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继油腻金融男、超mean白女之后,模仿达人们演上了划水型大学老师,把大学生看得像是在短视频里上了节水课。

@戏很多的金兑
用着清朝遗传下来的老旧PPT,全班分组轮流做汇报,还特别喜欢发表个人感慨。
讲着课的功夫超绝不经意间提到“我爱人那时候...”“我那在常春藤读书的孩子...”。

@港妹妹join
985名校生和大专、双非生在评论区对账,原来大家都遇到过不少这样的老师。
不以学校排名为转移,总有大学老师能把专业课上成无聊老古董课,就业指导、思政等传统“水课”反倒管得比高中还严。
上大学上废了、觉得大学是在浪费生命、上课没用全靠自学......类似表态快成了大学生的常规吐槽。
“专业课PPT比我还老,就业老师压根没找过工作”
“清朝PPT”这个概念,乍看过于矛盾实则相当传神。
有人从天体物理概论课的PPT上,学到木星目前已知有61个卫星。
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经更新到了92,而老师的课件也停留在了上世纪。

那时候各学派的泰斗级人物还没有逝世,生卒年信息标着19XX-~。
底下的学生边觉得搞笑边狂敲木鱼,PPT这么多年没变过,比物理学第一定律的地位还稳固。

@懒羊羊大王
如果有学生提出学习资料应该适当更新一下,可能会得到“谁说这PPT老啊”的滴水不漏答复。
“它旧但是它经典,你要学会跟这些经典理论建立互动、跟基础性概念知识产生沟通对话”,模仿新闻学老师的视频得到了新闻专业学子的一致认可。
纵横三尺讲台多年的大教授会用他的过来人经验说服你,他当年就是靠这套PPT复习考上了博士,拿到教职后又用它带出无数优秀学长学姐。
时间像一头野驴,全社会都在飞速进化,唯独把大学校园这片净土落下了。
本科教学稀烂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好多次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大学本科生教育?大学四年,学校教会了我:
- 打水赛混加分(找了个澳门的队友轻松进互联网+国赛)
- 无视学校制度(去实习直接翘课,不找老师报备,因为不可能批)[1]
- 听课无用(疫情在家睡半年,回去考试连续突击一周,平均 80+)
- 利益交换(指我给你写论文,你放我去上班)
- 一句话写成三句话(指毕设内容不看,先把页数搞到 40 页再说)
- 排版格式(指参考文献规格严格,你的学术功夫才到家)
- 喝茶(指帮本校硕博生发声,然后被学校约谈)[2]
大学里并没有一套成熟的机制来激励教授讲好课程,讲得水也不用负多大责任。而且大部分教授也没有学过什么教育方法,招他们当教授唯一看重的指标就是科研。在这种机制下,想要搞好本科教育,不太可能。
至于大学课程是否需要定期更新?有更新当然很好,但我大学四年直接选择看 MITx 系列的网课,还有自己找相关教材自学,这些比大学课程更新快得多。
不过,人类的大部分知识,并不是通过传统的正规教育传播的,所以大学讲得水问题也不大,不指望它能讲多好,只要别限制学生自学就行了,详情可以看我这篇回答:
王兴兴谈 AI 教育,称国内教育内容滞后,很多东西都太老了,当前教育体系该如何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 英语,自己用 Anki、LingQ 等软件学的。
- Python,看 MIT6.00.1x 学的。
- 记忆算法,看 History of spaced repetition 和相关论文学的。
- 深度学习,看 NNDL 和 PyTorch 官方文档学的。
- 随机过程,看 Ross 的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Models 学的。
- 最优控制,看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Optimal Control 和 @王源 大佬的笔记学的。
- 学术写作,在知乎上看了些回答学的。
顺便推荐一下 @蒟蒻c 的专栏,在我看来,他才是真正搞教育的,比大学教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RM/RC与工科教育 - 知乎来点西風大大的爱素:



参考
1. 如何看待哈工大深圳禁止请假实习? ./1841787052.html2. 如何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HITSZ)? ./192780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