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不要试图做一个完美的父母,更重要。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足够好的父母就是最好的父母》
如果我们把养育等同为照顾孩子,那么,最好的父母策略,不是严加管教,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遵循中道。如果她尝试了三种不同的粥、椅子和床后,还尝试了三种父母,金凤花女孩会选遵循中道的父母。如果大多数孩子有得选,他们也会这样选。
最近,我初步通读了 Bruno Bettelheim 的《足够好的父母》(A Good Enough Parent,初版于 1987 年)。虽然我并不认同他所有观点——太精神分析,不太对我胃口。而且,我认为他有点低估儿童的推理能力。不过,我同意书中大部分内容。
「足够好的父母」的概念来自 Donald Winnicott,一位英国精神分析师和儿科医生。Bettelheim 借用了这一概念,但没有全盘照搬。Winnicott 的研究聚焦在母亲,术语用的是「足够好的母亲」。Bettelheim 则把这一概念扩展到父母,并且将它以通俗的方式解释清楚,落到实处,更能让普罗大众理解。[不过,具体还需见底部关于 Bettelheim 生平的说明]。
这篇推文的灵感就来自 Bettelheim 写的这本书。接下来要说的观点,可能与他的观点不尽相同,但也相当接近。它们是 Bettelheim 的想法,我对它们进行了加工。和 Bettelheim 差不多,我认为,足够好的父母有以下特点:
足够好的父母并不苛求自己完美,也不期望孩子完美。
序言里,Bettelheim 写道:
「为了使孩子拔节生长,人们不该试图成为完美的父母,同样,人们不应该期望自己的孩子变得完美,或是尽可能完美。完美非常人可及。自己追求完美,就难以宽容他人的不完美,甚至对孩子也这样,然而,只有这种宽容,才能使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可能。」
期待完美不是什么好事,一旦这么做,一切不完美都会被放大,即使有些不完美,人们其实无能为力。追求机器的完美大概是件好事,因为机器的缺点可以被更正。但作为父母,为了成为完美的父母而苦苦挣扎,就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人类的一些不完美无可避免,毕竟人类境况如此(译注:即人类的普遍状况)。事实上,我们很难想象完美的人是什么样子。
养育孩子时要求完美,甚至仅仅追求完美,都更有可能导致责备。完美主义者的脑回路一般这样: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某人有问题。事情一旦不对劲,追求完美的父母就会责备自己,或他们的孩子。这么做毫无益处,所有互相责备的家庭都很痛苦,而不幸恰恰起源于责备。
循着相似的道理,Bettelheim 在结尾写道:
「现代人总是错误地认为,问题不该发生,一旦发生就得归罪到某人身上;这在家庭内造成了无尽痛苦,困境继而加深,有时甚至使婚姻和家庭是否应当存在受到质疑。中国古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是这个道理。」
足够好的父母并不担心自己不完美。他们会努力做一些事情,但是很清楚自己并不会总是如愿,对于这一点,他们会劝慰自己。足够好的父母明白,甚至爱也不是完璧无瑕;爱有时也会变化无常。Bettelheim 也说:「几乎所有的爱都有多重面向,正如我们对孩子的爱带有恼怒、挫败、失望,孩子感受我们的爱也是如此」足够好的父母欣然接受这种人类境况。 足够好的父母明白,大自然创造的孩子相当有韧性。此言非虚,不然人类就不可能繁衍至今。只要父母不把事情搞得太糟(有时即使他们这样做),孩子成长的结果就「还可以」,而「还可以」就足够(好)了。
足够好的父母尊重自己孩子,并试图平等地理解他们
足够好的父母不以生出、创造、塑造孩子自居。他们认为孩子已是完整的人,他们明白这时要做的,是去了解他们。他们明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双向的,虽然有时不完全是。这种关系是平等的,对于双方同样重要,都应该收获幸福,都有机会创造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只要这种努力不伤害他人)。另一种意义上,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更高大、更强壮、更聪明(我们希望如此)、更善于推理;而且,父母控制着孩子赖以生存的资源。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要更好发挥作用,足够好的父母就得努力去了解孩子,以便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愿望。
通常,儿童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讲道理或有逻辑地辩解,因此,父母期望孩子总是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充分理由,其实并不公平。当父母试图与孩子争论,往往会导致口诛笔伐和羞辱,这就破坏了理解和支持的本心。
Bettelheim 这么说:
「成年人论证能力出色,掌握更多相关事实,父母便可能自我感觉占理,但孩子只会单纯觉得,他的想法被贬低得体无完肤。因此,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大道理压倒了,这种体验,压抑且无助。说服远远不是这样。除非冲突双方至少有一方能够认真考虑对方的观点,否则不可能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因此,足够好的父母会审视孩子的动机,试图理解他的想法,欣赏他的愿望,以便理解他(孩子)希望得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和怎么样。」
