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在华北某县,大多数中学都要求住校,两三周甚至一个月放一天假,因学校条件有限,学生只有回家才能洗澡。小文是住校生,从初中开始就因担心成绩难以入睡,在快班倒数几名的她害怕被踢到慢班。小文觉得自己病了,经常崩溃大哭、肠胃不舒服,但她不想休学,想坚持熬到高中毕业。
县中学生现状:每天在校超17小时,精神科挤满中学生网易新闻采访华北某县精神科:
“每月有二三十中学生就诊,大多是因为厌学。而那些仍在校的学生,5点左右起床,每天在校超17小时,两三周甚至一个月才放一天假,有人因学习压力经常崩溃大哭。家长和老师也在这漫长的学习赛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但在现实面前,谁也没法停下来。”
看得我也要抑郁了:
县中学生现状:每天在校超17小时,精神科挤满中学生这种学习有什么意义呢?视频 4 分 45 秒那个女生说晚上躺在床上怀疑自己的成绩为啥不提高,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没效果。我真的觉得很可悲,且不说这种长达 17 个小时(从早上 5 点到晚上 10 点)的低效学习本身如何,就凭这种完全违反青少年生理作息的时刻表,就已经给她的学习上了重重的 DEBUFF。
根据科学研究《将教育与青少年的生物钟同步:「让青少年多睡会儿,推迟上学时间」》:
在青春期,生物变化决定了睡眠时长应为 9 小时,以及较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这一现象也存在于其他哺乳动物中(Hagenauer et al.2009;Rüger et al.2012)。这些生理变化叠加到极致时,每个上学日将导致青少年睡眠时间减少 2 到 3 小时。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来说,早上 7 点的闹钟相当于 50 多岁的教师早上 4 点 30 分起床。如果不根据这种生物变化调整教育时间表,就会导致系统性、长期和无法弥补的睡眠损失。在经历其他重大生理和神经系统变化的同时,这种程度的睡眠剥夺会严重损害青少年的生理、新陈代谢和心理健康。(Hansen et al.2005; Giedd2009; Giedd et al.2012; Sawyer et al.2012; Sørensen et al.2012; Foster et al.2013)
……
这些生物学变化,特别是睡眠倾向的时间变化,是与教育开始时间冲突的根本原因;大脑不允许学生早睡,但教育时刻表仍要求青少年在其昼夜节律周期中过早醒来(或被唤醒),这系统性地限制了可用的睡眠时间,导致严重且长期的睡眠缺失。反过来,睡眠持续时间不足和长期睡眠剥夺等睡眠紊乱已被证实会对认知、情绪和身体健康的造成负面影响(Lockley et al.2004)。最近的一项综述引用了多项研究,表明睡眠受限与免疫反应受损、新陈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焦虑、抑郁和肥胖相关(Luyster et al.2012)。这项综述的总体结论是,睡眠少于 6 小时可能是有害的。最近的一项精巧实验支持了这一结论,该实验显示每晚睡眠时间为 5.7 小时(与对照组的 8.5 小时相比)的一周时间对身体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有 711 个基因因睡眠不足而上调或下调,并且昼夜节律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Möller-Levet et al.2013)。
……
表 1. 严重睡眠中断的影响
| 认知反应 | 情绪反应 | 躯体反应 |
|---|---|---|
| 减少: | 增加: | 风险增加: |
| 注意力 | 运动技能失误 | 代谢异常 |
| 表现 | 兴奋剂使用 | II 型糖尿病 |
| 注意力 | 镇静剂使用 | 体重增加 |
| 记忆编码 | 喝酒/酗酒 | 心血管疾病 |
| 记忆巩固 | 疲劳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紊乱 |
| 多任务处理 | 易怒 | 免疫力下降 |
| 决策 | 情绪波动 | 嗜睡 |
| 创造力 | 焦虑 | 微睡眠 |
| 生产力 | 情绪低落 | 意外睡眠 |
| 社会化 | 沮丧/愤怒 | 身体疼痛和寒冷的感觉 |
| 沟通 | 冲动 | 高血压 |
| 同情心 |
……
