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郑渊洁让郑亚旗在家上学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可取之处?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57 👍 / 16 💬

问题描述

-----------------原文的分隔线----------------

作为一个初中孩子的家长,钦佩郑渊洁,能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保护。 还有郑先生因人而异的方法,对于他的女儿可以适应学校,享受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是极好的。

目前我的孩子在家学习有一段时间了。
孩子很快乐,很阳光,学习效果也不错,和人交往比如别的小朋友们大家也玩得很不错。总体我们家长和孩子都还满意。

下面讲一下为什么会走这一步。希望可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

现在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爱,也谈不上良性的发展。
多数孩子只是为许多家长完成自己未完成梦想的客体而活着,客观上这也和这个社会上升通道缺失,全社会单一价值观(譬如成功/发财/住大房子等等)有关。
人人担心被淘汰,人人要“赢在起跑线”,实际上就是每个人都知道实际上,如果你的出身不是 红 二 代,富 二代,那么这个社会似乎没有什么你的位置了……真正是人人焦虑,人人选择 对自己最佳的做法,人人希望利益最大化,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是loser……
这些社会上的风气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对于老师,多数只是关心当期学生成绩的最佳化,没有真正意义上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而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
因为学校现在进行的是将老师的收入和学生成绩挂钩的 绩效考核,所以只要孩子在学校,你就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孩子必然就是 一台作业机器,考试机器。
成绩不好或者一般的学生,肯定是要累成狗,我看过我孩子的许多作业和考卷,多数都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看得出老师的意图明显在于分数上。不可思议的是,多数东西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并不会讲,现在的趋势是上课的时候不讲,然后就直接考。而且考又考得很深,很偏,自然学生就考得不好。然后老师就会给家长压力:“你家小孩考得不好喔!”
很多时候,都无法告诉孩子,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客观上充满了欺骗的学校:教你的不考,考你的不教。
作为家长,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你根本不能体会那种无力感。孩子心里面深深的挫折感和被欺骗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老师们的目的所在吧……要让学生,家长所有人都觉得很焦虑。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那种被人赶上超过的焦虑也无时无刻在折磨着。
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告诉自己,告诉孩子,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你不可以承受?
古人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我们会是一个很小很另类的群体。为了一个健康的孩子,未来的健康的青年,我们和孩子走自己的路吧!

希望孩子第一可以健康成长,第二今后可以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
别的什么发大财,上名校,有这个可以,没有也不强求。
毕竟自己做到了怎么样,自己心里清楚,现在看似乎我还算比较成功,但这其中也有多次的努力,多次的失败,多次努力之后成功还要有一定的运气在里面。况且现在成功也未必以后一直成功。所以所谓成功人生也就是这么回事罢了。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自己的人生。
他只要努力了,不管结果怎么样,他如果能够接受自己,为什么我们家长不能接受?

---------------2016-3-31 编辑----------------

再次声明,我对在学校受教育这个主流方式是认同的。

提出这个问题,我希望能有一些正面的讨论。得到一些正面的建议。

谢谢大家的关注!
感谢 谢辉妈妈等许多关心爱护孩子的爸爸妈妈 !
谢谢 郑亚旗先生:感谢您的诚挚的回答!十分...十分...有帮助!


毕竟为人父母,责任重大。

不到迫不得已,我也不想如此。

的确是心有不甘啊。到底自己教育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大大增加的。

下面引自 郑亚旗先生 2016-3-21 的回答:

“在家上学父母付出的远远不是钱这么简单,家长要付出无比的耐心、时间、智慧来陪伴孩子,付出这么多的同时还要受到亲戚朋友的非议。这才是真爱。”

实施这段时间以来,对此深有体会,深以为然……

----------------------------------------------

为什么

每每看到孩子经常性很不开心,很焦躁;再看看老师的做法,自然也会想到:是不是只是我家孩子不适应,或者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对?不够好?

