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就像一辆旧车,在 1885 年是先进的科学,但在现在,有更好的理论来替换它了:
叶峻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错误科学地复习,可以考虑的维度很多,比如复习的频率、复习的方式。前者是复习安排问题,后者是如何与学过的知识互动的问题。
对于如何安排复习,这一块已经有不少科学研究落地,成为可以实践的技术,比如:
叶峻峣:从 Anki 算法说起,探索记忆的状态空间叶峻峣:从 Duolingo 机器学习算法说起,浅析记忆数据的特征工程这些技术都涉及了一个核心概念:间隔重复。
间隔重复
先认识一下遗忘曲线
第一天,当我们翻开课本,听老师讲课,学了点东西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学到的东西在记忆中的保留量将像遗忘曲线那样指数级下降。
遗忘曲线大致符合下面这个式子:
R:记忆保留量
t:时间
S:记忆强度
面对遗忘我们怎能坐以待毙?看看加入复习后的效果!
在学习新知识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加入复习(或主动回忆)课堂内容,那么遗忘曲线将会开始变平,然后我们将得到更多更好的长期记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怎样安排复习的时机?
根据经验,最好的时机就是在我们学习到新知识后开始遗忘的那一刻。
技巧来了!看到一长一短的两个间隔了吗?对于较为生疏的材料,我们加以较短的间隔,而对于较为熟悉的材料,我们加以较长的间隔。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高效的保持更多更好的长期记忆。
当复习安排可以依靠这些记忆模型和算法解决,我们的精力便能更多地放在如何与知识互动上。
在这方面,测试效应是核心。
测试效应
先卖个关子,假如还有几天就有一个重要的考试,你需要复习相关材料,你怎样才能准备的更好?
你或许会想去重新看看教材,或者看自己的笔记。
但是,高效复习的方法竟然是用相关的材料来测试自己!也就是说,仅仅一个回答问题的行为就能增强记忆,这就是名为测试效应的现象。
导致这个现象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学习优于消极学习。
当我们阅读教科书上的章节,或重新看我们的笔记,我们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使用材料。
我们以为我们像海绵一样,当信息映入我们的双眼时,我们就能吸收知识。
但是实际上,当我们积极地与材料互动,我们才真正在学习。比如我们会思考这些材料与其他材料有什么联系。
积极思考材料可以提高我们在以后需要它们时想起这些信息的可能性,比如在考试的时候。
事实是,我们越积极地与材料互动,我们就记得越好。
研究表明,当我们用复杂的问题来测试自己,并且在努力地处理材料后回答出问题时,测试的好处将达到最大。
另一个原因源于记忆的动态性。为了回答问题,我们需要在记忆中检索需要的信息,当我们不断地检索,这种检索就变得更加容易。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过相同材料的两组人中,接受过测试练习的人在 6 个月后的考试上取得的分数相比重新阅读材料的人,高了 13%。这表明了测试练习帮助他们形成了更好的长期记忆。结合上一章,如果我们把测试进行间隔重复,我们将表现的更好。
另一个研究表明,测试的时机也很重要,三组学生分别在学完后的一天/一周/三周后进行测试,在未来的考试中,一天后就接受测试的学生表现的更好。
总结
以上从两个维度分析了如何科学地复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过分地重视一方,轻视另一方。只有合理地结合两者,才能发挥出 1+1 > 2 的作用。
更多有关科学复习的实践,可以参考一些同学和我自己的经验:
Shom:前2%考生中提升 800 名+?Anki 与我的提分之路忘先生:无法被复制的125天anki增分之路Anki高考经验希望对看到这个回答的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