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刚刚过去的2025年秋季开学季,全国多地的技工院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生。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招生人数再创新高,全日制班次招生人数超过240人。
在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30多名已持有大专、本科文凭的毕业生进入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回炉”重修。
在鲁北技师学院,该校预备技师班第二年招生,就迎来本、专科新生117人,较去年增加21人。而就在8月份,该校首届预备技师班的32名同学已被世界500强企业魏桥集团“抢走”,整班顶岗实习。
近日,山东、浙江、广东等省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技工院校开设大学生技师班,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曾被视为异类的“本升专”,在不知不觉中已成寻常事。本科生“回炉”学技术,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清醒抉择?海报新闻记者走进大学生技师班,对话学生、教师、企业,一探究竟。
意想不到的反差:
因就业难选择“回炉”,如今没毕业就被企业“抢”
“操作机械臂,要注意识别安全风险,在识别和诊断中提高技能。”9月12日,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2025级的学生们正在轮流练习操作机械臂。

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的学员们正在学习机械臂操练
“我是从零开始,还是跨专业,但是真学起来感觉还不错。”28岁的苏鹏飞练习了几次后,很快找到了手感。
2023年,苏鹏飞从山东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后,做过体育培训,当过足球教练,但收入距离理想状态越来越远。是继续在老本行里硬撑,还是趁着年轻换个新赛道?几经考虑,他决定上技校,认真学一门手艺,重头开始。
跟苏鹏飞预料的一样,他一提出这个想法,就遭到了家人的质疑:都大学毕业了,好端端地跑去上什么技校?
“说没压力是假的。但我想,管它什么专业、文凭,能就业的就是好专业。”苏鹏飞说。
师兄王建波的经历坚定了苏鹏飞的选择。王建波是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2024级的学生,入学不满一年,便被“抢走”,进入魏桥集团所属的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顶岗实习。

王建波(右)向记者介绍他在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顶岗实习的情况
“去年9月入学,今年4月到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实习,工资为5000元至6000元。转正后,能拿到7000元至8000元。上技校这一步走对了!”王建波感叹道。他2017年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辗转多家企业,越干越感到技术水平不足,职业前景堪忧。迷茫之际,鲁北技师学院面向应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招生通知吸引了他。如今,与他同专业的32名学生都在魏桥集团顶岗实习,只要表现合格,一毕业就能“无缝”就业。
“技校版”大学生为啥抢手?
“学历+技能”成核心优势
“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鲁北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张岩由衷地感叹。
王建波是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的第一届学生。2024年,学院正式面向应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生,当年招生96人,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汽车维修4个专业。今年,预备技师班已完成报名的有117人,新增了汽车检测、计算机广告制作、烹饪、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专业。
“来上技校之前,他们中不少人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来这里就是想寻找一条新出路。”张岩说,这批学生年龄大一些,但理论扎实、自主能动性强,学习新技能上手很快,这也让他们进入企业实习后,很受好评。
张岩的说法道出了“技校版”大学生的核心优势。以鲁北技师学院为例,预备技师班在学生培养上主打“理论+技能”的路子,通过校企协同开展“订单教育”,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得益于“订单班”“委培班”等校企合作项目,大学生技师班可实现“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数据显示,浙江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98%,临沂鲁南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作为鲁北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的“订单企业”,山东世纪安泰真空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玉宾表示,鲁北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预备技师班的学生不仅具备卓越的技能转化能力、蓬勃的技术创新活力,更展现出深厚的职业发展潜力,已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
专业设置紧贴当地重点产业需求是大学生技师班的另一大特色。
在山东青岛,青岛市技师学院在2009年开设全国首个“大学生技师班”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新兴产业发展,2025年新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等6个专业,岗位匹配准确率达91%。企业新员工的培训周期从12个月降至6个月,精准育人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浙江绍兴,绍兴技师学院设有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现代服务和艺术设计四大专业群,涵盖24个专业,极大地契合了浙江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需求。
独立调查丨本科生“回炉”上技校越来越香了?意义不大,什么时候 985 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什么时候职业教育才算真正复兴了。高等教育是一个自我强化的信号机制:
1. 成绩好的学生去卷学术教育,差生被分流去职业教育
2. 学术教育的毕业生平均水平更高,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平均水平更低
3. 社会普通认为学术教育背景的应聘者水平更好
4. 职业教育背景的人在就业时遭受统计歧视(简历直接被刷)
5. 学术教育背景的毕业生能赚更多钱,地位更高
6. 加强 1
哪怕职业教育相比学术教育,能够提高个人更多的生产力,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也很难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因为职业教育对个人的「污名化」过于严重了。
——新政策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中职教育以后将走向何方?有哪些影响? - 知乎
与其支持技校面向大学生开设技师班,不如先把大学扩招给停了,免得以后找个工作还得有两份文凭(大学+技校)。都上技校了,大学四年这投入可以说是妥妥的浪费了。大学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技能严重不符,不如让学生早点专注于职业技能。
以下内容摘自《教育的浪费》第八章,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 Bryan Caplan
我们需要更多的职业教育
任何教过高中生的老师都可以证明:即使是在最好的高中,许多青少年都极度憎恨学校。他们成绩差,搞不懂每天为什么要上学,从不做作业,还经常逃课逃学。为什么政策制定者无视这种学生的存在呢?
