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在线教育,永远不会是学校,也不能取代学校。不一定只有在学校才能接受教育,这就是在线教育的存在意义。那么你是如何评价当前的在线教育行业?它还有希望吗?
不一定只有在学校才能接受教育,但目前只有在学校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社会认可的文凭。
如果哪天在线教育能够大放异彩,那需要先实现以下三点:
- 劳动力市场建立能力本位的评价体系
- 社会共识从「学历崇拜」转向「终身学习」
- 用新技术解决信号传递的信任机制
有没有希望实现呢?我有点悲观。在内卷日益加剧的当下,虽然学历在不断贬值,但传统的学校教育还在扩张,教育系统的信号筛选功能反而不断被强化。
在当前这一体系下,在线教育也只能去传授应试技巧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但这不过是把教培那一套从线下搬到线上罢了,没有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常常宣扬的自由学习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Thoughts Memo:【读者来稿】当今社会的自由学习:一些个人经验与感想卡普兰教授早在十年前就对美国的在线教育持悲观态度(以下内容节选自《教育的浪费》):
我们经历了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享受了多年的投资回报后,股市和房市均以崩溃而告终。教育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吗?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对此表示怀疑。然而,对于正在崛起的、新一代的、新科技迷来说,这场辩论已经结束。他们确信,我们的教育泡沫即将破裂,并且高等教育首当其冲。为什么呢?当今,互联网教学比传统学校的教学更有效,而且所需成本极少。互联网已经击垮了传统的唱片公司、报纸和零售商。钢筋水泥搭建而成的实体学校将紧随其后。
如果新科技迷的看法是对的,围绕教育支出的争论可以立刻喊停了:过时的商业模式只会浪费纳税人的财富,毋庸置疑,教育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行将沉没。面对革命性技术创新的滚滚洪流,政府根本无力招架。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不用在意传统的教育政策,去创立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吧!为教育事业带来一幅全新的景象!
当我解释信号的核心作用时,听众通常会认为,我只不过在附和新科技迷的论调罢了。这是对我彻头彻尾的误解。我的观点是:教育根本不是泡沫;从浪费的角度来说,教育保持着异乎寻常的稳定。只要传统教育每年继续收到数千亿美元的税款支持,现状就一直维持下去。在线教育将慢慢开拓出一个细分市场,在庞大的教育产业中分一小杯羹,但绝不可能对传统教育发起真正的挑战。
如果教育的唯一功能是教授工作技能,那么新科技迷的观点极具说服力:与传统教育相比,在线教育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课程时代 (Coursera)、可汗学院 (Khan Academy)、边缘革命大学 (Marginal Revolution University) 等在线教育网站聘请了世界上最好的教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需要思考时按一下电脑上的「暂停键」;需要复习时按一下「回退键」;掌握了当前的知识时按一下「快进键」。如果你跟不上当前的课程,可自行选择难度级别低一些的课程;如果你觉得当前的课程内容简单,可自行选择难度级别更大的课程。可见,在线教育是建立人力资本的绝佳方式。
不幸的是,我们的学生对人力资本毫无胃口,反倒对教育信号如饥似渴。为什么?因为劳动力市场主要为文凭(而不是技能)买单。在线教育经过多年天花乱坠般的炒作后,头脑清醒的新技术迷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新美国基金会 (New America Foundation) 的凯文·凯里解释了这种认识上的转变:「三年前,人人都说新技术将颠覆高等教育。现在呢?」
慕课(MOOC,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根本未能颠覆高等教育。慕课的失败与其课程本身的质量无关,不得不承认,许多慕课课程堪称优质,而且还在日臻完善。但是,在线教育在传统教育面前毫无招架之力。究其原因,诸如慕课一类的在线课程最大卖点是:学生用最实惠的价格可以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授的教学。但是,它们无法提供那张金灿灿的标准大学文凭——那张被视为职场敲门砖的证书,而大学生的眼中只有那一纸证书。
