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 「艾宾浩斯记忆法」是如何得出的?
- 怎样最大化运用「艾宾浩斯记忆法」?
本问题将作为「知识库」栏目的一部分,你的创作将有机会被收录在相关话题的百科简介中,同时你也可以将其他符合百科规范的词条内容整理成回答或者文章来投稿。
投稿方式:在回答里艾特知识库,或者将文章投稿到知乎知识库专栏,为知友们解答各种十万个是什么。
艾宾浩斯根本没有得出「艾宾浩斯记忆法」
根据艾宾浩斯自己的专著 Über das Gedächtnis(《论记忆》),所谓的记忆周期能够对应上的数字只有 0.33 小时、1 小时、8.8 小时、24 小时、24 小时、6 天、31 天:
来源:Deutsches Textarchiv – Ebbinghaus, Hermann: Über das Gedächtnis. Leipzig, 1885.
而这些时间也并非第一次复习、第二次复习、……、第 n 次复习之间的时间间隔。艾宾浩斯实际上做了 163 组双重测试(首次记忆+再次记忆),这些实验被分为 7 组,再次记忆与首次记忆之间分别相隔 0.33 小时、1 小时、8.8 小时、24 小时、24 小时、6 天、31 天。所以这些复习间隔并不是对同一组材料的连续复习周期!
所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才长这样:
而不是这样:
关于艾宾浩斯的谣传在中文互联网上已经延续了二十几年甚至十几年,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人误以为这套记忆周期是艾宾浩斯发明的。比如著名中文网络百科全书就有这么一个词条:
然后参考资料是一个古早软件公司的宣传广告:
网络资料已经荒唐如此,让我更加惊讶的是,居然还有出版的科学书籍在大肆宣传艾宾浩斯记忆法:
打着翻译艾宾浩斯专著的旗号,然后夹带私货。和这样的虫豸在一起,怎能搞好中国教育?
鉴定为简中特供谣言。
「艾宾浩斯记忆法」的本质是间隔重复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用了所谓的「艾宾浩斯记忆法」,感觉很有效果呢?
因为「按照一定间隔多次复习」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间隔重复,这是一种有数百年历史的心理学方法,其科学依据非常丰富:
- Cepeda et al 2006 这篇综述对 184 篇文章共计 317 个实验做了总结
- Karpicke & Roediger 2006a
- Rohrer & Taylor 2006. “The effects of over-learning and distributed practice on the retention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0: 1209-1224 (参见 Rohrer & Taylor 2007, Rohrer et al 2005)
- Seabrook et al 2005. “Distributed and Massed Practice: From Laboratory to Classroom”
- Keppel, Geoffrey.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Extinction-Recovery Theory”.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r. 6(4) 1967, 476-486
一周后,集中复习者从 5.9 正确 → 2.1;间隔复习者从 5.5 → 5.0。(请注意,通常的观察是集中学习最初更好,后来变得更差,正确率是最初的一半不到) - Bloom & Schuell 1981, “Effects of massed and distributed practice o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second-language vocabulary”
在两个高中组记住 16 个法语单词四天后,间隔组还记得 15 个,集中组还记得 11 个。 - Rea, Cornelius P; Modigliani, Vito. “The effect of expanded versus massed practice on the retention of multiplication facts and spelling lists”. Human Learning: Journal of Practical Research & Applications. Vol 4(1) Jan-Mar 1985, 11-18[34]
培训后立即进行测试,结果间隔组(70% 正确)比集中组(53% 正确)表现更好。这些结果似乎表明,间隔效应适用于学龄儿童,至少适用于学校通常教授的一些材料。[35]
- Donovan & Radosevich 1999,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actice effect: Now you see it, now you don’t”:
根据多诺万和拉多塞维奇对间隔学习研究的元分析,间隔效应的效应量为 d = 0.42. 这意味着接受间隔练习后的平均记忆效果,优于约 67% 集中练习者的记忆效果。这个效应量不容小觑——在教育研究中,即使效应量低到 d = 0.2 都认为是“足够显著”,而高于 d = 1 的效应量则少之又少。[36]
例如,在 Donovan 和 Radosevich (1999) 的一项元分析中,随着任务的概念难度从低(如旋转追视)到平均(例如单词列表回忆)再到高(例如拼图),间隔效应的效应量急剧减少。根据这一发现,对于许多数学任务来说,间隔练习的好处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37]
(注:旋转追视是用于测试手眼协调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测试,受试者需要用指示物追踪旋转圆盘上的圆点)
Donovan 的元分析指出,在使用更好方法的研究中,效应量虽然变小,但仍然不容小觑。
- Bahrick, Harry P; Phelphs, Elizabeth. “Retention of Spanish vocabulary over 8 yea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 Vol 13(2) April 1987, 344-349; 这篇研究初始训练之后的间隔特别长,很有意思
