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一份有点像左翼自由意志主义宣言的东西

钻研人类记忆,探索复习算法。改善教育公平,践行自由学习。

67 👍 / 8 💬

I. 非左即右?No.

「请原谅他,因为他坚信自己部落的习俗就是自然法则。」——乔治·伯纳德·萧伯纳

在我们的部落中,有一个将人划分为左派和右派的传统。右派拥护经济自由放任和传统社会准则;左派则主张加强经济管制和扩大公民自由。

(除非民主党人当政)

如果你在这种非左即右的二元对立体制下生活太久,可能会开始认为左右之分是一条不可违逆的自然法则。我喜欢自由意志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二维政治坐标」,因为它提醒我们,政治立场可以灵活搭配。

因此,让我们为人类思想的多元繁荣喝彩。我们已经从固步自封地认为一个繁荣社会只能有两种愿景,进步到勉为其难地接受或许有四种设想。

(其中还有一种是没人敢承认自己信奉的)

「语言的边界即世界的边界」。如果政治话语中只有「左派」和「右派」两个词,我们就很难意识到自由意志主义也是一种可能性,更别提客观评估它了。倘若政治话语拓展到四个维度,我们又会忽略哪些同样合理的观点呢?

如果我们摒弃惯有的部落思维,不再将拥护自由市场等同于漠视社会福利,会得到什么启示?

目前,一些自诩「资本主义者」的人支持自由市场,反对社会保障;另一些自称「社会主义者」的人则反对自由市场,支持社会保障。但还有两种可能存在的立场。

有人可能既反对自由市场,又反对社会保障。我不确定这种理念的具体名称,但听起来有几分法西斯主义的味道——由政府操控的企业以维护强者利益为目标来运作经济。

另一些人则可能既支持自由市场,又主张维护社会保障。你可以称之为「福利资本主义者」。我上网查询了一番,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自称「同情心泛滥的自由意志主义者」(bleeding heart libertarians)。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II. 以工代赈与直接发钱

当我读到一篇关于旧金山湾区捷运系统(BART)工人为争取加薪而罢工的报道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一立场有多么坚定。一位科技公司的 CEO 建议解雇罢工工人,用自动化来取代他们的工作。这一提议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在 BART 工作是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少有的高薪工作机会,年薪可达 6 万美元以上;这些员工大多已经不年轻了,不太可能找到别的工作;即使他们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仅仅为了利润而剥夺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也是残酷无情的。

而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一份工作可以在没有某个员工的情况下,以更低的成本完成,而这个员工之所以能保住饭碗,仅仅是因为失业会令人同情,因而政府必须强制公司留用,那这份工作与其说是一份真正的工作,不如说更像是一项福利计划——只是领取者必须在拿到救济金前按时上班打卡。

假设 BART 的工作真的可以由一台廉价机器同样出色地完成。让我们比较一下两种制度:现行制度禁止 BART 解雇工人并用机器取代他们,因为那样做会被视为贪婪之举;而另一种制度则是,BART 解雇工人,购买机器,但仍然无缘无故地发放他们原有的工资。在这两种制度下,BART 的利润并无二致,员工获得的报酬也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在于,员工每周可以多出 40 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

这表明,在现行制度下,BART 员工的长时间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无谓损失,他们的工作角色与那些著名的新政福利计划并无二致——在那些计划中,人们被安排去挖沟,然后再把沟填平。

假设社会已经决定要为民众提供福利,它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是传统的方法,政府每月直接发救济金;另一种是偷偷摸摸的方式,把福利伪装成 BART 的一份「工作」。

在「直接发钱」的福利模式下,资金来源是税收,通常来自全体民众,其中富人承担的税额显著较高。而「伪装工作」的福利模式则由公共交通使用者——主要是穷人——买单,这必然会打击大众使用公共交通的积极性。要知道,公共交通正是减少交通拥堵、无序扩张和碳排放的良方,我们正在不遗余力地鼓励人们多加利用。