10 岁时,生物觉醒时间大约是早上 6:30,因此同步的上学时间应该是 8:30-9:00。16 岁时,生物觉醒时间大约是早上 8:00,同步的上学时间应该是 10:00-10:30,而 18 岁时,生物觉醒时间大约是早上 9:00,同步的教育开始时间应该是 11:00-11:30(Kelley, P.; Lockley, S. W. Synchronizing Education to Healthy Adolescent Brain Development: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 2013-04-27.)。
唉,我本来还想再写点和科学学习相关的内容,现在想想还是算了,无论我重复这些方法再多遍,视频里的这些县中的孩子也享受不上,愚昧的家长和学校,还是早点毁灭吧。
回想起一些以前转过的图了:






这种坏习惯甚至保留到了考研阶段,祸害学生一辈子,唉:
河南一高校数十位考研生为提神冬夜路灯下备战,如何看待这种努力方式?唉我受不了评论区一些说什么不这样这些孩子就没有未来的论调了。真要提升成绩,能不能讲点科学?
Thoughts Memo:科学的学习方法综述:哪些行之有效,哪些徒劳无功?我建议推迟上课时间,反而有助于学生提高成绩:
组织学校以提高学生成绩:早课时间、年级配置和教师分配, Jacob & Rockoff 2011
本文介绍了三项组织改革措施,最新证据表明,这些措施有望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显著提高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1) 推迟初高中学生的学校早课时间;(2) 改变目前小学和初中分设的学校结构,采用幼儿园至八年级「一条龙」的学校模式;(3) 在分配教师岗位时,着眼于尽可能提升学生成绩(比如,让教师连续多年执教同一年级以积累经验;或者让教师专注于自己最擅长、最有成效的学科)。我们经过谨慎估算,延后学校开学时间的收益成本比为 9:1,推行学校结构改革的收益成本比高达 40:1。
…任何为人父母者都深有体会,叫醒一个正酣睡的青少年有多么困难。清晨叫醒孩子困难重重,越来越多的证据还表明,在早上开展教学同样充满挑战。研究发现,最早的学校早课时间会导致弱势学生的学业表现每年下降约 0.1 个标准差,相当于让教学效力处于第 16 个百分位的老师替代普通教师授课。看来,适当推迟学校早课时间,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睡眠质量,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生理障碍。
…学校的早课时间普遍安排在清晨。国家家庭教育调查(NCES 2001)显示,大约一半的中学在早上 8 点或更早就开始上课,而 8 点半或之后才开始的不到四分之一。高中的开始时间则更早。Wolfson & Carskadon 2005 对公立高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超过半数高中的早课时间在早上 8 点之前。当年堪萨斯州三分之二的高中不晚于早 8 点开始,99% 以上不晚于 8 点半。再看纽约市 2010-2011 学年的情况:约 10% 的高中在 7 点半或更早开始,而 80% 以上不晚于 8 点半。
…青少年时期,生物钟会发生显著变化,他们的内在作息时钟会推迟就寝和起床时间(参见 Carskadon, Vieira, and Acebo 1993; Crowley, Acebo and Carskadon 2007; Wolfson and Carskadon 1998)。Carrell, Maghakian 和 West (2011) 指出,青少年的褪黑素水平在早上 7 点左右达到峰值,而成年人则在凌晨 4 点达到峰值。因此,在早上 7 点叫醒一个青少年,就像在凌晨 4 点叫醒一个成年人一样有悖常理。理想状态下,面临早起上学的青少年应该早点睡觉。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过早的早课时间会导致青少年睡眠时间减少(如 Dexter, Bijwadia, Schilling, and Applebaugh 2003; Hansen, Janssen, Schiff, Zee, and Dubocovich 2005; Wolfson and Carskadon 2003)。明尼苏达州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早课时间在 8:30 开始的学校,学生们报告比早课时间在 7:25 或 7:15 的学校学生多睡了约一小时(Wahlstrom, Davison, Choi, and Ross 2001)。另一项调查则显示,高中生在上学夜晚的睡眠时长,比周末或暑期平均少了两小时(Hansen et al 2005)。