在线教育的拥趸天生具有「敢做敢当」的精神,所以,面对凯里的顿悟,他们毫不担心。教育主要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没问题!在线教育很快会帮助学生向劳动力市场传递更为准确、更为详细的信号。雇主想知道你的智商怎么样?责任心如何?没问题!在线学校将设计出世界级的智力和责任心测试,并通过可靠的途径将测试分数告诉雇主,然后他们只需要袖手旁观,看着自己的校友在职场平步青云、如鱼得水。随之而来的,是在线学校的新生入学人数将飙升。
但是,只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雇主的心目中,线下测试的价值小得可怜,我们还能指望线上测试带来多大的不同呢?一般来说,大型测试机构将组织线下笔试的费用分摊给数百万学生。学生所需要付出的边际成本极其有限——几个小时的时间成本,外加一点纸和墨水的成本。与学生在学校花费的大量时间和金钱相比,这一点成本微不足道。为什么学生自找罪受,愿意在大学熬上整整四年,而不考虑一下性价比超高的测试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没有文凭,参加再多测试都是无用的。可以预见的是,在线测试比线下测试更为便宜,但是,在线测试又如何能改变雇主的思维定式呢?新技术迷别指望在线测试能带来什么革命性的教育创新,除非你们能解释为什么线下测试没能带来教育革命。
我的解释是,教育不仅是智力和责任心的信号,也是服从力(即服从社会期望)的信号。学生面临着这样一个相互矛盾的窘境:如果有人试图通过非常规方式发出服从的信号,无异于向外界发出「不服从」的信号。在我们的社会,如果你期待成功,就应该去上大学。当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孩子拒绝上学时,他就向外界发出了不懂社会期待或者不在乎社会期待的信号。如果有孩子抗议:「为什么在线教育不能展示我的服从力呢?」本身问这个问题就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孩子不能服从,或不愿顺从社会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期待。原则上,社会期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极其缓慢。比如,第一批从传统教育跳到网络教育的学生,将会长时间遭受社会异样的目光。什么情况下真正的教育革命才算出现?当优秀的学生说:「我决定退学,去上网校。」而成年人的回应是:「好主意!」话中毫无讥讽之意。
为什么要同意我的话而不相信新技术迷呢?最近这几年,他们的尝试屡次折戟;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他们在教育上的创新从未成功过。四十年前,他们为世界上最顶尖的教授录像,试图通过远程教育取代讲台上普通讲师的角色,结果失败了。一个世纪以前,标准化考试就出现了,但是雇主并没有以此取代传统的文凭。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借用一个通俗的说法为新技术定性:「如果你的新想法是好的,我们早就采纳了。」新的想法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发挥其真实的效应。关键是,几十年来,人们对于新技术迷的各种想法表现出相当大的宽容,但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中,却从未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
在线教育正朝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迅速发展。一方面,在线教育打入了实体学校的内部,学生可以在家里或学校宿舍上一些在线课程。在无数的教育网站上,在线课程的数量不断增长。然而,这两种增长方式都不会对教育现状构成太大威胁。为传统的学生提供在线选择只是一种便利,几乎不会减少传统教育的固定成本。教育网站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实体学校,而是博客、播客和其他形式的在线教育娱乐软件。在劳动力市场,如果缺少一张传统的文凭,称「我上了一大堆网络课程」,几乎和说「我读了很多博客文章」一样毫无价值。
对技术持乐观态度的人可能会抨击我的观点,攻击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叹上一口气,妥协道:「行了,别争了,我们各退一步吧。」如果有人自信满满地认为教育界即将发生剧变,我亦不愿在自己的井蛙之见上做出让步。在我的社交账号上,我不断邀请那些坚信「教育泡沫」即将如期而至的人与我打赌。看看我们的对赌条款标准是怎么说的?你赞同还是反对以下说法:「10 年后,18 岁至 24 岁就读四年制大学的学生人数下降的幅度不超过 10%。」我当然是站在赞同的一方。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人接受了我的赌约——我的邀请现在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