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学习方法可能包括了:记忆法、速读、心智图……首先,得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效果的方法用得越多,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
科学的学习方法综述:哪些行之有效,哪些徒劳无功?
——部分学习技巧能够显著加速学习,而另一些则纯属浪费时间——但究竟孰优孰劣?一项史无前例的综述研究为我们绘制了通往知识的最佳路径图。
教育通常侧重于学习的内容,如代数、元素周期表或动词变位等。然而,学习如何学习同样至关重要,其益处可以受用终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帮助你更快、更高效地获取知识,还能让你将所学内容牢记数年之久,而非仅仅数日。
在过去的 100 多年里,认知和教育心理学家们已经开发并评估了众多学习技巧,涵盖从重复阅读到总结归纳,再到自我测试等各种方法。研究表明,一些常用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其他方法则既耗时又无效。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并未真正走进课堂。当今的教师们往往不了解哪些学习技巧已得到实验证据的支持,学生们也没有被教导如何运用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最常用的两种学习辅助手段实际上几乎无效,其中一种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阻碍学习进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浩如烟海的研究成果令人望而生畏,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难以从中筛选出最实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全面梳理了 10 种常用学习技巧,深入研究了 700 多篇相关的科学论文。我们重点关注那些看似简单易行又普遍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也仔细考察了几种在学生中广受欢迎的方法。
要想获得我们的推荐,一种学习技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适用于各种学习情境,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小组学习;能够帮助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知识背景的学习者;并且已在课堂或其他真实环境中得到实证。学习者应该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掌握各类学科知识,而且无论采用何种测试方式,都能够提高学习成效。最理想的学习方法还应该能够带来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长期提升。
根据这些标准,我们筛选出了两种最为有效的学习技巧。这两种技巧不仅能产生显著且持久的效果,而且适用范围广泛。另外三种技巧我们有条件地推荐。剩下的五种技巧——包括两种广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辅助工具——我们不建议使用,原因是它们要么只适用于特定情况,要么缺乏足够的实证支持。我们鼓励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一些尚未充分验证的技巧,但同时也提醒学生和教师应谨慎使用这些方法。
快速解读:最佳学习方法评估
1》某些学习方法适用于多种场景和不同学科,能够提高考试成绩并增强长期记忆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可以受益终身。
2》自我测试和分散学习——即所谓的分散练习(间隔重复)——是提高学习效果的绝佳方式。这些方法高效、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
3》划重点和重复阅读是许多学生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实际上效果不佳,而且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
4》其他一些学习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和评估。在此期间,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堂和家庭学习中应用那些已经得到证实的有效学习方法。
金牌得主
1. 自我测试:自我测验成效显著
工作原理:自我测试与评估知识的常规考试不同,它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的练习。具体方法可能包括使用实体抽认卡(比如莱特纳盒)或数字抽认卡(比如 Anki)来测试记忆力,或者回答教科书章节末尾的练习题。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尽量少参加考试,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测试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果和知识保留率。
一项研究要求大学生记忆一组单词对,随后对其中一半进行了回忆测试。一周后,学生们能够记住 35% 被测试过的单词对,而未经测试的单词对仅记住了 4%。另一项实验中,大学生学习斯瓦希里语-英语单词对,随后进行练习测试或复习。结果显示,反复测试过的内容回忆率高达 80%,而仅仅重新学习过的内容回忆率只有 36%。一种理论认为,练习测试能够触发对长期记忆的搜索过程,激活相关信息,形成多重记忆通路,从而使信息更易于提取。