在放学的时候,如果你经过学校门口(初高中,部分小学高年级),请您注意观察一下,会看到放学后,出校门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是有笑脸的;接孩子的家长,基本没有一个不是满面焦虑的。

所以会问自己: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孩子被这样对待,对吗?

因为工作关系,也经常招收一些年轻人进公司。感觉现在刚从学校毕业的部分年轻人(当然有很多很好很出色的),基本人品三观都还不错。但是感觉似乎又哪里不对?很多人都很“乖巧”、“听话”,甚至很有“情商”。
深入感受一下,感觉似乎不少人在“我很累……在休息中”这个状态,似乎在中学、高中,已经用掉了太多人生的激情,过度释放能量了。当真正的人生开始的时候,拖着疲惫的心灵,很多的不适应,和无所适从。所以我能理解这些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的确是在学校长期被教育成这样子的。
因为只要你乖、听话,在学校里就可以适应得比较舒服、好过一点。做很多很多的习题试卷模拟考,背诵标准化的范文,习惯于唯一的一个标准答案、标准步骤、统一的思维模式....
至于乖乖听话会不会就自然适应以后真实的世界,并且过得幸福、快乐,我想多数人心里有答案,包括这样灌输给他们的,学校里面的老师们。
(再次声明,我对在学校受教育这个主流方式是认同的。)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我们就去试着解决它。

----------------------------------------------

怎么办

有些知友担心,这个安排想法是不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这里可以明确不是。在多次和孩子的讨论形成的共识。
我的孩子从小就很独立负责。很小就自己提出一个人乘飞机去姥姥家了(航空公司有这项正规的服务内容)。所以应该说我们这是一个特例。绝大多数孩子不适合这样做。

关于这个过程,也不排除在合适的时候会回到学校教育。

可以肯定的是,在家上学 不是在家读国学,或者超人化管理。
我们有具体的学习计划,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兴趣拓展,社会交往等等。
在知识学习方面,是按照一个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来系统地学习的。

希望孩子可以健壮地成长,长大了仍旧保持着工作、生活、以至于人生的激情!

与各位父母共勉…… 祝大家心想事成,孩子快乐成长……


编辑于 2016-03-31

在家上学,或非学校教育,有很多益处。以下这份报告就展现了至少四类益处:

  1. 孩子学得更多,更高效,更主动,学习的材料更有意义
  2. 孩子更开心,压力更小,更有自信,更友好,更善于社交
  3. 没有因为作业或学校问题产生的矛盾,使得家庭关系更和谐
  4. 让孩子和全家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生活

对于非学校教育者而言,不上学带来了哪些益处?

2011 年 9 月,也就是五个月前,我发表了一篇文章(点击这里查看),介绍了非学校教育运动,并邀请非学校教育家庭参加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这份问卷——在 Pat Farenga 的 Learning Without School 网站和 Jan Hunt 的 Natural Child Project 项目网站上进行投放——目的是了解非学校教育家庭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孩子的年龄和性别,父母的工作情况,每个孩子接受传统学校教育、在家上学以及非学校教育的经历等。同时,我们还请受访者描述他们在家如何进行非学校教育,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走上非学校教育这条道路,以及在他们眼中,非学校教育对他们家庭中造成的最大挑战,以及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我与同事 Gina Riley(亨特学院特殊教育部的兼职教授)共同分析这些数据,并准备在一个教育期刊上发表报告。

在这个博客的一系列报告中,我打算以更为随性的方式来分享调查结果。在这篇开篇报告中,我会首先向大家呈现一些关于参与调查的家庭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会深入到他们对非学校教育的理解,和他们认为非学校教育带来的益处上。在接下来的报告中,我会专注于他们选择非学校教育的经历,以及非学校教育带来的最大挑战。我在这里可以做一件更正式的学术论文中做不了的事,就是引用大量问卷中的原话。许多回答者都很擅长写作,他们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对非学校教育的热情。

谁参与了这次调查?

