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政治光谱理论的又一次不成熟尝试

钻研人类记忆,探索复习算法。改善教育公平,践行自由学习。

49 👍 / 13 💬

当今大多数政治理论和哲学讨论都发源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而这些国家中,无论从人口规模还是政治影响力上,美国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用以美国为中心的视角来解读政治力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即便在学术著作中,我们也能看到「经济保守主义」这样的概念,它被理解为「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降低税收」等。但从「保守」的本意,即维持现状的角度来看,这些主张根本不能算作保守!之所以冠以「保守」之名,只是因为美国的政治保守派恰好支持这些政策。

要洞察所谓「左派」与「右派」的实质,我们首先应该思考:假如真的存在所谓的左派和右派,它们的核心理念分别是什么?但在像许多人那样简单地将世界划分为左右两派之前,我们有必要问一问:为什么非要分成两派?

不可否认,有些人已经习惯于用左右标准看待世界。面对「你认为自己属于右派还是左派」这样的问题,很多人脱口而出就能给出肯定的回答。而我个人却从未对此问题有过一个称心如意的答复。这就好比有人问我「你是喜欢咖啡还是酒?」(事实上我两样都不沾)。这类非此即彼的问题,要么假设人们只能在二者之间选其一,要么忽视了除此之外的更多选择。

但究竟有哪些类别呢?我们稍后再谈这个问题。

此前,人们试图从财富角度来解释政治光谱的差异。Scott Alexander 提出的「繁荣/生存」理论[1],或者 Robin Hanson 的类似理论,都强调了财富的重要作用:一个社会越富裕,就越倾向于「繁荣型/左派/狩猎型社会」。

但这一理论面临着一个难题:石油富国、人均 GDP 很高的阿拉伯国家。即便只看这些国家的富人阶层,我们也不会发现像瑞典那样强烈的「左派思潮」。同样,按照这一理论,随着个人财富增加,人们应该会变得更加左倾,但在美国,收入水平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显著。

这些理论之所以看起来有说服力,是因为从全球层面来看,财富水平与价值观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

Bryan Caplan 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左派反对市场,右派反对左派。他没有分析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价值观,而是直接描述了左右两派的特征。

人们针对左派和右派的分歧提出了许多看似有理的学说,比如:

左派重视平等,右派看重效率;
左派同情穷人,右派偏袒富人;
左派更加世俗,右派更加虔诚。

但在我看来,这些理论都过于学究气,试图从理性的角度来定义左右派。然而左右两派的意识形态根本不是从基本原则推演得出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左派之间、右派之间的凝聚力,源自心理和情感的共鸣,而不是逻辑和理论。

那么,我的看法是什么?

第一,左派从情感上反对市场经济。无论市场表现得多么出色,他们都不愿意说:「市场运作得很完美,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
第二,右派从情感上反对左派。就算在某些问题上与左派观点不谋而合,他们也不肯说:「左派的观点非常正确,批评他们完全是无理取闹。」

基于这个理论,作者反驳了 Scott Alexander 的社会正在日益左倾这一论调。他举例说明,苏联的解体、激进左派政党在贫穷国家更盛行、左派并非全然支持社会自由主义、一些议题(如堕胎)与该理论相悖。他还指出,左派和右派的定义可能会影响我们理论的说服力。

我的简化理论有意未能预测许多细节。为什么?因为 Scott 认为典型的左派特征——如「宗教自由、民主共和政府、薄弱的性别规范、最小的家庭价值观,以及高度强调教育和抽象思想」——已被历史上最具影响力、根深蒂固的左派所忽视或拒绝。Scott 个人认识的左派可能珍视他列出的项目。坦率地说,不过,斯科特个人认识的左派只是一个多样化和持久运动中一个时髦的子集。

何谓左?何谓右?

Scott Alexander 的理论,应该符合什么样的事实?

1) 为什么两大意识形态会将看似毫不相干的政治主张捆绑在一起?比如,为什么在现实中,倡导自由贸易的人往往也偏好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为什么关心环境保护的人同时也拥护女权主义,而不赞成教育券制度?

2) 为什么纵观不同时代和文化,两大意识形态在整体上表现得如此稳定,以至于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指出,托利党比辉格党更趋保守,古代雅典比斯巴达更重自由?更进一步,为什么它们似乎与大脑中特定的神经模式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以至于神经学家仅凭借检测大脑结构,就能以 83% 的准确率推断出个体的政治立场?

3) 为什么这些政治理念与道德取向、审美偏好乃至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度如此之高?

4) 最初的问题是:假以足够长的时间任其自然发展,为什么左派思潮往往能战胜右派,并一点点推动奥维顿之窗向左移动,直至催生出新的左派和右派?

