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学校度过了大半天,回到家后还要做额外的家庭作业。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很奇怪。但更奇怪的是,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
考虑到另外三个事实,家庭作业变得更奇怪了:
1. 家庭作业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 比如让学生沮丧、疲惫、没有时间参加其他活动,以及可能丧失学习兴趣。许多家长会感叹家庭作业影响了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他们也可能不喜欢逼孩子完成作业,但也担心他们可能会被别人指指点点,或是因为他们对作业不够上心,或者太过上心。
2. 作业的积极作用大多是虚幻的。 为了准备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我花了很多时间检查相关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首先,完全没有证据表明在小学或初中布置家庭作业对学业有任何益处。事实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否布置家庭作业(或布置多少家庭作业)与学习成绩之间甚至没有任何相关性 。在高中阶段,相关性很弱,而且在采用更复杂的统计方法后,相关性往往会消失。同时,也没有任何研究证实家庭作业能培养孩子的性格,或教给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尽管作业毫无价值,但学生的作业还是越来越多。在过去的 25 年中,负担最重的是最年幼的儿童。对他们来说,证明作业积极影响的证据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存在。
大多数老师时不时会决定,放学后应该继续某个课题,因为这样的作业很可能会带来有意义的学习,值得占用家庭时间——实际并非如此。在大多数学校,家庭作业并不只在适当和重要的时候才布置。恰恰相反,他们的出发点似乎是:「我们已经定好,孩子们每晚(或每周几次)都得做点什么。具体布置什么任务,以后再说。」
我从全国各地无数的人那里听到了家庭作业带来的沮丧感。看着孩子们书包里的作业如洪水般汹涌而出,家长们能让教师理解,这些作业的弊远大于利。而那些长期以来对家庭作业的价值心存疑虑的老师,则被家长施压。因为家长错误地认为课后作业少意味着老师对学生成绩不够重视。这些家长似乎认为,只要他们的孩子每天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不管是什么,那就一定有学习。
家长和老师需要的是能挑战传统智慧的行政人员的支持。他们需要的是能提出质疑的校长,质疑那些被当做论据的口号:家庭作业能连接学校和家庭(说的好像没有其它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建立这种联系似的!),或者是家庭作业能「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个词表示重复死记硬背的行为,而不是理解能力的发展),又或者是家庭作业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这种说法完全没有证据)。
最重要的是,校长需要帮助老师们认识到,在评估有关家庭作业(或其他政策)的决策时,最重要的标准是这些决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能产生的影响。教育学教授 Harvey Daniels 表示:「家庭作业大多数时候只会让孩子们远离学习。」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大多数孩子都对家庭作业感到厌烦,或者最多把它当作一项必须应付的任务。因此,即使家庭作业确实能带来其他好处,也需要权衡这些好处与其对孩子的学习热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那么,一位深谋远虑的校长应该怎么做呢?
1. 自学,并与老师、家长和教育局的行政人员分享你所学到的知识。确保你真正理解研究的结论——缩减或取消家庭作业,并不会在学业或生活技能方面让孩子吃亏。决策应当建立在实事求是而非迷信俗语之上。
2. 重新思考标准的「作业政策」。老师被要求每天布置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或每周都布置作业(例如,每周二、周四布置 x 分钟的数学作业),这实际上是承认家庭作业并不是基于某个具体课程的需要,更不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时间安排。这样的政策为了追求可预测性而牺牲了深思熟虑的教学,不仅对学生有害,而且当这些政策由上级强制实施时,也伤害了老师。
3. 减少数量——但不要止步于此。很多家长对孩子们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感到不满,这是可以理解的。至少,确保老师安排的作业量不超过学区的参考标准,并且不要一直低估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正如一位母亲和我说:「如果只有最快的孩子能在 20 分钟内完成,那么宣称这是 20 分钟的作业量就是欺诈。」)然后,努力减少作业的数量,不论是否符合这些参考标准和期望,让家庭而不是学校决定学生晚上的时间安排。
然而,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作业的数量。坦白说,有些作业,哪怕只花五分钟,对学生来说也是浪费时间。太多的一年级学生被迫从杂志里剪下以特定字母开头的单词。太多的五年级学生必须在图纸上给一长串的因数对涂色。太多的八年级学生每晚都要翻阅那些枯燥、内容过剩、由委员会编写的教科书,一章接一章地读。应该鼓励老师们思考,任何一项家庭作业是否真的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重要问题。每份作业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教学哲学,怎样的学习理念?它是假设孩子们是意义的创造者——还是空容器?它是把学习视为一个主动还是被动的过程?是让学生与思想搏斗,还是盲目遵循指示?
4. 改变默认状态。仅仅减少作业数量或提高作业质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改变学校对学生根深蒂固的期望。只有当某项作业真正对大多数学生有益时时,才要求他们把学校作业带回家。否则,他们应有自由决定如何支配课后时间。底线是:除非真正必要,否则不布置作业。当然,这颠覆了当前的默认状态——无论家庭作业的内容如何,都认为它是必要的——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5. 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家庭作业的看法,并征求他们的建议——比如可以发放匿名问卷。很多成年人不加探询,就假定家庭作业对学习有益,却从未真正了解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真的认为家庭作业有用吗?有用或没用的理由是什么?哪种类型的作业更好?家庭作业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欲望?作业对他们的生活和家庭还有哪些影响?
