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为什么义务教育期间,校方宁愿教学生例如“根号”等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的知识,也不教《劳动法》等实用知识?
学没学会「根号」,很好测量、量化,考试就完事了,对多少题,及格率多少,很好汇报。
学没学会《劳动法》,出默写题,有用么?会背书就算学会了么?怎么汇报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中的学校,是向上服务的,校长、行政领导、校董会成员、立法者、一直到官员。唯独不对学生本身服务。而越是身居高位,越不会关心具体的学生,而是抽象的数字。考试就是产生数字的高效方式。
那么,为什么义务教育只教例如“根号”等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的知识,答案就很明显了:因为这些知识容易被测试。
不仅是考试被捆绑到标准上了;这些标准是根据他们的可测试性选出来的。「具体、可衡量的标准」这种短语不仅执迷于卓越,而且执迷于行为主义。说这种话最多的是公司职员和政治家,而不是前沿教育理论领袖,或者认知科学家,从中便可见一二。
我们在讨论这样一种观点,即学习或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不能化作一个数字,其价值就是存疑的。相比之下,能以数字呈现的内容就是科学的,令人安心的;如果数字越来越大,那么我们肯定有所进步。内在动机和智力探索等概念,对于一些人来说难以捉摸,而成绩跟销售业绩与选票一样,能够被计算并制成图表,用来定义成功与失败。
可惜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并不沿着单一维度开展,我们也无法精确判断进步。莱斯大学的 Linda McNeil 观察到:「可衡量的结果可能是学习最不紧要的成果。」(这句话应该用 36 号 Helvetica 体打印出来,裱框后钉在这个国家每个学校管理员办公室的墙上)。将学校中的动态描述为某个指标在增长或下降的做法,不仅过度简化,更无法准确描述事情全貌;这种做法是破坏性的,因为它会破坏学校中的动态,使其越来越糟。
考虑 Sandra Stotsky 是马萨诸塞州的教育副专员,她曾评论道:「探索这个词不能放进标准里,因为探索无法被评估」。这个判断当然是错的,因为衡量学生探索质量的办法有很多——除非「评估」这一词被等同于标准化测试了。但让我们暂且假设 Stotsky 女士是对的。假如我们必须作出抉择,是看重课堂中的探索,还是看着衡量和指标呢?大部分深思熟虑的教育家会毫无疑虑地选择前者。显然,衡量文章中分号用了多少次,比衡量学生在论文中探索想法有多深入,是更简单的。因此,侧重于选择可以量化的标准,会让教学变得更平庸。
——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标准化考试的「标准」同样值得警惕》
Copyright 2001 by Alfie Kohn. Reprinted from Beware of the Standards, Not Just the Tests and translated by Thoughts Memo with the author's permission.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