为了说明尊重且试着去理解孩子很重要,Bettelheim 举了一个孩子和父母冲突的例子,和学习成绩有关,这个例子到现在甚至成了更普遍的现象(比起作者时代)。我稍稍改编了这个例子以适应行文。假设,你孩子不做作业,不听老师的话。然后老师把你叫去学校面谈,这时,如果你是追求完美的父母,你会觉得自己因孩子的表现蒙羞,甚至以他为耻。你会笃信,这些问题不该有,并且觉得老师的话句句针对自己,这可能让你回家后训斥责备孩子,仅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毫不关心孩子是否真正需要帮助和理解。
相反,如果你仅仅想做个足够好的父母,并且从未幻想能变得完美,你就会把问题看作是需要解决的事情,而不是灾难,更不会找机会去责备、羞辱。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时,你尊重孩子,那么你就不会苛责他,不会认为是他哪里有必须改正毛病。孩子可能不能清楚地陈述自己行为的原因,甚至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这不代表他做这些事情完全没道理,这些动机也不一定就出于恶意。 很可能,孩子的这些行为,在学校里受到追捧。这些行为可能是孩子在宣告独立,这种愿望其实有益孩子身心健康。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用 Bettelheim:
「我们做父母的要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举个例子,孩子会想用不做学校作业来坚持个性,可能是因为他害怕如果都听别人的,他就会成为傀儡。这么想,我们对他的态度就会完全不同,就不会再认为他不做作业,是因为懒或没能力。」
像这样思考,就能引导家长和孩子积极合作,磨合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解决方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向孩子和其他人证明,他不是傀儡,并且同时让他的作业达到及格线?或者,在家里,能不能有一些替代方案来教育孩子,而不会减损他对自己生活学习的掌控?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能促使家长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可行的解决方案便应运而生,这会让孩子倍感支持而非挫败。即使没有找到完全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孩子至少会理解,父母支持他,而不是反对他。
足够好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童年经历,而不是孩子长大后的将来。
所有父母都会担忧他们孩子的未来,这很自然。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善良、有道德、幸福、健康的人,能照顾自己也照顾他人。但足够好的父母知道,孩子的未来仅由孩子负责,无关父母。只有孩子要决定他或她的生活目标和实现途径,父母无权干涉。父母要做的,仅仅是确保孩子有个令人满意的童年。
足够好的父母明白,要帮助孩子走向光明未来,他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的童年提供令人满意的条件。在和父母的联系中倍感安全的孩子,不觉得自己被掌控,而是感觉到被支持、被信任也因此变得真诚,在足够好的环境中玩耍、学习、探索(包括有很多机会交朋友和与家庭以外的其他人互动),这样的孩子,最终他们自己就能大展宏图。[这我说的,不是 Bettelheim。] 足够好的父母理解这一点,所以他们才专注于现在,而不杞人忧天。幸福的童年通常就意味着幸福的未来;不幸的童年则意味着未来的不幸。
足够好的父母会满足孩子的所需所想,但止步于此。
[这主要是我的观点,不过我强烈认为 Bettelheim 也是这么想的。] 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天生就想尽可能为自己做事。他们就这样不断迈向成年。足够好的父母直觉上就理解这一点,所以允许孩子自由地承担风险,为自己做力所能及之事。足够好的父母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因为他们知道,错误和失败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他们提供帮助,只会是补完和支持孩子自己的努力成果,而不会完全接管任务。育人的目标是使孩子能为自己做更多的事,帮助孩子争取独立,而非干预。
足够好的父母的主要工具:有意识地自省、成熟和同理心。
足够好的父母从不盲从「专家」建议,或者最新育儿潮流,也不关心别人怎么评价他们的育儿方式。他们往往从熟悉孩子的亲戚朋友那里找寻建议,这些人至少比专家更了解他们孩子。他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实现所需所想,不是为了追求大家的认可,觉得他们是最棒的父母,也不是为了避免批评。为了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支持孩子,足够好的父母努力理解他们,这么做需要的主要工具就是:有意识地自省、成熟(比如耐心)和同理心。