总共有 254 个家庭参与了这次的调查。然而,对于其中 23 个家庭来说,最年长的孩子还没有到我们设定的入学年龄(我们设为 5 岁),因此我们决定不将这些家庭纳入主要分析的范围。这样,我们的样本就变成了 231 个非学校教育家庭。其中,186 个家庭来自美国,19 个家庭来自加拿大,其余 26 个家庭来自其他各国,主要是欧洲国家。来自美国的调查参与者分布在 34 个不同的州,加利福尼亚的最多(23 个),其次是纽约(14 个)和俄勒冈(10 个)。

在这 231 个家庭中,48 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104 个家庭有两个孩子,51 个家庭有三个孩子,其余的家庭有四个或者更多孩子。在大部分家庭中(220 个),填写调查问卷的是妈妈;在九个家庭中,填写问卷的是爸爸;在两个家庭中,填写问卷的是一个已经成年的非学校教育的孩子。从我们收到的问卷来看,大部分(209 个)家庭都是双亲家庭,父母(或者一个亲生父母和一个继父母)都住在家里。有 21 个家庭是单亲妈妈填写的,还有一个家庭是单亲爸爸填写的。

关于职业,大约一半妈妈自认为是全职家庭主妇(往往有兼职工作),其余的职业类型比较均衡,有的从事专业工作,有的自主创业,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类型的工作。大部分爸爸都是全职工作,他们的职业类型也分布相对均匀,有专业工作者、自主创业者和其他工作。

应该强调的是,本次调查并不是从所有非学校教育者随机采样的。相反,这些回答者都是通过某种方式找到这个调查表,并花时间填写调查,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我的。可以预料的是,这些人是最热衷于非学校教育的一群人,他们最愿意分享他们的经历。我在这里所做的一般性观点,只针对这个回答者群体,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非学校教育者。

调查参与者如何定义非学校教育?

在我早些时候发布的关于这项调查的文章中,我将「非学校教育」定义为简单的「不去学校」。我进一步解释说:「非学校教育的家庭不会送孩子去学校,也不会在家里模仿学校的教学方式。更具体来说,他们不为孩子设定课程方案,不要求孩子完成特定的作业,也不会通过考试来评估孩子的学习进度。反之,他们给予孩子自由,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实现兴趣所需的知识。同时,他们还以各种方式为孩子的学习提供环境背景和支持。生活和学习并非发生在真空中,它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非学校教育的父母们帮助孩子接触和理解这样的环境。」

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一个问题:「请简述一下你们家如何理解非学校教育。作为父母,你们承担着教育孩子的哪些责任?[我现在只想了解一些大概的情况。我可能会在后续的调查中询问更多细节。]」

所有的回答者都在强调:孩子应当掌握自己的教育权,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尽管如此,他们对父母角色的描述方式却各不相同。我们将这些回答有些随意地分成了三类——简单地称它们为类别 1、2、3——这主要看他们如何描述父母在引导或激发孩子学习上的主动参与程度。我需要特别强调,这些类别和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参与程度无关,仅仅和他们在孩子教育中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参见尾注 1]

根据我们的分类,有 100 个回答(占 43%)被归入了第一类。这些回答最大程度地强调了孩子的角色,并没有提及父母会专门为了孩子的教育进行哪些活动,除了对孩子的需求和指引作出响应。比如,一位回答者这样写道:「对我们来说,非学校教育就等于在学习和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摒弃了对学校的既定观念和规定,相信孩子能自主地走好自己的教育路。他们想体验的一切都有它的价值。我们相信他们。」另一位则写道:「对我们来说,非学校教育就是没有课程、没有计划、没有时间表,也没有设定目标。完全由孩子决定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以及什么时候学。」

根据我们的分类,有 96 个回答(占 42%)可归入第二类。这些回答跟第一类回答的差别在于回答中出现了父母刻意引导或激励孩子的教育。举个例子,有一个第二类回答是:「对我们来说,非学校教育是为孩子创造资源丰富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然学习,充分发展热爱。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充满联系——彼此之间的联系、我们的兴趣和热情的联系,以及我们快乐生活的联系……作为家长,我是孩子的伙伴和引导者,我的经验更丰富,能帮他们获得一些材料,接触一些人,这是他们难以获得的。我会找一些我觉得他们会感兴趣的事情,地点,人物,并向他们介绍,但我并不会强迫他们,而如果他们不感兴趣,我也不会感到被拒绝或沮丧……」

