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便在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中,也有不少关于大脑的伪科学观念经久不衰。这些观念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它们听起来很科学,且容易让人信服,尤其是当它们能提供某种心理安慰时——比如迎合了人们原有的成见,或为面临困境的人提供了「速效解药」的虚假希望。
神经迷思:关于大脑的普遍误解
尽管科学界对大脑认知过程的理解已经相当深入,但即便有确凿证据反驳,许多关于大脑的错误认知仍然广泛存在——连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也不能幸免。正如 Grospietsch & Lins (2021) 强调: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职前及在职教师,对学习和大脑的误解都相当普遍(例如,Dekker et al., 2012; Ferrero et al., 2016)。就连学校校长、优秀教师和大学教授也普遍认同一些神经迷思,如『人类只开发利用了大脑的 10%』、『大脑半球使用差异导致学习差异』,或『存在不同的学习风格』等(Horvath et al., 2018; Zhang et al., 2019)」
Pasquinelli (2012) 指出,就连政府高级官员也未能避免这些错误认知:
⠀⠀⠀「1998 年,佛罗里达州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日托中心为儿童播放古典音乐。同年,佐治亚州州长申请了 10.5 万美元的拨款,用于为新生儿制作和发行古典音乐。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读到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提高智商。这种说法显然美好得脱离现实。」
这些误解如此普遍,以至于它们获得了一个专门的名称:神经迷思(Grospietsch & Lins, 2021)。
⠀⠀⠀「『神经迷思』这一术语最初由神经外科医生 Alan Crockard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用来描述医学文化对大脑在科学意义上并不准确的理解(Howard-Jones, 201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02)将神经迷思定义为『因误解、误读或错误引用大脑研究所确立的科学事实,而在教育及其他领域产生的错误观念和实际应用』(第 111 页)。」
神经迷思为何长盛不衰
神经迷思通常是对复杂精细的科学发现进行过度简化、错误解读或错误应用的产物。
⠀⠀⠀「Grospietsch (2019) 将神经迷思定义为基于『事实』核心的错误认知。这种错误认知以某个科学术语或研究发现(即神经科学事实)为起点,但由于在论证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错误推论和逻辑谬误 ,最终演变成一种在科学上不再准确的教与学理念(即神经迷思)。」
尽管神经迷思充其量毫无用处,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有害,但这些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是因为它们听起来很科学且易于接受,尤其是当它们能提供某种心理安慰时——比如迎合了人们原有的成见,或为面临困境的人提供了「速效解药」的虚假希望。正如 Pasquinelli (2012) 所阐述的:
⠀⠀⠀「为什么神经迷思即便被证明是错误的且实用价值低下,却依然经久不衰?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应用的迫切需求下,教育工作者容易被那些包装在令人敬畏的科学术语中、借用神经科学概念的捷径所吸引(Hirsh-Pasek & Bruer, 2007)。
⠀⠀⠀……
⠀⠀⠀某些神经迷思似乎起到了『安抚』的作用。 ……Bangerter & Heath (2004) 的研究显示,教师薪资越低、学生的全国性考试成绩也较低的地区,对莫扎特效应的关注度越高。……那些更需要优质教育的群体反而更容易成为这些关于学习的科学传说的受害者。
⠀⠀⠀……
⠀⠀⠀人类思维的另一个可能助长神经迷思和其他迷思的特征是确认偏误,即人们倾向于寻找或解读能够证实自己既有信念的新信息 (Nickerson, 1998)。
⠀⠀⠀……
⠀⠀⠀最后,人们普遍认为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他们的行为表现都像是对物理、生物和心理学规律具有某种直觉(diSessa, 1993)。但这些直觉在很多情况下其实是误解,它们不仅先于知识获得并影响这一过程,还会干扰科学教学 (Bloom & Weisberg, 2007)。」
要在像 Math Academy 这样的自适应学习平台上优化学习效果,首要任务是纠正那些可能成为认知混乱根源的学习误区。
关键论文
注意:「重要性」部分可能包含了本章前文中直接引用的片段。如需引用本章内容,请以正文(上文)为准。
- Grospietsch, F., & Lins, I. (2021, July). Review on the prevalence and persistence of neuromyths in education–Where we stand and what Is still needed. In Frontiers in Education (Vol. 6, p. 665752). Frontiers Media SA.
Betts, K., Miller, M., Tokuhama-Espinosa, T., Shewokis, P. A., Anderson, A., Borja, C., ... & Dekker, S. (2019). International Report: Neuromyths 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Online Learning Consortium.
Pasquinelli, E. (2012). Neuromyths: Why do they exist and persist?. 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6(2), 89-96.
重要性:尽管科学界对大脑认知过程的理解已经相当深入,但即便有确凿证据反驳,许多关于大脑的错误认知仍然广泛存在——连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也不能幸免。这些「神经迷思」通常是对复杂精细的科学发现进行过度简化、错误解读或错误应用的产物。尽管神经迷思充其量毫无用处,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有害,但这些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是因为它们听起来很科学且易于接受,尤其是当它们能提供某种心理安慰时——比如迎合了人们原有的成见,或为面临困境的人提供了「速效解药」的虚假希望。
上一章:
Thoughts Memo:第五章 问责与激励下一章:
Thoughts Memo:第七章 个体差异:学习过程中的迷思与现实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5-sonnet,校对 Ravioli-T、Jarrett Ye
原文:The Math Academy Way: Using the Power of Science to Supercharge Student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