「直接发钱」惠及所有贫困人口,尤其照顾那些更加贫困、更需要帮助的群体。而在「伪装工作」的模式下,受益者只限于少数在 BART 找到舒适工作的「关系户」。他们或多或少是随机选择的,但又难免受到雇主的惯常偏见影响,更倾向于雇佣颜值高、个子高、皮肤白等求职者。这些人轻松获得优渥 6 万美元年薪和福利待遇,其他穷人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直接发钱」让贫困者能自由支配这笔钱,过上相对惬意的生活,正如文中女士提到的,可以美美地做个发型、化个妆。但「伪装工作」却要求受助者长时间辛勤工作,忍受上司的颐指气使和办公室勾心斗角,还得时刻提心吊胆,生怕因为业绩不达标而被解雇。

既然「直接发钱」具备如此多优势,那么「伪装工作」究竟有何独特之处,使其广受欢迎?在我看来,它巧妙地蒙蔽了人们。人们本不愿承担福利开支。然而,一旦福利被巧妙地包装在工装靴中,并附上醒目标有「工作」二字的牌子,人们便会默不作声地接受。此外,人们通常不愿依赖福利,正如 Rogers 与 Hammerstein 的歌词所言:「当我欺骗我所畏惧的人时,我也同样欺骗了自己」。

[为了避免因指出他人工作实为福利而遭受麻木不仁的指责,我坦白承认,我能拥有目前这份工作,部分原因是政府向我的医院支付了 10 万美元以雇佣我(而我实际所得不到一半)。这个体系相当复杂,详细解释将留待另一篇文章。]

III. 最低工资与直接发钱

福利的伪装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不妨让我们来聊聊那些要求时薪 15 美元的快餐店员工

没人否认,以快餐业现有的 8 美元左右的时薪水平,员工的生计会相当拮据。但如果他们拿到了 15 美元的高薪,并非因为他们的工作价值真的达到了这个数,而不过是我们不忍心看他们赚得太少,那这其实还是在发福利。

而我们同样有两种途径来提供这笔福利。我们可以直接给他们发救济金,也可以向快餐企业施压,逼迫它们为员工加薪。

如果我们直接给民众发钱,无论是有工作的人还是失业人员,都能平等地获得这笔钱。而如果我们向快餐业施压,要求他们提高工资,受益的却只是那些已有工作的人——即那些最不缺钱的人。

发钱的对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而通过向快餐业施压提高工资,涨薪幅度却取决于企业在媒体上的曝光度和政治影响力。快餐业工人似乎拥有强大的工会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使得他们有底气要求将最低工资提高到 15 美元。而服装业工人的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公众同情心也不强,因此他们的最低工资只能维持在 8 美元。这种做法无疑助长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歪风,所谓「会哭」,就是「动不动就罢工,装出一副可怜相」。

直接发钱的成本由全体纳税人分担,包括高收入人群在内的富人需要多交税,而低收入的穷人则因为享受税收减免而无需承担。但如果向快餐业施压涨工资,成本就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相比普通民众,快餐消费者中的富人比例更低,黑人比例更高

如果政府直接给民众发钱,纳税人将难以避免额外的负担。但如果我们向快餐公司施压,要求它们提高工资,这无异于惩罚企业雇佣员工。假设员工创造的价值是每小时 8 美元,而政府硬性要求公司支付 15 美元,这就相当于对雇佣低收入者的企业征收每小时 7 美元的罚金。这种做法不仅有悖公平正义,而且企业很可能会做出理性的应对: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减少雇员,或者设法用少数高收入员工取代多数的低收入员工(比如让一个程序员运行的电脑系统代替好几个工作人员)。

快餐业员工罢工要求加薪这个案例略有不同。他们的诉求似乎是内生的——通过威胁罢工来向企业表明自己不可或缺——而不是出于政府法令或民意等外部压力。劳资谈判往往涉及错综复杂的协调问题,难以用简单的分析来说清。不过,我认为这种做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人们片面支持它,无非是在逃避对贫困问题的深入思考,而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弊大于利的解决办法。问题的实质并非让贪婪的沃尔玛改弦更张,以便让自己免于承担责任和后果。它实际上关乎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不断演变的经济形势

在当下这个时刻,我可能会支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只是因为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当一项愚蠢的政策与另一项愚蠢的政策相结合时,人们就可以让各种荒唐的政治主张变得有吸引力。但我对此并不高兴,每当有人说我们需要最低工资来「惩罚贪婪的公司」时,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到底是什么使我在某个政治议题上与他们站在了同一战线。

