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思维的艺术中,有一条直奔主题的箴言——努力去观察与原始问题最直接相关的证据,尽可能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
莱特兄弟曾坚定地宣称:「我发明的飞机一定能飞!」如果只看他们的身份(不过是两个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物理学的自行车修理工),你可能会将这两人的权威性与凯尔文勋爵相比较,然后认为后者对此更有发言权。
但如果你要求莱特兄弟拿出详尽的计算过程,并且看懂了这些计算,同时再要求凯尔文勋爵拿出计算过程(除了表达怀疑之外,他可能根本没有做过任何计算)。此时,权威的光环就黯然失色了。
而当你亲眼目睹飞机冲上云霄,就连这些计算都会显得无关紧要,更别提凯尔文的权威地位了。
在论证时,你的论点与主题关联越直接,中间经过的推理步骤越少——也就是说,你在因果网络中观察的节点离待查节点越近——其说服力就越强。这是因果图的一个定理:相比那些能够屏蔽[1]远端节点的近端节点,从远端节点所获信息绝不可能更多。
美国作家杰里·克利弗曾说:「你的失败并非是因为没有运用某种高深莫测的技巧,而是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没有盯紧目标。」[1]
讨论物理本身,胜过讨论学者的资历,同样也胜过空谈理性。莱特兄弟和开尔文勋爵,谁更理性?假如我们能检验他们的计算过程,这个问题其实无关紧要!理性主义者的美德并不能直接让飞机一飞冲天。
如果你忽视这个原则,了解更多认知偏见便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会分散你对更直接论据的注意力。以「你犯了我所知的第 182 种偏见」来反驳对方轻而易举,但要真正解决一个事实问题,必须要有接近主题的证据。就算有人出于偏见说太阳在发光,那也不会让外面变成黑夜。[2]
正如你不可能时时刻刻做实验一样,你也不可能随时检查别人的论证过程。有时你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有时对方掌握你不知道的信息,有时只是没有时间。遗憾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去判断说话的人是否理性。在这样做时,你的内心应始终存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仿佛缺失了什么。
只要有机会,尽可能直面原始问题本身——贴近它,靠近它,直到能拥抱问题!
[1] Jerry Cleaver,Immediate Fiction: A Complete Writing Course(Macmillan, 2004).
上一篇:
Thoughts Memo:论证对权威的屏蔽效应下一篇:
Thoughts Memo:理性与英语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opus、潜艇,校对 Jarrett Ye
原文:Hug the Query (readthesequences.com)
参考
1. 论证对权威的屏蔽效应 ./5712542671.html2. 愚蠢的反面并非智慧 ./495842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