…关于早起上课对学业成绩影响的最有力证据,来自 Carrell 及其同事 (2011) 最近一项对美国空军学院一年级学生的研究。这些学生无法自主选择课表,在两年研究期内,他们被安排在早上 7 点到 8 点 50 分之间不等的时段上课。更重要的是,有别于多数高中,空军学院所有大一新生修读相同课程,参加统一的标准化考试,为研究提供了一致、客观的成绩评估标准。Carrell 及其同事 (2011) 发现,那些在 8 点前就开始上课的学生,不仅在第一节课表现不佳,而且所有课程成绩都更差。影响程度相当显著,早课时间每推迟一小时,成绩就提高 0.15 个标准差。作为参照,美国黑人和白人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约为 1.0 个标准差。
…近期有两项研究与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关系更为直接。一项关于初中开学时间的最新研究利用了北卡罗来纳州威克县阶梯式公交系统的变化。由于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和学区范围的调整,该地区许多初中的开学时间都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被安排在早上较早的时段乘坐校车,而另一些学生则在较晚时段。Edwards (2011) 的分析表明,如果早课时间推迟一小时,学生的阅读测试成绩可以提高 0.03 到 0.10 个标准差,数学测试成绩可以提高 0.06 到 0.09 个标准差。弱势学生的受益程度几乎是优势学生的两倍,而且这种积极影响会一直持续到高中阶段。在对北卡罗来纳州威克县的研究中,Edwards (2011) 估算,如果让所有学生在上午 9:15 开始上课,每个学生每年需要额外花费大约 150 美元。假设学生在 K-12 阶段总共就读 13 年,累计下来,总的交通成本将增加 1,950 美元。
…芝加哥公立学校的一项高中生研究给出了一些新的见解。Cortes, Bricker 和 Rohlfs (2009) 考察了芝加哥高中生在上午和下午课程中的表现差异。在芝加哥,学校通常不晚于早上 8 点开始,但学生经常迟到。研究人员发现,与其他时段相比,学生在第一节课的缺勤率每年大约高出 6 天。此外,学生在第一节课的成绩和测验分数也明显偏低。例如,如果数学课被安排在第一节,学生在年终标准化数学考试中的表现会系统性地更差;同样,如果英语课被安排在第一节,学生在英语考试中的表现也会较差。
…Hinrichs (2011) 对明尼阿波利斯 1997-1998 学年学校作息时间调整的细致分析,却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相悖的证据。当时,明尼阿波利斯和附近几个郊区把高中早课时间从 7:15 推迟到了 8:40,而圣保罗等其他郊区则维持 7:30 的早起时间不变。Hinrichs 发现,与那些一直坚持较早开学的地区相比,推迟了早课时间的地区,学生的出勤率和 ACT 考试成绩并没有发生变化。
…为了量化学习成绩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采用了 Krueger (2003) 的研究方法。数据显示,考试成绩每提高 1.0 个标准差,未来收入就会增加 8%。我们参考了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2008) 的年龄-收入曲线,并假设实际工资和生产率每年增长 1%。通过计算学生考试成绩提高 0.175 个标准差所带来的收入提升的现值(贴现率为 4%),我们得出结论:如果学校将早课时间推迟一小时,每个学生未来收入的现值预计将增加约 17,500 美元。
上午 8:30 上课还为时过早吗?上午 10 点早课时间改善了 13-16 岁学生的健康和表现, Kelley et al 2017 (quasi-experiment):
虽然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推迟学校早课时间的种种益处,如学生出勤率提高、考试成绩进步、睡眠时长延长等,但很少有研究将早课时间推迟到上午 9 点以后。本文介绍了一项针对 13 至 16 岁学生的研究,考察了上午 10 点开始上课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研究在英国一所公立高中开展,历时 4 年,采用前后前(ABA)设计。第 0 年(基线)早课时间为 8:50,第 1、2 年(干预期)推迟至 10:00,第 3 年(回归期)恢复到 8:50。研究以全校学生为样本,采集学生健康状况(因病缺勤率)和学业表现(全国统考成绩)两项指标。结果显示:10 点上课两年后,学生患病率大幅下降逾 50%(p<0.0005,效应量 Cohen's d=1.07);改回 8:50 上课,患病率又反弹上升 30%(p<0.0005,Cohen's d=0.47),抵消了先前的改善效果。10 点上课还使全国统考中取得良好进步的学生比例提高了 12%(p<0.0005),相当于超出国家标准 20%。这些发现表明,将高中早课时间推迟到 10 点,能够显著降低学生患病率,大幅提高学习成绩。10 点这一时间较 8 点半更晚,或许更契合青少年昼夜节律推迟的生理特点,尤其适合晚睡型学生。这一举措几乎没有任何代价,却能产生可观效益。