——肯尼斯·格雷
《高中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过时了吗》
人力资本模型的拥趸通常会为教育辩护:现在的学校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技能。自然而然,他们把信号模型视为敌人,称其攻击了我们优秀的教育系统——这个令我们所有人受益的教育系统。然而,原则上说,支持人力资本模型的人可以暂时放下傲慢和偏见,尝试接受信号的普遍存在,然后加入呼吁教育改革的阵营。人力资本模型更像是一种崇高的教育追求,而不是对教育现状的准确描述。让我们携手努力,把学校从混沌度日之地,变成真正的培养技能的超级工厂吧。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传统的做法是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教授学生阅读、写作和数学。由于一大批研究人员和教育从业者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因此无须我在此画蛇添足。但总体来说,我们应该对此持悲观态度。为什么?因为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一直以来是学校鼓吹的口号,相关的科学研究一直很充分,但是结果呢?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依旧很平庸。原因何在?经合理的逻辑推断,存在两大可能性:(1) 很难找到有效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方法;(2) 学校选择无视那些有效的方法。例如,如果某位教师表现糟糕,学校有充分的理由对他予以解雇,但是,谁又能指望这种做法会成为主流呢?此外,即使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学业进步的迹象,但是,这些进步看起来更像是「应试教育」的成果。如何判断学校在传授学生基本技能上,是否取得了进步呢?有一个办法——对社会上未经指导的成年人进行大规模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测试,如果他们未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就应该断定:学校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上并未取得进展。
本章并没有随大溜,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而是重点讨论了一种遭到忽视但前途无量的替代方案: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被称为「职业和技术教育」,其形式多样,包括课堂培训、学徒制培训、在职培训和直接工作经验。职业教育虽形式各异,但有一些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比如,所有的职业教育都教授特定的职业技能;所有的职业教育都是基于「做中学」(learning-by-doing) 的新型教育方式,而不是基于「听中学」(learning-by-listening) 的传统教育方式。
「教学生如何工作,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的说法听起来多么美好。如果你仔细审视一下那些最成功的职业教育形式(尤其是德国著名的学徒制),你一定会禁不住竖起大拇指。然而,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防守」态势。支持职业教育的人总是陈述朴实无华的事实,他们的声音往往被反对者夸张的措辞和华丽的辞藻所淹没,此外,社会期望偏差的存在也进一步助长了反对者的威风。
支持职业教育的声音始于残酷的事实。很多孩子觉得学习枯燥、令人生畏。大学毕业——更不用说从事精英职业——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如果让他们接受技能培训(比如水管工培训、电工培训或技工培训),他们未来的生活将会更为富足。相比之下,反对的声音则始于一些「诱人」的口号。上大学预科课程 (College Prep) 吧,这能为你「未来的人生之路上的种种选择」做好准备。学习差一点也没关系,看看这个世界上,「大器晚成者」随处可见。每个孩子长大后都有机会当总统。
似乎,支持职业教育的人的说法更为务实一点。但是,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他们往往默许了唯人力资本论的存在:既然两种教育形式(传统教育和职业教育)都能带来个人回报,它们同样也能造福社会。但是,信号的介入将两大教育形式之争拉到了全新的高度,并且,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职业教育明显倾斜。信号模型不断催促我们反思一系列问题,诸如「为什么这种教育方式有利可图」「它能教会学生如何干好工作,还是只帮助学生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专注于培养工作技能的教育形式,比「取悦雇主」的教育形式更具社会价值——即使这两种形式的教育都能为学生带来丰厚的个人回报。
为什么职业教育值得关注?