IV. 平权法案与市场机制

然而,将市场价值与同情心相结合,并不意味着就用基本收入保障来包治百病。我再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让一项旨在提升社会福祉的政府计划变得更加市场化,如何让它比简单粗暴的管制措施更加优越。

平权法案和少数群体权益。我不太相信这个博客的读者能够理性看待任何真实存在的少数群体,所以我们不如假设要讨论的是火星人平权法案。自从他们配备热射线武器的巨型三脚架机器损毁以来,他们就一直是个被剥夺权利的弱势群体。

现代的平权法案要求,在聘用火星人和条件相当的地球人时,须优先录用火星人。但问题是,「条件相当」本身就见仁见智。观念陈旧、根深蒂固的老板,可能会以火星求职者「不够格」为由予以拒绝,而火星人自己却可能永远不会知晓真相。反过来,真的不合格的火星人,又可能会妄加揣测,认定遭到了不公平对待,进而提起代价高昂的诉讼。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问题。在某些特定岗位,不录用火星人可能确有正当理由——比如由于火星人独特的生理结构,也许会成为视觉失误频出的飞行员。再比如,火星人演员天生不适合在历史传记片中扮演地球名人。对此类特殊职业,平权法案或可设置「豁免」条款,但这意味着冗长繁复的官僚程序,结果很可能是大公司凭借雄厚的法务实力轻松获批,小公司纵有充分理由也难脱法网,而「公平」二字,更是无从谈起。

更有甚者,考虑到诸多后顾之忧,即便毫无偏见的老板也可能会望而却步——录用火星人之后,日后想解雇或批评他们都变得异常棘手。稍有不慎,火星员工就可能会以「物种歧视」为由,发起诉讼或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给公司声誉和财务带来巨大损失。规避风险,远离「雷区」,或许成了用人单位的必然选择。

不妨设想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解决方案:开展一系列严格对照的研究,让企业主审阅内容完全相同的地球人和火星人求职简历,精准评估用人单位对火星人的偏见程度,继而对雇佣地球人征收恰如其分的附加税(或给雇佣火星人发放相应补贴)。比如规定雇佣一名地球员工需额外支付相当于总薪酬 5% 的费用,筹集的资金将专项用于资助贫困火星幼虫的教育奖学金。

在这套机制下,企业将难以逃避自身的社会责任——无论其律师的发型多么时髦,都必须依法足额缴纳相关税费。同时,企业也无需再担心面临法律诉讼——如果他们决定不聘用符合录用条件的火星求职者,完全是基于自身经营考量,火星人群体只能乐得坐享其成。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在此政策的引导下,企业雇佣火星人和地球人的意愿应该大体均等。

如果某家企业确有合理理由不愿聘用火星人,也可以选择支付(数额并不高昂的)附加税来履行其社会责任,无需勉强录用。解雇在职的火星员工也不再是什么棘手问题——如果你决定解聘火星员工,转而录用更契合企业文化的地球员工,只要愿意支付少许额外成本,便可根据实际需求随心所欲地做出选择。

倘若十年后,社会科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面对内容和资历完全相同的求职简历时,企业仍然明显地更青睐地球求职者,那么政府可以考虑进一步上调相关税率,直至用人单位招聘中的统计学偏差基本消除。反之,如果研究表明企业开始更偏爱录用火星人,则说明社会偏见已然显著減弱,针对地球人的附加税率也可相应下调。

我认为这个提案颇具吸引力。只要给予足够时间来调整税率,火星人就可以放心,他们将在这一领域拥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无偏见的地球人也可以高枕无忧,他们不会被不公正地扣上偏执的帽子,也不会被某些打种族牌的火星人告上法庭。至于那些心存偏见、就是看火星人不顺眼的地球人——或许他们的亲人曾在大举入侵时被热射线三脚架杀害,从此每逢见到火星人就惊恐发作——只要愿意多付些钱,也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是我对 Jim 的问题「为实现机会平等,你准备烧毁多少城市?准备让多少女性遭受异物性侵?」的回答。坦白讲,在读 Jim 的博客之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小额费用难以消除像偏见这样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但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以公元 7 至 12 世纪的伊斯兰哈里发国为例,他们占领新领土后,通常会告诉那里的非穆斯林:完全欢迎继续信奉原有宗教,只需缴纳一定税费。如果想省下这几个银币,改信伊斯兰教也可以,但绝无强迫。从当今北非、中东直至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宗教分布格局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那一政策的成效。