Harry Bahrick 和 Elizabeth Phelps (1987) 研究了 50 个西班牙语词汇在 8 年之后的保留情况。受试者被分成三组。每个人练习七到八次,间隔几分钟,1 天或 30 天。在每个环节中,受试者都会进行练习,直到他们可以一次性完美回忆出单词列表…8 年后,无延迟组的人能记住 6% 的单词,延迟 1 天组的人能记住 8% ,30 天组的人平均能记住 15%。每个人都参加了选择题测试,其中再次观察到了间隔效应。无延迟组得分为 71%,一天组得分为 80%,30 天组得分为 83%。
…Bahrick 和他的同事们改变了练习的间隔和练习量。练习环节之间有间隔 14 天、28 天或 56 天的,总共进行 13 或 26 次练习。他们测试了受试者在训练后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的记忆。有一次观察到,当练习环节间隔较长时,在每个练习环节中达到标准所需的时间稍长一些,但同样,这一小投资在几年后产生了回报。测试是在练习后一年、两年、三年还是五年进行的并不重要——56 天组总是记住最多的,28 天组次之,14 天组记忆最少。而且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每 14 天练习一次单词,你需要的练习次数是每 56 天练习一次时的两倍,才能达到同样的表现水平!
- Pashler et al, 2003; “Is Temporal Spacing of Tests Helpful Even When It Inflates Error Rates?”
测试之间的长间隔必然意味着你经常会回答错误;有人认为答错就会削弱学习效果。尽管短期内过多的错误的确会降低准确性,但长间隔的力量足以让他们仍然获胜。 - 间隔重复在患病人群中的研究:
- 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短期复习的研究;间隔时间以秒和分钟为单位,在物体位置教学或日常任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 38:
- Camp, C. J. (1989). “Facilitation of new learn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In G. C. Gilmore, P. J. Whitehouse, & M. L. Wykle (Eds.), Memory, aging, and dementia (pp. 212-225)
- Camp, C. J., & McKitrick, L. A. (1992). “Memory interventions in Alzheimer’s-type dementia populations: 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issues”. In R. L. West & J. D. Sinnott (Eds.), Everyday memory and aging: Current research and methodology (pp. 152-172) -
- 针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研究; Goverover et al 2009, “Application of the spacing effect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memory for functional task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pilot study”
- 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研究; Goverover et al 2009, “A func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 spacing effect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memory in person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 数学[39]:
- 乘法 (Ria & Modigliani 1985)
- 遍历数列排列 (Rohrer & Taylor 2006)
- 计算多面体体积 (Rohrer & Taylor 2007)
- 统计 (Smith & Rothkopf 1984)
- 初级微积分 (Revak 1997[40] 但也有一篇相关文章说明对微积分 I 无效) 和代数 (Mayfield & Chase 2002, Patac & Patac 2013; 可能没效果, Sutherland 2013)
- 医学 (Kerfoot & Brotschi 2009, Shaw et al 2012; Kerfoot 2009, 是 Kerfoot et al 2007 两年后的跟进研究。Kerfoot 有其他一些 相关研究; Gyorki et al 2013) ;在手术方面 (Moulton et al 2006, “Teaching Surgical Skills: What Kind of Practice Makes Perfec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微血管缝合的间隔重复实践;Spruit et al 2014)
- 心理学导论 (Balch 2006, “Encouraging Distributed Study: A Classroom Experiment on the Spacing Effect”[41]. Teaching of Psychology, 33, 249-252)
- 8 年级美国历史 (Carpenter, Pashler, and Cepeda 2009)
- 用自然拼读法学习阅读 (Seabrook et al 2005)
- 音乐 (Stambaugh 2009)
- 生物 (中学生物;Kelly&Whatson 2013)
- 统计 (初步内容;Maas 等人于2015年)
- 记忆网站密码 (Bonneau & Schechter 2014, Blocki et al 2014, Blum & Vempala 2017)
- 可能不是澳大利亚宪法 (Colbran et al 2015 年)
如何用好间隔重复?
很多背单词软件都基于间隔重复,但若要在更多学科上运用间隔重复提高效率,我推荐使用 Anki,不仅跨平台,而且功能齐全,在绝大多数平台上都是免费的(除了 iOS)。唯一的弊端就是入门门槛稍高(开源软件通病)。
这里是我五年前整理的教程集合,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但大体上还能参考:
Thoughts Memo:【专栏导航】Anki 教程(电子书)与 B 站 Ankidroid 教程(视频)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