最后,有 35 个回答(占 15%)被归入第三类。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回答可能被看做是介于非学校教育和所谓的「轻松在家上学」的中间体。这些父母似乎为孩子规划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教育目标,并且有意识地为实现这些目标付出努力。比如,一位属于这类的回答者写道:「我们认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女儿探索她感兴趣的主题,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为她提供学习的机会……我通常会要求她每天都去学习新的东西,或者去做新的事情,或者是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我也会解释给她听,为什么每天都学习新东西是一件多酷的事情!)。」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非学校教育的益处是什么?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益处的:「对于你们家来说,非学校教育的最大益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最长而且最通畅的。最常提到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对孩子有学习的益处。大约有 132 个受访者(占总数的 57%)提到了这个方面的益处。他们说,相比在学校或在家上学环境,在非学校教育环境中,他们的孩子学得更多,更高效,更主动,学习的材料更有意义。很多人说,由于他们的孩子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做主,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没有受到损害。

  2. 对孩子有情感和社交的益处。大约有 116 个受访者(占总数的 50%)提到了这个方面的益处。他们说,相比在学校或在家上学环境下,他们的孩子要更开心,压力更小,更有自信,更友好,更善于社交。很多人提到社交的益处;他们的孩子可以和社区里各个年龄段的人交流,而不仅仅是和他们同年龄的孩子,这是他们在学校是无法做到的。

  3. 家庭亲密度。大约有 131 个受访者(占总数的 57%)提到了这个方面的益处。他们写道,由于非学校教育,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作为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做他们想做的事,没有因为作业或学校问题产生的矛盾,使得家庭关系更和谐。

  4. 家庭从学校时间表中解放出来。大约有 84 个受访者(占总数的 36%)提到了这个方面的益处。他们说,摆脱学校时间表的束缚让他们的孩子和全家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生活,可以进行其他情况下无法进行的旅行。有些人还提到,由于日程安排的自由,他们的孩子可以找到工作或参与社区项目,这在他们必须在白天上学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在文章剩余部分,我将从问卷回复中摘录 33 段话,来说明非学校教育的益处。我无论如何转述,都没办法更好传达出这些非学校教育的观点和热情。考虑到很多读者可能不会把所有的引述都读完,我想在此(而非文章末尾)说一下,我欢迎你们的评论和问题。你有没有任何非学校教育的经验?你觉得非学校教育有可能适合你的家庭吗?如果你要对非学校教育的家庭做调查,你想问什么问题?这个博客是一个讨论平台,无论是我还是其他读者,都非常重视你的观点和见解。我一贯更倾向于你在这里发表你的评论和问题,而不是私下通过邮件和我交流。因为在这里发表,你不仅是在和我分享,也在和其他读者分享。我会阅读所有评论,并尽力回答所有严肃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有些话真的只适合你和我之间交流,那就给我发电子邮件。现在,让我们继续读下去……

关于非学校教育益处的引言摘录

每一条引言都出自不同的调查问卷。

尾注

在这篇文章的初稿中,我曾将回应者描述他们非学校教育实践的方式划分为「激进非学校教育」、「温和非学校教育」和「轻松在家上学」这三个类别。然而,有读者指出,这些标签——尤其是「激进非学校教育」——在非学校教育社区中的含义,与我们分类的含义有所不同。因此,我将这些标签更改为了更为简洁的 1 类、2 类和 3 类。——彼得 · 格雷


上一篇:待翻译

下一篇:

Thoughts Memo:是什么让这些家庭接受了「非学校教育」?报告(中)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PT-4、JarrettYe,校对 Shom
原文:The Benefits of Unschooling: Report I From a Large Survey | Psychology Today
发表于 2012 年 2 月 28 日
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博士
审稿人:Ekua Hagan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