V. 禁令与税收

在我看来,与其他方式相比,基于市场机制改善社会福利的最大优势在于灵活性,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打个比方,假设政府意识到汞有剧毒且在工业领域少有良性用途,于是颁布禁令,全面禁止工业用汞。

一个月后,某位化学家意外发现汞在一项工业应用中大有可为,可能创造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并将汽车价格砍掉一半。

这位化学家或许难以凭一己之力说服政府放松对汞的管控。她可以考虑将创意出售给陶氏化学这样的大企业,它们有能力开展必要的游说工作。但这意味着她将失去对发明的控制权和盈利能力,而我们本来有机会拥有一家灵活的初创企业,现在却可能面临又一个定价过高、生产过程破坏环境的陶氏产品。这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也会沦为那些西装革履的笨蛋管理者的下属。

或者,现实可能更加糟糕。她或许加入了陶氏,但他们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这个非主流的想法。又或陶氏略有兴趣,但不足以倾尽全力,调动说客和律师来推动此事。再或者,即使陶氏真的全力出击,运用其说客和律师大军,环保组织塞拉俱乐部也可能会合理地认定,这不过是另一家试图破坏重要环保法律的邪恶公司,最终成功阻挠了他们。诚然,当试图在政府面前树立良好形象时,陶氏宣称「这项发明将把汽车价格降低一半」,但他们对自己所有产品的宣传,恐怕都如此夸大其词。

假设政府不禁止汞,而是对其征收重税。税金可能涵盖汞污染清理费用,或用于治疗汞中毒患者并给予情感补偿,亦或支持那些比单纯对抗汞污染更有益的公共卫生项目。税金可能是这些用途的综合,并额外增加一部分。假设政府对汞征收高达五倍的重税,能找到替代品的企业必然放弃汞转而使用其他材料,而无替代策略又难以承担税负的企业,或被迫退出市场;惟有以有利社会之道使用汞的企业,方可续存,但须加入环保公益的行列。这一重税之策,将倒逼高污染企业淘汰,同时为环保创新企业创造机会。

如此,即便一位化学家发现了汞的新奇用途,她创办的新企业也能克服重税难关——尽管成本上涨,但只要利润预期乐观,就能吸引投资或自担风险。相较动员官僚机器推动管制,此举并非难事。最终,车价降低一半,重税之所得也足以治理汞污染,更可广泛惠及公共卫生,每个人都很高兴。

VI. 总结

禁止和管制事物的问题在于,它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手段。或许在禁止某事物之前,曾有人评估过它是否具有价值,但如果有人在禁止之后才发现其中的价值,或者某些特殊群体即便在多数人看来这事物并无益处时,仍能从中获益,那么这些人就成了倒霉蛋。即使是那些努力遵守规定的人,也不得不在时间和金钱上付出高昂的启动成本来证明自己的合规性,否则就会被那些善于游说、能够获得临时管制豁免的大公司挤出市场。

简而言之,禁止和管制往往会抑制创新,打压非主流群体,阻碍初创企业的发展,让大公司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并使诉讼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通用手段。

然而,完全放任不管也有问题。届时,河水因汞污染而闪烁着银光,穷人饿死街头,火星人被排斥在合法行业之外,为了生存不得不用热射线威胁无辜的城市。

这个立场似乎很难用一个恰当的名称来概括——「同情心泛滥的自由意志主义者」(bleeding heart libertarians)太过冗长,而且充满了社会正义的模因;「左翼自由意志主义者」(left-libertarian)通常是指那些没有深入思考无政府状态的无政府主义者;至于「自由意志主义者」(liberaltarian),则常常引起抱怨——这个立场似乎恰好位于两个极端之间,是我目前最认同的政治哲学。它主张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直接提供补贴和征税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我想,这可能就是我长期探索自由意志主义的结论(我是不是提到过,我只会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哲学?)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opus、校对 Jarrett Ye
原文:A Something Sort Of Like Left-Libertarianism-ist Manifesto | Slate Star Codex
发表于 2013 年 12 月 8 日
作者:SCOTT ALEXANDER

专栏:Jarrett Ye的文章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