有些学生适合职业和技术教育;有些学生适合 AP 课程和荣誉课程。总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肯尼斯·格雷
《高中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过时了吗?》
大学教育的拥护喜欢把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和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对比;职业教育的支持者喜欢将成功的水管工、电工和机械师与拥有英语学位、负债累累的咖啡师进行对比。这样的比较颇具欺骗性,更糟糕的是,他们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回报。如果我们要寻找理想的教育形式,首先应该考虑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然而,如果不对信号的份额进行判断,任何努力都将白费。
「职业教育的个人回报」。在支持者的眼中,职业教育提高了收入,降低了失业率,提高了高中毕业率。虽然相关研究不多,但是现有的研究结论能充分证实支持者的主张。请注意,我们需要先接受这一核心观点: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在进入「职业方向」(vocational track) 之前,是典型的「学术方向」(academic track) 上的差生。因此,正确的衡量标准不是「职业型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如何」,而是「学会了一门手艺的职业型学生和没有学会一门手艺的职业型学生相比如何」。按照这个标准,职业教育表现良好,比学术课程带来的薪水更高,比学术课程更能降低失业率,甚至还提高了高中毕业率——那些不具学术倾向的人,只要不讨厌所有的职业课程,就不太可能轻易退学。职业教育甚至能抑制犯罪。那些试图将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完美融合,以获得最大化教育回报的研究者通常发现,如果学生过于偏重学术,反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好处。如果学生选择不上一部分(非全部)传统学术课程,转而用职业课程取而代之,大多数人毕业后会赚到更多的钱。
研究人员确实偶然发现,职业教育在长远角度下的弊端。一篇著名的论文发现,一旦工作者到了 50 岁,职业教育的背景会轻微拉低就业率。考虑到职业教育在工作者 50 岁之前带来的好处,这一发现看似揭露了职业教育的弊端,但更多的是肯定了职业教育的好处——因为在 50 岁之前,职业教育背景和学术教育背景带来的好处是一样的。职业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更高的就业率、更高的毕业率,如果把这 3 大因素纳入计算,高中职业教育的个人回报率比传统高中教育高出至少一个百分点。对于「差学生」和对学术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回报尤为丰厚。
「职业教育的社会回报」。信号并不是个人回报和社会回报差异的唯一因素。政府资助、税收、财富再分配、犯罪率等都是影响因素。然而,信号份额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处于核心位置。职业教育的个人回报中有多大一部分是源自信号呢?
奇怪的是,对于信号份额的最低估计,居然来自职业教育的批评者。许多批评者在不经意间将职业教育中的信号份额设定为零以下的负值。为什么会这样呢?批评者顾虑的是——职业教育给学生打了「污名」的烙印。学习汽车维修会玷污你的形象,因为社会认为你「缺乏做更好工作的能力」。用信号的定义来解释一下:「职业方向」的学习经历向外界发出基本能力差的坏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回报大于职业教育对学生个人的回报。社会获得了额外的生产力。当然,学生也获得了额外的生产力,但被「污名化」的烙印抵消了相当大一部分。想象一下,你是一名正在考虑「职业方向」的普通学生,如果选择上学术课程,你每天能挣 100 美元;如果上职业课程,你的生产力提高到每天 120 美元。不幸的是,「职业方向」学生的原始能力比平均水平低,换算成美元价值,要低 10 美元。那么,如果你最终选择「职业方向」,雇主认定你符合典型的「职业方向」学生的平均水平。在职场上,技能和污名是一揽子交易,所以你每天挣 110 美元——这是「职业方向」学生的平均生产力——即使你自己的真实生产力是每天 120 美元(见表 8.1)。
表 8.1 个人收益、社会收益和污名

职业教育背景真的会玷污你的形象吗?有人不禁戏称,「陪审团还没有决定(结论还有待分晓)」,但事实更像是,「陪审团尚未召集(还没有展开正式讨论)」。据我所知,这种令人遗憾的耻辱仍然无法估量。也许,批评人士对于污名的描述有些过头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即使是无可救药的势利小人,也会把职业教育毕业生排在高中辍学生之前。因此,可以这么说,或许职业教育发出的信号相对微弱,但绝不是劣质的信号。
无论如何,要把握职业教育的信号份额,最直接的方法是将课程内容与职位空缺相匹配。所有的课程都有一定的职业导向:汽车维修课教学生如何修理汽车;历史课教学生如何研究历史。从信号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工作中使用所学技能的频率如何」。职业教育之所以值得称道,是因为它为学生从事大量的日常工作做好准备。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全美大约有 90 万个木匠、70 万个汽车修理工和 40 万个水管工。诸如文学、外语和历史之类的传统大学预备课程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它们对口的职业空缺很少——全美只有 12.9 万名作家、6.4 万名翻译和 3 800 名历史学家。
那么,职业教育的信号份额是多少呢?考虑到职业教育的污名对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的猜测是,职业教育的信号份额只有传统教育信号份额的一半。假设我之前设定的教育信号份额为 80% 是正确的,那么职业教育的收益中,只有 40% 来自信号。然后,如果不考虑学习一门手艺的个人回报(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高中毕业率),职业教育的社会回报率至少比普通高中高出 4 个百分点。「差学生」,尤其是男性「差学生」的职业教育社会回报率超过了 7%。如果随意篡改信号份额的假设,自然会改变社会回报率。但是,即便传统教育的信号份额只有 50%,减去一半就是职业教育的信号份额—25%,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能带来显著的社会回报。
为何职业教育的社会回报如此丰厚?从社会的角度,追逐社会地位是一种零和博弈,追逐技能则不是。传统教育主要通过提高学生的社会地位来帮助他们获得回报,但是,追逐地位本身是一种零和游戏,有人提高地位意味着他人的地位被拉低,人们的平均地位没有提高。职业教育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技能来帮助他们获得回报——而平均技能是可以提高的。为什么「差学生」的社会回报特别多?因为职业教育训练使具有较大犯罪倾向的学生去从事了生产性工作,并且,这样做不会引发严重的学历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