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2A5:主动沉浸的类型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45 👍 / 5 💬

返回目录:从 0 开始学外语:Refold 路线图(详细版)

在阶段 2,你目标是尽快在你首个领域内达到等级 5 的理解水平。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你有几样法宝:主动沉浸、被动收听和主动非沉浸学习。

正如之前提到的,主动沉浸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正在接触的内容中。主动沉浸是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活动。

许多学习者都有这样的疑问:在主动沉浸的过程中,我应该多久查一次字典?

这个问题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方面,你可以查阅每一个生词,力求百分百地理解内容。另一方面,你也可以什么都不查,任由语言自然地冲刷你的大脑。

我们建议,与其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不如把它们当作两个独立的练习来做。

任何带有阅读内容的媒体都可以用于精细沉浸或无阻沉浸。例如:

精细沉浸

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查阅一切,力求做到 100% 理解,这就是精细沉浸。像 LingQ、Language Learning with Netflix,还有 Lingopie 这样的工具,都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让你能方便地查词,以便尽量多地理解。

精细沉浸是从真实世界的内容中直接学习词汇和语法的强有力手段。你在沉浸的过程中,会尝试用查字典的方式,琢磨每个句子的意思。在这个琢磨过程中,你会用你的分析思维,拆解这门语言,努力去理解它。精细沉浸会积累一系列你的大脑稍后能够习得的显性知识。

一开始,你可能并不总是能弄清楚一个句子,这完全没问题!如果句子太难,或者有太多生词,那就跳过去,继续前进。最好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低垂的果实上。

无阻沉浸

精细沉浸对于学习词汇和语法固然有益,但对于语言习得来说,效果一般。每次打断沉浸状态去查词,你的潜意识就失去了内化语言、建立语感的机会。

另一种方法是无阻沉浸,让语言自然地冲刷你。你依然全神贯注,但不应频繁查词。偶尔查一下没关系,但要避免频繁中断你的沉浸状态。

无阻沉浸就是要你接受并习惯语言的模糊感。比如,看电视剧时,不必强求要懂每一句话。不要试图查找每一句不懂的台词。

无阻沉浸并不意味着要你快速前进。只要不打破沉浸的无阻感,就以你觉得舒服的速度前进。如果你在读漫画或小说,那就慢慢来,但对于那些一头雾水的句子,不必纠结,接受它们暂时不在你的理解范围内,然后继续前进。

无阻沉浸能培养出自动性:即不假思索地立即理解单词和结构。自动性依赖于潜意识。要培养自动性,你需要关闭你的分析思维,以便你的潜意识能充分接触到输入的语言。

大部分的语言习得,其实都是在无阻沉浸中完成的。你通过精细沉浸和主动非沉浸学习所积累的显性知识,会帮助你的潜意识更好地理解语言,并把你听到的词汇和你心中的抽象思维联系起来。

初学阶段,精细沉浸和无阻沉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但随着你对语言的掌握逐渐加深,你在精细沉浸中查词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感觉上它会越来越像无阻沉浸,最终两者会融为一体。

鱼与熊掌兼得

在阶段 2 的后半段,我们建议你同时沉浸于两种内容。一个是专为精细沉浸准备的,另一个则完全用于无阻沉浸。

选两个同一领域的内容很关键。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两种内容之间有尽可能多的语言交集,这样通过精细沉浸获得的显性知识,能在无阻沉浸中习得。

比如说,电视剧《Friends(老友记)》和《How I Met Your Mother(老爸老妈的浪漫史)》就是一对不错的搭配。两者都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情景喜剧,都发生在纽约,都属于浪漫喜剧。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老友记》进行精细沉浸,你能学到很多在《老爸老妈的浪漫史》进行无阻沉浸时也会用到的词汇。

精细沉浸要比无阻沉浸花费更多时间,所以你会比较早地看完其中一个系列。当你寻找新的无阻沉浸内容时,记得要限定范围,选一些与你之前看过的节目相似的内容。



上一篇:2A4:理解等级

下一篇:2A6:沉浸学习指南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LockXie,校对 Jarrett Ye
原文:Types of Active Immersion | Refold

专栏:外语习得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