340 万个现实世界的学习管理系统登录显示,大多数学生经历的社会时差与表现下降相关, Smarr & Schirmer 2018
个体内在生物钟节律与社会环境要求的错位,即社会时差(SJL),会导致学习和注意力下降。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全面评估不同时间安排导致的 SJL 对大群体学习表现的影响,更难以判断哪些个人会因此受到最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探索在线学习系统作为分析 SJL 影响的工具的潜力,我们以美国东北伊利诺伊大学 14894 名学生两年的登录数据为样本,研究了 SJL 对大样本群体整体学习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关注其对每个个体的具体影响。通过将个人日常活动节律与已知生物节律规律进行验证,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平均承受超过 30 分钟的 SJL,SJL 幅度越大,学业成绩就明显越差,生物节律偏晚的人群尤其容易受到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线学习记录可以用于描绘 SJL 在个人和群体层面的影响模式,有助于深入分析不同人群特征,为优化课程时间安排、最小化 SJL 对学习的负面影响提供决策参考。
全天的学业成绩:来自随机课程表的证据, Williams & Shapiro 2018
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学校课程时间安排如何影响学业成绩的认识。我们重点关注了三个与课程安排相关的因素:学生疲劳程度、授课时间以及教师授课安排。研究利用美国空军学院五个学年的随机排课数据进行分析,这所学校采用标准化的成绩评定规则,且不同课表结构差异明显。通过分析超过 18 万个学生-课程的学习结果,我们发现了连续上多门课导致学生出现认知疲劳的因果关系证据。即使是同一门课,仅因为之前课程安排的不同,学生的预期表现也可能相差高达 0.15 个标准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在下午的表现优于清晨。我们还注意到,教师重复授课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呈现的异质性效应表明,总体学习成绩的提升是有可能实现的。合理优化课程安排,其效果相当于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三分之一个标准差。重新规划学生的日常课表,是一项很有前景且可能成本较低的教育干预措施。
时序和学校时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预测学校的表现, Goldin et al 2020
大多数青少年的作息节律类型非常偏晚,而学校往往要求他们一大早就开始上课,这种时间错位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本研究考察了个人作息节律与学校早课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对象是 753 名阿根廷学生,他们被随机分配到早上(07:45)、下午(12:40)或晚上(17:20)开始上课。尽管学生的作息节律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早课时间,但这种适应并不足以完全抵消上学时段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于上午上学的学生,作息类型偏早的学生各科成绩都比偏晚的学生好,数学成绩的差异最为明显;(2)到了下午,作息节律早晚的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消失了;(3)作息偏晚的学生在晚上上课时表现更佳。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当学校作息时间与青少年的生物节律相匹配时,学习成绩就能得到提高。
以上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教育和学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