适用情况:练习测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从学龄前儿童到医学院四年级学生,甚至中年人都能从中受益。它可以用于学习各种事实性知识,包括外语词汇、拼写列表和记忆植物结构等。研究还发现,这种方法甚至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力。短小而频繁的测试效果最佳,尤其是当学习者能够获得正确答案的反馈时。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练习测试的形式与实际考试不同,它仍然能够发挥效果。更可喜的是,这种方法的积极影响可能持续数月乃至数年——考虑到持久学习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是否实用:是的。它只需要适度的时间投入,几乎不需要特殊训练就能开始使用。
使用方法:学生可以使用抽认卡进行自我测试,或采用康奈尔笔记系统:在课堂记笔记时,在页面一侧划出一栏,用于记录关键术语或问题。之后,可以通过遮住主要笔记内容,尝试回答边栏中的问题(或解释关键词)来测试自己。
评估:实用性高。练习测试在多种形式、内容、学习者年龄和记忆保持间隔方面都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2. 分散练习(又名间隔重复):为取得最佳效果,请将学习分散开来
工作原理:学生常常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时抱佛脚」。然而,将学习分散开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在一项经典实验中,研究者让学生学习西班牙单词的英语对应词,然后在六次课程中进行复习。实验分为三组:一组连续进行复习,一组每天复习一次,还有一组每隔 30 天复习一次。结果显示,30 天间隔组的学生记忆效果最好。在对 254 项研究、涉及 14,000 多名参与者的分析中发现,采用分散学习的学生回忆率更高(总体得分 47%),而集中学习的学生回忆率较低(37%)。
适用情况:从 3 岁幼儿到大学生、老年人都能从分散练习中受益。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外语词汇、单词定义,甚至对于掌握数学、音乐和外科手术等技能也十分有效。
是否实用:是的。尽管教科书通常会按主题将习题集中编排,但你完全可以自己打乱这种顺序,将不同类型的习题穿插练习。不过,这需要你提前做好规划,并且要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拖延倾向。
使用方法:通常来说,间隔时间越长,学习效果越好。研究表明,相比于仅间隔一天,间隔 30 天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另一项关于琐事记忆的网络研究发现,当学习间隔为目标记忆保持时间的 10% 到 20% 时,效果最佳。比如,如果你想记住某事 1 周,那么学习环节之间应该间隔 12 到 24 小时;如果想记住 5 年,则应该间隔 6 到 12 个月。虽然这些间隔看起来很长,但实际上你一直在潜移默化地保留所学信息,而且能够迅速重新掌握已经遗忘的部分。这种长间隔学习方法尤其适合牢固掌握那些构成高阶知识基础的基本概念。
评估:实用性高。分散练习法(间隔重复)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可应用于各类学习材料,即使在长期记忆中也能保持良好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在多项实际课堂研究中都证明了其有效性。
亚军
尽管这些学习技巧展现出良好前景,但它们仍存在不足,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其使用。某些技巧,如详细询问法和自我解释法,在实际教育环境中尚未得到充分评估。另一种被称为交错练习的新兴方法也才刚开始进行系统性研究。尽管如此,这些技巧展现出足够的潜力,使我们认为值得在接下来简要描述的情况中推荐使用。
3. 详细询问:唤醒内心的好奇宝宝
工作原理: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我们不断探索周遭的世界。大量研究表明,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类问题能显著促进学习效果。
这种被称为「详细询问」的技巧,要求学习者对事实进行解释,比如回答「为什么……是合理的?」或「为什么这是正确的?」举个例子,在一项实验中,学生们阅读「饥饿的人上了车」这样的句子。详细询问组的参与者需要解释原因,另一组则直接获得解释,如「饥饿的人上车是为了去餐馆」。还有一组仅仅阅读句子。当被要求回忆哪个人做了什么(「谁上了车?」)时,详细询问组的正确率高达 72%,而其他组仅为 37% 左右。
适用情况:当你在学习事实性信息时,尤其是当你对该主题已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效果会随着你的前置知识增加而提升;例如,德国学生在学习德国各州的知识时,比学习加拿大各省时,从详细询问法中获益更多。这可能是因为前置知识能让学生为事实的真实性提供更恰当的解释。
这种技巧的效果似乎在各个年龄段都很稳定,从小学四年级学生到大学本科生都适用。详细询问法明显提升了对事实的记忆,但它是否能增强理解力则不太确定,而且关于学习效果能持续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
是否实用:是的。它只需要最少的培训,对时间的要求也很合理。在一项研究中,使用详细询问法的小组需要 32 分钟完成一项任务,而仅仅阅读的小组则需要 28 分钟。
评估:实用性适中。这种方法适用于广泛的主题,但对于比简单事实列表更复杂的材料,其效果可能会受限。对于缺乏相关先前知识的学习者,这种方法的益处可能也会有所减少。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详细询问法是否能够推广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和信息类型中。
4. 自我解释:我是怎么知道的?
