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能考上好大学的人凭他的原生家庭和他的能力不需要好大学的教育这种说法对吗?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37 👍 / 0 💬

问题描述


对于考上好大学的寒门子弟不成立。

以下内容节选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为什么要选择容易考而且学费低的大学

对于同等能力的学生来说,相比在低门槛的大学接受教育,在高门槛的大学接受教育并不会带来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收入。

有些人被误导性的统计数据所迷惑。是的,确实哈佛(及其同类)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要高于菲奇堡州立大学(及其同类)毕业生。但请记住,那些去哈佛的人在一开始就和去菲奇堡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心态,认为他们应该进入能够被录取的门槛最高的学校,哈佛和其他类似的学校就能选拔到顶尖人才(按照通常定义的顶尖)。无论这些人上的是哪所学校,他们注定会在职业方面表现出色。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非常聪明且有上进心(其余的人的父母非常富有或出名)。

精英大学的普通毕业生在成年后的收入比非精英大学的普通毕业生多,并不能说明(或你的儿子或女儿)通过上精英大学就一定能赚更多的钱。唯一能够帮助回答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对比那些在最初学术能力和收入潜力上相等,但选择了声望水平不同的大学的学生。幸运的是,已经有这样的研究了;但这些研究依然鲜为人知。

2002 年,Stacy Berg Dale 和 Alan Krueger 发表了一项关于学生就读大学与其后收入之间关系的大规模研究,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具有可比的潜力。[1] 他们利用了 1972 年美国高中生全国纵向调查数据。他们有一部分研究关注那些至少申请并被至少一所精英大学和至少一所非精英大学录取的学生。之后,在这个群体中,他们比较了选择精英学校的人的成年收入,和选择非精英学校的人的成年收入,结果显示并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另一部分研究中,他们基于高中时期的学生信息,(比如 SAT 成绩)使用统计学手段保证学生收入潜力相同,并再次发现,具有相同初始潜力的学生,在收入方面基本上表现相当,无论他们所就读的大学声望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声望对成年收入影响的普遍结论中,有一个有趣的例外。这个例外是那些来自非常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对于这个群体,仅限这个群体,就读精英大学确实显著提高了他们的平均收入。也许,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上一所精英学校从多方面帮助他们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使他们在成年后获得更好的工作,获得比原先更高的收入。然而,对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大学生来说,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如果你恰好来自低收入家庭,且在高中期间成绩和 SAT 成绩优异,那么考虑其他许多条件之后,你可能需要听从常见建议,尽量进入你能够被录取的最有声望的学校。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声望最高的大学,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经济援助。如果你被哈佛录取了,而你的家庭没有钱支付学费,哈佛将承担你的所有费用。对你来说,哈佛可能不仅比菲奇堡州立大学提供更大的助力,而且可能还更便宜。

参考文献

[1] S. B. Dale & A. B. Krueger, "Estimating the payoff of attending a more selective colleg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7 (2002), 1491-1527.

对于美国总统或最高法院大法官不成立。

以下内容节选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大学录取竞争日益激烈:比你想知道的要多得多

对大学录取的过度焦虑是否合理?

Dale 和 Krueger 在 2011 年的研究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们以终身收入作为因变量。

研究结果总体表明,就读门槛更高的大学并不能带来显著优势。虽然哈佛大学的学生收入远高于普通大学的学生,但这完全可以解释为哈佛只录取最优秀的学生。在控制个人能力因素后,就读门槛更高的大学并不会带来更高的收入。

一项针对特定群体的深入研究发现,即使在考虑了学生原有能力的情况下,来自弱势背景的学生仍然能从就读顶尖大学中获得显著收益。具体而言,黑人、拉丁裔以及来自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学生,都能从被精英大学录取这一经历中受益。虽然该研究报告并未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做出推测,但有一种广为人知的观点认为,大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还在于帮助学生融入上流社会。这种融入过程包括学习上层阶级的行为准则、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建立高端人际网络。对于本就出身优越的学生来说,这些可能显得不那么重要,但对于其他背景的学生而言,这些经历可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流动机会。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大学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扮演了重要的信号角色,有助于求职者突破统计性歧视的障碍。研究表明,当雇主要求应聘者提供药物测试结果或犯罪记录时,黑人求职者往往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某些存在偏见的雇主倾向于对黑人群体持不恰当的负面假设(例如认为他们更可能有犯罪或吸毒问题)。因此,当黑人应聘者有机会证明自己并非如此时,实际上是帮助他们获得了与其他族裔应聘者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理,如果雇主一开始就对白人和亚裔应聘者的能力持积极看法,而对黑人和拉丁裔应聘者的能力存疑,那么来自知名大学的学历可能不会显著改变雇主对白人和亚裔的评价,但却可能大幅提升他们对黑人和拉丁裔应聘者能力的认可程度。

Dale 和 Krueger 的研究还发现,在他们所研究的 1976 年至 1989 年期间,大学教育的价值并未增长。

这是否意味着至少白人和亚裔可以不再为进入哪所大学而倍感焦虑?

那么,如果你想进入医学院或法学院呢?虽然我找不到同样严谨的研究,但为准医学生提供建议的网站告诉他们,本科就读的大学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对于有志成为律师的人来说,情况似乎也是如此。一如既往,关于研究生院的可靠数据仍然匮乏。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人脉广泛、举足轻重的人物又该怎么办?

这份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按政党划分的毕业于常春藤盟校的国会议员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

img

仅有约 8% 的国会议员毕业于常春藤盟校,考虑到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精英地位,这个比例低得令人吃惊。在民主党人中,这一趋势呈上升态势,但在共和党人中则保持不变。显然,这里存在 40-50 年的时间滞后,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知道今天的大学生未来当选国会议员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总的来说,这些数据看起来令人鼓舞。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学历背景几乎被常春藤盟校所主导。近五任总统无一例外都曾就读于常春藤盟校(克林顿虽然本科毕业于乔治城大学,但他的法学学位是在耶鲁大学获得的)。在现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中,除了 Clarence Thomas 之外,其他所有人的本科学历都来自常春藤盟校,而包括 Thomas 在内的全体大法官都在常春藤盟校获得了法学学位。然而,我们很难判断这一现象是源于这些人本就拥有卓越的能力,还是这些顶尖学府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科技企业家通常都曾就读于顶尖大学。然而,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暗示他们的成功更多源于自身的能力:许多人选择了中途辍学,这表明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学位所带来的社会认可,对他们而言都不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和拉里·埃里森都从顶级学府中途退学;埃隆·马斯克虽然完成了本科学业,但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程仅仅坚持了两天就选择退出。这些案例似乎表明,成功的科技企业家往往来自那些有能力进入顶尖大学的群体,但他们的成功并不一定得益于大学教育本身。

总的来说,除非一个人来自弱势群体,否则几乎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作为本科生就读于一所顶尖大学会对其长远发展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论的唯一例外可能是像总统或最高法院大法官这样的少数特殊职位。

这并不意味着选择一所优秀的研究生院就不重要了;事实上,相关研究表明,在许多学科领域,要成为大学教授几乎必须毕业于一所声誉卓著的研究生院。然而,对于本科院校的选择,似乎并不存在如此严格的要求。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