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为什么数学书步骤不编写详细一点,让我们不再问“怎么来的”这样的问题?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599 👍 / 50 💬

问题描述

如题。请不要跟我扯基础不好之类的问题,因为基础纯属人为划分的难度,因为数学很琐碎,知识点很容易忘记,所以需要写得详细。宁可少写些章节,也希望每道题都能够尽可能详细地展开,写清楚来龙去脉,我们就可以自学,而不再依赖他人去提问,也不必过多前后翻页。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编写详细一点?

1213补充:市面上有很多同质化的书籍,例如《数学分析》就有很多本,每一本都写得不详细。如果前赴后继把一本书写详细,那么就不存在工作量的问题,市面上有这一本书就足够了。


因为很多作者假设读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读者在阅读时能记住前文提到的所有内容。

这样的教材对作者来说更容易写(因为写作者已经掌握了所有概念和微妙之处,他感觉没有必要「管理工作记忆」),也会在概念上更「整洁」(因为这样的材料直指话题的概念框架,而不必顾虑人类心理的各种细节)。然而这样的教材更难懂,因为工作记忆实际上是有限的。

可以这样理解,总有人要处理工作记忆的限制。如果解释者没有处理,那么读者就要承受管理工作记忆的负担。

这可能是产生显然的幻觉的机制之一。

很多教材会假设读者会管理自己的工作记忆限制,所以它们并没有跟踪工作记忆的负荷。这样一来,教材会很整洁,但也很难懂。

以下方法可用让教材帮助读者管理工作记忆:

相关文章

Thoughts Memo:别跟教材客气:优质(数学)书籍挑选指南Thoughts Memo:为什么垃圾教材遍地走?关于解释的科学。叶峻峣:解释材料中假设了工作记忆容量是无限的叶峻峣:解释材料中管理工作记忆的技巧列表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