工作原理:自我解释法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解释,并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例如,「这句话为你提供了什么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与你已知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种方法类似于精细质询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适用场景:自我解释法适用于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可以受益。它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包括解决数学问题、逻辑推理题,理解叙事文本,甚至掌握国际象棋的残局策略。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基本概念,如数字或模式。研究表明,自我解释法能够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效果范围之广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数研究只观察了短期效果,我们还不清楚这种方法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人群是否能产生持久的影响。
是否实用:不清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大多数学生只需要很少的指导就能掌握这种方法,几乎不需要特别的练习。尽管一项针对九年级学生的测试表明,如果没有适当的训练,一些学生可能会倾向于简单地复述内容,而不是真正地进行解释和思考。另外,一些研究指出这种方法可能会显著增加学习时间,范围在 30% 到 100% 之间。
评估:实用性适中。自我解释法适用于多个学科,适用年龄范围广泛,效果显著。然而,还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这种方法的长期效果,以及考虑到所需时间投入,是否物有所值。
5. 交错练习: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工作原理:学生通常倾向于采用分块学习的方式,即在转向新的主题或问题类型之前,先完成一个主题或问题类型的学习。然而,近期研究表明,交错练习法更为有效。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交替学习不同类型的信息或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大学生学习计算四种不同几何形状的体积。在传统的分块练习中,学生需要先完成一种形状的所有问题,然后再转到下一种。而在交错练习中,不同形状的问题被穿插在一起。一周后的测试结果显示,采用交错练习法的小组准确率提高了 43%。交错练习法不仅使学生有机会练习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还鼓励他们比较不同类型的问题。
适用情况:当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似时,交错练习法特别有效,因为将它们并列可以更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相比之下,当例题之间差异较大时,分块练习法——即连续完成同一类别的所有题目——可能更有效,因为这种方法能突出同类问题的共同特点。
交错练习的效果可能只体现在那些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人身上。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其效果也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在提高代数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交错练习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一项训练医学生通过心电图诊断心脏疾病的研究中,也证实了其有效性。然而,两项关于外语词汇学习的研究却未能发现交错练习带来任何显著益处。尽管如此,考虑到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对于数学科目而言,交错练习仍可能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有效学习策略。
是否实用:似乎是肯定的。有学习动力的学生即使没有特别指导,也能轻松运用交错练习的方法。教师同样可以在课堂上灵活采用这种技巧:首先介绍一种类型的问题(或主题),并进行集中练习;当引入下一个新问题时,就将它与之前学过的内容混合在一起进行练习。虽然这种方法可能比传统的集中练习方式略微耗时,但这种看似「放慢」的过程很可能是值得的,因为它反映了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的认知过程。
评估:实用性适中。交错练习能够有效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记忆保持,并能增强其他认知技能。然而,目前关于交错练习的研究文献相对有限,而且其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负面结果,这引发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可能意味着该方法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有效发挥作用,或者可能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所致——这些都是值得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什么没用
这些学习技巧被评为实用性低,原因在于它们要么效率低下,要么效果不佳,或者仅对某些类型的学习和短期记忆有益处。尽管大多数学生常用重复阅读和划重点的方法,但这些技巧并不能持续提高学习成效,反而会分散学生对更有效学习策略的注意力。下文将提到的其他方法则过于耗时。
划重点
学生普遍使用的方法包括在文本上划线、用荧光笔标记或采用其他形式的文字标注。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快捷,但对提高学习效果帮助甚微。在严格控制的研究中,无论是对美国空军基础训练人员、儿童、需要补习的学生,还是普通大学生,用荧光笔标记重点都未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同样,划线的效果也不受文本长短和主题影响,无论学习对象是空气动力学、古希腊学校历史还是坦桑尼亚地理,这种方法都无法有效提高学习成效。
事实上,这在某些高级认知任务中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一项针对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发现,使用下划线反而降低了他们从历史教科书中进行推理的能力。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下划线过于强调个别信息点,而忽视了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深层理解。
