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别为个人智商操心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62 👍 / 13 💬

[相关文章关于天赋的寓言[1]]

一、智商:科研重要,个人勿忧

我经常撰文强调智商研究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揭穿那些声称「智商是假的」、「智商无关紧要」或「智商只反映考试表现」的伪科学言论。事实上,智商是心理学领域研究最透彻的概念之一,也是预测工作表现、未来收入以及其他各种成就的最可靠指标之一。

然而,我时不时会收到这样的评论或邮件:「救命!我刚做了智商测试,发现我的智商只有 x 分!这远低于我的预期,看来我注定一事无成了。请告诉我哪里有最适合跳崖的悬崖?」

因此,我想澄清一点:智商对于科学研究而言确实非常有用且意义重大,但对于个人来说,它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怎么可能呢?

让我们打个比方,以收入不平等为例: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占据优势,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处于劣势。

研究的角度来看,认识到这一事实至关重要。如果科学界否认富裕的家庭背景能为子女提供人生优势,那将是学术界的重大耻辱。了解财富在家族间的传承对于最基本的社会认知都不可或缺。任何人若因政治因素被迫否认这一点,最终都会陷入如此混乱的境地,以至于还不如彻底放弃构建一个连贯的世界观。

个人的角度来看,出身贫困家庭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不应该让人陷入无尽的沮丧。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孩子应该这样想:「我来自一个年收入只有 3 万美元的家庭,看來我注定要一辈子失败了,甚至不值得去尝试。」诚然,相较于富裕家庭的孩子,贫困家庭的孩子确实处于劣势,但她可能早在任何科学家告诉她之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如果她把代际收入传递的科学研究当作比她对生活艰难的一般感受更权威、更终极的判断,如果她执着地记录父母每一次加薪和奖金,认为这决定了她对未来的希望,那她就是过分夸大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那些给我写信,真挚地抱怨自己智商低的人,我想强调两个重要观点。首先,我们在测量个人智商方面并不是很精确。其次,个人智商在预测未来成就方面也不是很可靠。

二、智商测试的准确性

让我们先来探讨测量问题。那些抱怨自己智商低的人(更别提那些炫耀高智商的人了)往往对这个数字的估计大相径庭。

根据官方研究,智商测试的结果很少出错。标准测量误差在 3 到 7 分之间(123)。假设取 5 分,这意味着你的测试智商只有 32% 的几率偏离 5 分以上。偏离 10 分以上的概率仅为 5%,而更大的误差几乎不可能发生。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经常听到人们得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智商分数。

这里有一个「我的智商太低该怎么办」类型的典型帖子 —《应对低于平均水平智商的残酷现实》

16 岁那年,我参加了一次教育评估,其中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第四版(WAIS-IV)和伍德考克-约翰逊认知能力测验。我母亲很想弄清楚为什么我在某些科目上一直很糟糕,尤其是几何等数学科目。

遗憾的是,我没能有机会和心理学家讨论测试结果,只能依靠自己和被戏称为「互联网大神」的资源来解读——我很清楚这样做存在风险。结果是,我花了整整两年时间进行业余研究,随之而来的是对我那低于平均水平、仅有 94 分的智商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无休止的担忧...直到现在,我在某些领域的理解能力仍然很弱。我的 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是 1070 分(阅读 540 分,数学 530 分),现在上大学代数课也只是勉强及格。老实说,如果我的同事知道我连高中水平的代数都几乎搞不定,我会感到非常难堪。

这个人以为列举两种不同的测试能够佐证自己的观点,但实际上 SAT 1070 分大约相当于 104 的智商,比他认为的高出整整 10 分。从他帖子中的其他细节来看——比如正确使用复杂词汇和句式、提到自己在网络安全领域工作得不错、喜欢阅读哲学/心理学论坛等——我推测 104 分更接近他的真实智力水平。

以下是来自同一 Reddit 帖子的评论:

真有意思,我希望更多智商一般或偏低的人也来分享经历。说说我自己吧,我的智商测试结果大约是 90。不过呢,测试那天我几乎整夜没睡,可能只睡了两个小时。而且我平时不怎么喝咖啡,那天却喝了相当于 500 毫克咖啡因的饮料。也许低智商的人都会这么干吧。