像早前说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既平等又不平等。父母更渊博、更擅长做事、比孩子成熟。本来就感到不安的孩子,要是他们发觉父母也无力处理生活琐事,他们会更为不安。这告诉我们,成熟很重要。足够好的父母明白不能半途而废,这样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才能正常维持。父母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但孩子并不非得理解父母。这是因为,父母曾经都是孩子,只要回忆自己的童年,就能助益理解孩子;但孩子不可能当过父母。
Bettelheim 这么说:
「童年的记忆会让我们更有耐心、更善解人意;我们会对孩子有所了解——尽管孩子很顽劣,但他现在承受的和我们曾经承受的别无二致,我们对孩子的爱便会恢复,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曾经。足够好的父母努力从他们的成人视角和截然不同的孩子视角来评估和应对问题,并合理利用二者来指导行动,同时,他们也认可,孩子还不成熟,只能从他的角度看问题。因此,足够好的父母,除了相信孩子做事是因为此刻他确信这是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也会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才会让我像我的孩子此刻的行为那样行事?而如果我感到被迫这样做,怎么样才会让我感觉好些呢?』」
Bettelheim 认为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并不完全同意。我见过一些孩子,即使还很小,但也对父母的想法有非凡的洞察力。当然,我也同意他的这点:理解对方的观点必须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孩子的责任。
任何关系想要成功,同理心是关键,足够好的父母知道他们必须率先运用同理心,因为父母要理解孩子,肯定比孩子去理解父母更容易。Bettelheim 也说:「成人要理解儿童,同理心尤为重要,它要求人们互相平等对待——不是在知识、理智或经验方面,也无关成熟与否,这种平等在于,能够触动我们的所有感受。」父母对孩子的感受的理解,以及父母对这些感受的尊重,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
足够好的养育方式就足够好了,足够好的父母对此深信不疑。
养育过程中,比起不太自信的父母,自信于自己养育方式的父母会更加耐心、处变不惊,也少些焦虑,也因此让孩子安全感满满。如 Bettelheim 所言:「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他自己也知道,这不取决于他的能力,而依赖于他人的善意。而这,来自父母的可靠……成为足够好的父母因此有了另一个条件——坚信我们就如我们这般行事(不会错)。」
在他书的结尾,Bettelheim 补充道:「虽然我们并不完美,但只要都爱我们的孩子,并尽力为他们的幸福着想,我们确实是足够好的父母。这种智慧,这种真理,可以抵制愚蠢,防止我们仅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所作所为。他所做的许多事情主要跟他自己有关,而与我们和我们所做的关系,仅仅只是间接的、次要的。」
最后一点关涉谦逊的价值。足够好的父母明白,孩子的世界并不以父母为中心。孩子的行为动机,很难说就是为了取悦或伤害父母,他们的动机,其实往往和他们想要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关。如果我们是足够好的父母,就不会为孩子担待太多,也不会责备他们;我们只是专注于理解和帮助,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尽所能及。
此时此刻,你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你的疑问、感悟、故事、观点都会被我以及阅读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尊重,无论我们是否赞同。当然,鼓励大家在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发言——译者注)
关于孩子如何确立成长道路,父母又如何提供帮助,更多信息请参见《自由学习[1]》。
关于 Bettelheim
「unschooling mom」发表的评论颇有洞见,在其促使下,我对 Bettelheim 的生平作以下补充。他 1903 年出生在奥地利,是犹太人,1938 年德国接管奥地利后,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获释后,他移民到美国,最终成为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至少有两个事情,让他的声誉有所贬损。他声称自己获得了维也纳大学的博士学位,现在被认为是谎言。他还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自闭症是母亲冷漠的结果,事实则证明,这大错特错。当我说我喜欢 Bettelheim《足够好的父母》中的观点时,并不意味着我同意他所有著作,也不意味着我钦佩他性格的所有方面。有好想法的人也有些坏想法,这很正常。
上一篇:待翻译
下一篇:待翻译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jianglutan
原文:The Good Enough Parent Is the Best Parent | Psychology Today
发布于 2015 年 12 月 22 日 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
审稿人:Ekua Ha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