替代方法:单纯地划重点或加下划线的作用有限,除非你能将标记的内容制成抽认卡或用于自我测试。考虑到学生们很可能会继续使用这种普遍的学习技巧,今后的研究应该着重教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划重点——这意味着要更有选择性地划(大多数大学生往往划得过多),并将标记的信息用于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重复阅读
在一项针对某著名大学本科生的调查中,84% 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学习时会重复阅读教科书或笔记。这种方法不需要特别训练,时间投入适中,在一些回忆性和填空式测试中也显示出一定效果。
然而,关于重复阅读是否能真正增进理解力,证据并不确凿。它的效果是否取决于知识水平或能力,这方面的研究也严重不足。重复阅读的大部分益处似乎来自第二次阅读,再多次重复的效果就会递减。有趣的是,尽管这是学生们最常报告使用的学习策略,却没有任何实验研究使用实际课程材料来评估它的效果。
替代方法:不要浪费时间在重复阅读上——在直接比较中,重复阅读的效果远不如更主动的学习策略,如详细询问、自我解释和练习测试。
其他
我们的评估还发现,另外三种较为冷门的学习方法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文本想象法」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才能被推荐使用,而「总结法」和「关键词记忆法」则似乎既无效又耗时。
总结法要求学生提炼文本的主要观点,剔除次要信息。然而,由于这种方法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很难对其有效性做出定论。目前尚不清楚是总结文本的小部分更有效,还是概括大段内容更有益,也不知道材料的长度、可读性或结构是否会影响学习效果。
关键词记忆法利用想象力来增强记忆。例如,学习法语单词「la dent」(牙齿)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发音相似的英语单词「dentist」(牙医),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牙医手持大臼齿的画面。这种方法确实似乎对学习外语词汇、单词定义和医学术语有所帮助,但其效果是否能够持久尚未得到证实。最终,创造关键词所需的努力可能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时间利用方式。
另一种运用心理图像的技巧是文本想象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为阅读的每一段内容创建相应的心理图像。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方法的效果参差不齐,而且尚未证明其效果能够长期保持。教师可以考虑指导学生在阅读易于联想图像的文本时尝试使用这种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其实用性。
我们学到了什么
为什么学生们不采用更有效的学习技巧?问题似乎在于他们没有接受过最佳学习策略的指导,这很可能是因为教师们自身也未曾在学校中学到过。我们对六本教育心理学教材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关键词记忆法」这一技巧在所有书中都有涉及。而对于各种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和局限性,这些教材都缺乏深入的阐述和指导。
另一个潜在的问题可能源于教育系统本身。目前的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而较少关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这可能导致一些在早期学习阶段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学习受到密切监督的情况下做得很好,但一旦到了高中或大学需要自主管理学习时,反而会遇到困难。
关于学习技巧的最佳应用年龄以及强化训练的频率等问题,学界仍需深入研究。然而,教师现在就可以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采用。例如,在开始新的学习单元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次针对上一单元重要知识点的测试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学生则可以将新旧知识点交错学习,以加深理解。教师还可以在多次课程中重复讲解核心概念,充分利用分散练习(间隔重复)的优势。此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的联系,以及探讨其合理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释性提问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学习技巧并非万能良方,只有那些具备学习动力且善于运用的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尽管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乃至终身学习能力。
延伸阅读
Ten Benefits of Test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H. L. Roediger III, A. L. Putnam and M. A. Smith in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Vol. 55: Cognition in Education. Edited by Jose P. Mestre and Brian H. Ross. Academic Press, 2011.
Interleaving Helps Students Distinguish among Similar Concepts. D. Rohrer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Vol. 24, No. 3, pages 355-367; September 2012.
Using Spacing to Enhance Diverse Forms of Learning: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 S. K. Carpenter, N. J. Cepeda, D. Rohrer, S.H.K. Kang and H. Pashler, ibid., pages 369-378.
When Is Practice Testing Most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the Dur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Student Learning? K. A. Rawson and J. Dunlosky, ibid., pages 419-435.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opus,校对 Oceans820、Jarrett Ye、
原文:What Works, What Doesn't
作者:JOHN DUNLOSKY, KATHERINE A. RAWSON, ELIZABETH J. MARSH, MITCHELL J. NATHAN AND DANIEL T. WILLING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