后来,我看了 Peterson 讲智商重要性的视频,一时兴起就做了 IQTest.dk 的瑞文测试。当时我心不在焉,注意力很分散,甚至有点像 ADHD,脑子里还在不停地胡思乱想。结果我得了 108 分。不过很多人说这个测试通常会比实际低 0.5 到 1 个标准差,所以按这么算,我的实际智商应该在 115 到 123 之间。另外,我是素食主义者,如果补充肌酸的话,可能还能再提高几分。我觉得我的智商应该在 120 多吧,虽然低智商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但至少在非语言智力方面,我肯定有 108,这个分数算是中等偏下了。

评论者说得没错,IQtest.dk 的分数确实往往比其他测试要低。但即便如此,他第一次测试的分数也足足低了将近 20 分。按照官方统计,这种情况理论上只有万分之六点七的概率。然而现实是,只要有人在 Reddit 上发帖提到这事,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没错,我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在学生时代的智商测试中「仅」得了 124 分。这个分数虽然表明他很聪明,但远不及人们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预期。有人指出,这可能是因为测试偏重于评估语言能力而非数学能力。然而,费曼的自传(尽管是由代笔作家编辑整理的)销量却高达 50 万册,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那么,要么是他的智商测试结果至少低估了 30 分(据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只有 5.05 亿分之一),要么就是智商根本不存在,所有证明智商存在的研究都是蜥蜴人为了混淆视听而捏造的。无论是哪种情况,如果你自己在学校里的智商测试成绩看起来不太理想,也不必过分担心。

我不清楚为什么官方公布的可靠性数据与我们从日常经验中得出的看似合理的结论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我猜测,可能是官方研究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更为严谨的测试。例如,他们会聘请专业的测试管理员,而不是让工作繁重的学校辅导员来进行测试;他们会在一天中特定的时间段进行测试,而不是在受试者昏昏欲睡的时候;他们不允许受试者在测试前大量摄入咖啡因;他们会当场将结果记录在电子表格中,而不是相信受试者能够准确记住自己的分数。

在我从事的精神病学领域,官方研究采用精心设计的结构化临床访谈来诊断精神疾病,这些访谈严格遵循既定指南。然而,现实中的医生却常常使用一些检查表来做出诊断,而这些检查表的顶部往往明确标注着「不得用于诊断」的字样。如果心理测量学也存在类似情况,那么各种数据之间的矛盾就不难理解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从整体人口的角度来看,智商随年龄的变化相当稳定。一项涉及 87,498 名苏格兰儿童的研究显示,11 岁时的智商与成年智商的相关系数为 0.66,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说是极其强的相关性。然而,「0.66 的相关系数」同时意味着「只能解释 44% 的变异」。就个体而言,一个人 11 岁时的智商是 100,到 30 岁时变成 120,或者反过来,这都是完全可能且并不罕见的。因此,我们应该将高中之前获得的任何智商分数仅仅视为对成年智商的一个貌似合理的预测,而不应过分依赖。

其次,那些因低智商分数而感到震惊,仿佛世界崩塌,并拼命维护自己知识分子形象的人,其实并不能代表所有智商得分较低的群体。大多数得到低分的普通人可能会平淡地说:「嗯,这大概解释了我为什么所有课程都不及格」,然后继续他们的日常生活。而当你看到有人说:「天哪,我的智商测试分数很低,我已经仔细核对了所有分项测试的标准差,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差异,但不确定这是否能作为整体分数有误的贝叶斯证据」——老实说,如果我不是经常遇到这种人,我也不会拿他们开玩笑。相信你们心里清楚我在说谁。

出于好奇,我分析了在我收集的 SSC/LW 调查中智商最低的几个样本。我只找到三个自称智商不超过 100 且提供了 SAT 成绩的人。有趣的是,这三个人的 SAT 分数实际上相当于智商 120 以上的水平。

因此,我得出结论:至少在我接触到的人群中,以及那些经常给我发这类邮件的人当中,智商估计的准确性是相当值得质疑的。

这与基于数千份智商评估的人口平均值仍然是宝贵且实用的研究工具并不矛盾。它只是提醒我们不应该将其简单套用于自己。统计学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服用兴奋剂后会感到亢奋。然而现实情况是,我有一位病人每次服用安非他命都会昏昏欲睡。统计数据和个人经历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果你在需要依赖一种时却使用了另一种,那么你将会有一段糟糕的经历。

三、智商预测力的局限性

第二个问题是,即使你成功避开了上述所有陷阱,完美无误地测量了智商,它的预测能力仍然相当有限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离经叛道?!智商不是我们所知最具预测力的指标吗?难道它不是影响人生方方面面的关键因素,这一点不是已经在无数次可重复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吗?

