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为什么中国大学存在早操、晚自习等强制、半强制性的集体活动,而在外国大学基本上看不见这种形式?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52 👍 / 7 💬

问题描述


问就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好吧:

如何看待哈工大深圳校区大一的强制晚自习规定? - 知乎

不过我对大一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除了依稀记得自己手写 C 语言代码头皮发麻,还有看着哈工大自己出的线代教材的第一章行列式一头雾水外,完全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参加过晚自习了。

根据我在网上查到的一些信息,这似乎是某些辅导员的个人行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 · CollegesChat/university-information · Discussion #13

我只能说,这是管瘾犯了。这要管,那要管,把大学整得跟高中一样。

反正后来我自己考前突击一般都是去空教室自习(是的,我同学开发的 HITSZ 助手可以查空教室,很方便)。如果要更安静的地方,那就去大学城图书馆的单间自习室(需要提前线上预约)。

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上了大学还不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强制要求集体自习,又有啥用呢?或许这可以提高这些人的课程通过率,但是他们毕业后,没有学校强制了,难道就能突然学会对自己负责了?

再说,读大学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里没有那么多人为固定好的赛道,明明有很多其他出路,需要学生自己花时间去尝试和研究。把学生管的那么死,他们又能剩下多少时间自己探索呢?还是说,只要他们服从管理,学校就能许诺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吗?看看这就业率,显然不能。

回看我自己四年前提的问题,只感到唏嘘:

如何看待哈工大深圳禁止请假实习? - 知乎

还有我两个月前写的这篇回答: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大学本科生教育? - 知乎

上了大学,该清醒点了。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