6. 建议老师只布置自己设计的作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应该做老师设计的作业,而不是事先制作好的、一成不变的习题,或从教科书上复印的通用习题。此外,给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几乎没有意义,因为它不太可能对大多数人都有益。做这种作业,对于已经理解概念的学生来说,是在浪费时间,而对于还不理解的学生来说,则会慢慢失去信心。没有哪份完美的作业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没有什么标准能够适应所有人。在真正需要布置作业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设计多份作业。但是,与其给每个人布置相同的作业,不如不给任何人布置作业。
7. 让作业成为学生参与决策的机会。评估课堂质量的一个方法,是看学生在与自己学习有关的决策中的参与度。最优秀的教师都知道,学生是通过做决策来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仅仅遵循指示。学生对他们要学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学,以及如何(何时)评价他们的学习、教室如何布置、如何解决冲突等等,都应该有发言权。
教育的普遍规律,在家庭作业上同样适用。至少有两位研究人员发现,(根据不同的标准定义的)最出色的教师更倾向于让学生参与决定作业的内容,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在家里要做什么。家长看到孩子的家庭作业后,第一个合理的问题应该是:「孩子们在决定如何完成、何时完成,以及是否真的需要在家完成这项作业上,有多少发言权?」
就家庭作业是否有益(以及为何有益)的讨论本身就很有意义。如果观点多样,如何处理大家意见不一的情况——是投票表决?还是继续讨论直到达成共识?或是寻求一个折中方案?——这个过程既能培养社交技能,也能促进智力成长。正是因为教师选择了提问而不是吩咐,成长才得以发生。如果你认为孩子们总是对家庭作业说不——或对任何需要努力的事情说不,那些经常与学生商量的老师们会对这种观点摇头否定。他们会告诉你,这是不对的。当学生感到被尊重,当他们觉得作业值得做时,他们多数都会热爱挑战。
反之,如果学生对家庭作业嗤之以鼻,或想方设法逃避作业,一般是因为他们的作业太多了,或因为作业布置得漫不经心、连篇累牍,或者仅仅是因为他们对作业没有发言权。即使是高质量的作业,如果学生感觉自己是「被动接受」,而不是「参与其中」,其益处也是有限的。
8. 帮助老师摆脱打分制。你的教师团队可能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实际操作建议,以帮助他们摒弃作业检查或打分的老套路——其目的是强迫学生服从;转而采用新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解释和探讨自己的学习——他们对所读的书有什么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他们有什么困难,他们想到了什么新问题。正如杰出的教育家 Martin Haberman 所见,最佳课堂上的家庭作业「不是为了检查——而是为了分享」。倘若学生们觉得,对于那些不会被搜集或记录的作业投入时间毫无意义,那么这并非是要我们设置奖惩制度、制造不信任的理由;这其实是在告诫我们,问题在于作业本身。
9. 实验。请那些不愿意重新思考长期以来对传统作业的依赖的老师试一试,看看在某一周或某一课程单元中,如果不布置作业会发生什么。当然,任何信奉家庭作业有益论的人,都应该愿意通过实验——暂停布置作业,来检验这一假设。暂停布置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情绪状态以及课堂气氛有什么影响?学校同样可以试行一项新政策,比如我提议的改变默认状态,在全面实施之前,不妨先行试水。
校长们的日子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突发事件中度过;他们要处理种种抱怨,抚慰那些受了伤的自尊心,协商出各种解决方案,力求让所有人都心满意足,并且尽可能让火车(或者说,公交车)按时发车。身处这样的岗位,面对可能动摇现状的新举措,往往很难抵挡住逃避的诱惑。特别是在当前这个「提高标准」和「更高要求」等说辞被用来为各种从愚蠢到不当再到吓人的实践辩护的时代,要有相当的胆量和决心来处理像家庭作业这样的问题。但无疑,校长的根本职责是为孩子们做正确的事,保护他们不受那些有害的规定和实践的伤害,这些东西之所以流传至今,不是因为它们有价值,而只是因为它们是传统。
对于那些为了做出合理之事,愿意打破常规的人来说,开启关于家庭作业的讨论,无疑是个绝佳的开始。
[如需更详细地了解此处讨论的问题——包括相关研究的全面引文清单,和对成功变革努力的讨论——请参阅作业谬论。]
相关资料
大量文章和书籍声称家庭作业是有益的——或者认为家庭作业理所应当,不加质疑,只是机械地提供一些布置作业的技巧,或是教父母如何促使孩子完成作业。这里有一些资料,它们对这个话题上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旨在激发有意义的思考和对话。
Barber, Bill. “Homework Does Not Belong on the Agenda for Educational Refor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 May 1986: 55-57.
Bennett, Sara, and Nancy Kalish. The Case Against Homework: How Homework Is Hurting Our Children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New York: Crown, 2006).
Buell, John. Closing the Book on Homework: Enhancing Public Education and Freeing Family Time.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Dudley-Marling, Curt. “How School Troubles Come Home: The Impact of Homework on Families of Struggling Learners.” Current Issues in Education [On-line] 6, 4 (2003).
Hinchey, Patricia. “Rethinking Homework.” MASCD [Missouri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all Journal, December 1995: 13-17.
Kohn, Alfie. The Homework Myth: Why Our Kids Get Too Much of a Bad Thing (Cambridge, MA: Da Capo Press, 2006).
Kralovec, Etta, and John Buell. The End of Homework: How Homework Disrupts Families, Overburdens Children, and Limits Learning (Boston: Beacon Press, 2000).
Samway, Katharine. “’And You Run and You Run to Catch Up with the Sun, But It’s Sinking.’” Language Arts 63 (1986): 352-57.
Vatterott, Cathy.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Homework.” Principal, January-February 2003: 64.
Waldman, Ayelet. “Homework Hell.” Salon.com. October 22, 2005.
声明
Copyright 2007 by Alfie Kohn. Reprinted from Rethinking Homework and translated by Thoughts Memo with the author's permission.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Zero,校对 Shom、Jarrett Ye
原文:Rethinking Homework - Alfie Kohn
发表于 2007 年 1 月/ 2 月
作者:Alfie Kohn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