的确如此!我并不否认这些事实。我要强调的是,在统计意义上成立的规律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体

让我们再次通过家庭收入代际传递这个类比来探讨这个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地位」的具体定义,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大约在 0.2 到 0.3 之间。有趣的是,这个数值与 Strenze (2006) 研究中发现的智商和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接近。毫无疑问,良好的家庭背景对个人成功是有帮助的。但我们也都明白,这并非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即使出身贫寒,只要足够努力并善于把握其他机会,依然有可能实现成功。对于社会学家或经济学家而言,父母与子女成功之间的相关性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对于追求进步的普通人来说,最明智的态度是:认识到家庭背景可能会让事情变得稍微容易或困难一些,然后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人生。

成功并不仅限于成为运动员、音乐家或其他较少依赖智力的职业。研究表明,国际象棋天赋与智商的相关性为 0.24,这与智商和收入的相关程度相当。智商是一个复杂的核心因素,它对各种认知技能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完全决定任何一种认知能力。使你智商一般,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国际象棋选手——这个结论固然没错,但问题还不止于此。关键在于,哪怕是智商平平之人,也可能在国际象棋上拥有很高的天赋。尽管概率不如智商高者那般大,但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刻苦努力所产生的效果,你一定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

下图是一张按职业分类的智商范围表。尽管这份数据可能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总体上应该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细讨论可参见此处):

img

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方式来阐释「统计上可靠,个体不确定」这一概念。从宏观角度看,我们发现医生的平均智商比清洁工高出 30 点,大学教授们则几乎清一色都是高智商群体,这似乎符合我们对智力测量统计的预期。然而,当我们聚焦到个人层面时,却发现智商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有时也能成为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甚至是你能想到的几乎任何职业。

四、理解统计预测器的概念

老实说,我有些不情愿写这篇文章。在投入了大量精力来驳斥那些否认智商存在的人之后,我觉得这么做似乎是在——怎么说呢——削弱自己的立场。

不过,我认为这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矛盾。我之前那些论证智商并非虚构的文章与这篇文章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统计预测器的概念——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大脑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基本认知机制——那么社会科学就不会让你感到恐惧。你可以去阅读关于智商、遗传、刻板印象、性别差异或其他任何相关话题的文章,然后你会平静地说:「原来如此,某件事与另一件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之后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享用晚餐了。

如果你无法理解这一点,这个世界就会显得异常可怕。当有人说智商「与」生活成就「相关」时,你可能会感到困惑不已。「相关」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在暗示只有高智商的人才能成功?如果你在智力测试中没有取得理想的分数,是不是就意味着你注定失败?

面对这种情况,你可能会选择奋力抗争——否认所有数据,在研究机构门前抗议,或者编造一些关于「情商」和「毅力」之类的牵强理论。又或者,你可能会选择向现实低头,至少能从接受这个残酷事实中得到一丝苦涩的慰藉。

设想一个美国人突然深信共产党即将以压倒性的力量入侵。他可能会囤积武器,将家改造成堡垒,并开始鼓吹将共产党同情者监禁,以防他们在关键时刻背叛国家。或者,他也可能选择在房子上挂起红旗,穿上印有「欢迎共产主义统治者」的 T 恤,开始学习俄语。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反应,实际上都源于同一个根本性的误解。当前的文化战争——无论是哪一方——似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不断尝试,努力培养必要的思维方式,并试图说服人们:相关性既不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总是等同于绝对的因果关系。

因此,我诚挚地呼吁大家:请学习关于智商的科学。运用智商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致力于探索提高人类智商的方法。我们可以假设,提高智商将对广泛的社会问题产生深远而强大的影响。但请谨记,不要期望智商能够准确预测某个特定个体的成就。特别是你自己的成就。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5-sonnet,校对 Jarrett Ye
原文:Against Individual IQ Worries | Slate Star Codex
作者:Scott Alexander
发表于 2017 年 9 月 27 日

参考

1. 关于天赋的寓言 ./715064521.html

专栏:Thoughts Memo的文章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