验。如果你在阅读本书《立志篇》之后,你的目标仍然是得到全A。或者说,你找不到比上课更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你们应该去自习室,而不是在这里听我扯淡。

突击备考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我们把时间用来做了更重要的事情。

从学习知识而言,上课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对突击复习考试而言,所谓的“慢工出细活”也是奢侈的。如果你认为这门课不重要,请不要在两个星期以前开始复习,因为两个星期足够让你忘掉其中一大半的知识。通常,有效的复习是在3天之内开始的,因人略有差异。我不否认个人之间的IQ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如此之小,以至于甚至不能成为左右考试成绩的主导因素。充其量,有些同学可以以笨鸟先飞的名义,把一门课程需要的复习时间从3天延长到5天,不会更多。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针对大多数靠突击有可能能拿高分的课程。某些课程(诸如高等数学),显然是排除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外的。一般一门课如果在历史上曾经挂了学院1/3以上的同学,那么对于该课程就需要提高警惕,慎重起见,甚至不要突击复习。


更多内容请见:

README - SurviveSJTUManual (gitbook.io)Yanjie Ze:再读上交生存手册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