我对这种观点有所保留,因为第一点并不完全正确。现实中存在着自由意志主义者、Vox 左派、社会正义战士左派、保守派、另类右派、法西斯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等多个政治团体,它们之间有着显著差异。只有当一个人完全沉浸在一维政治思维中,以至于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分歧时,才会觉得这些团体能够整齐划一地归入同一条线上。

第二点可能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只是一种可得性偏差。我们往往认为雅典人是开明的哲学家,斯巴达人是善战的武士,但实际上,奴隶制在这两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而且在斯巴达,女性似乎比其他地方拥有更多自由。此外,相比雅典人,斯巴达人对商业贸易的开放程度也较低。

斯巴达或许代表了一种为生存和扩张而优化的社会形态,而雅典则不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能简单对应到当代的左派和右派之分。如果片面地把追求生存的社会定义为右派,把追求发展的社会定义为左派,就无法解释现代美国语境下,社会保守但经济自由的右派,和社会开放但主张经济干预的左派之间的分野了。按照这种二分标准,经济左倾的斯巴达反而更接近美国意义上的左派。归根结底,用一维思维来看待政治光谱,本身就过于简单化,无法反映政治立场的复杂多元,也容易导致误判。

第三点看似难以评估,文章也没有展开讨论。比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纳粹德国推崇的艺术风格,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相似之处。

第四点的说法并不准确。更准确地说,自由主义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它与 Scott 提到的辉格理论更加接近,而非左派。(除非把自由主义等同于左派!)

文章具体论述了左右派在以下问题上的对立观点:

这段话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对,一切似乎都能说得通了……」但当我们将共产主义者或自由主义者纳入考量时,又觉得不太合适。中央计划曾是前苏联和纳粹德国时期的重要议题。它在当时西方的进步精英中也颇受欢迎,而这些精英同时还赞同优生学,以及歧视女性、移民、残障人士和有色人种的政策。这些人也笃信宗教。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解释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更要深入剖析上个世纪的进步主义思潮。

我有一个尚未成熟的解释,虽然我本人并不完全赞同:左派的共通点在于功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曾有一番臭名昭著的言论:如果苏联的乌托邦理想成为现实,那么哪怕牺牲两千万甚至一千五百万人的生命也是正当的。与之类似,过去的进步主义者和当今 Vox 网站的智库专家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笃信自己所倡导的理念服务于更高的利益。因此,昔日的优生学家和今天的智库专家之间的分歧,更多体现在经验认知而非价值观念上。那么,右派阵营的共性又是什么?或许是对国家利益的重视,然而这一点似乎也广泛存在于进步主义者之中,但当代理性主义的左派未必认同。

自由市场主义?这似乎并不适用于特朗普或特蕾莎•梅。在市场问题上,右派人士似乎更倾向于保守主义:维持现状。他们提出的一些边缘政策或多或少会支持自由市场。纳粹分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私有财产和相对独立的市场,同时打压工会。这并非真正的自由市场,而是支持商业利益,或者说,支持任何有助于持续生产四号坦克的政策。

或许,右派人士也是功利主义者?我对此表示怀疑。诚然,从功利主义出发,有时也能得出一些看似「右派」的主张,如提高生育率(可能通过禁止堕胎或限制避孕措施的获取)。社会保守主义确实找到了一些功利主义的辩护者。但功利主义似乎并不是我们寻求的右派定义。

下面是另一个不成熟的解释,仅仅基于语义学:右派意味着维持现状,左派意味着改变现状。按照这种定义,西方国家从共产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就成了左派行为,斯大林就成了一个极端的右派,在瑞典,自由意志主义者就成了左派,社会民主主义者就成了右派。


我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以及与之相符的事实依据。

这些事实不仅包括 Scott Alexander 已经描述的美国共和党人(A 组)和民主党人(B 组)的一些特点,还有以下几点:

由此,我提出自己的理论:政治意识形态由三个维度决定。

第一个维度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大致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强烈反对胁迫和暴力,推崇法治、公民权利、言论自由等。自由主义关注个体而非国家,理想的自由主义社会是一个人人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和谐共处而不伤害他人的乌托邦。

非自由主义并不认为每个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而是更倾向于关注群体或国家层面的利益。在这种观点下,权利不是个人固有的、由国家认可的,而是由国家创设和赋予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福祉。社会应该有某种共同的目标,人们不应仅仅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应该为某种被视为崇高的事业着想,超越个人利益。

第二个维度是保守主义-进步主义(情绪取向)

保守主义在这里意味着担心社会可能会崩溃,认为合作是困难的,信任难以建立却易于失去。保守主义者谨记制度是由人组成的,倾向于对现状进行小幅度的渐进式改变,而不是大刀阔斧的变革,无论预期结果如何。

与之相对,进步主义者则看到了改变和进步的机遇。他们认为合作很容易,人人都值得信赖。如果有可能带来改善的重大变革,为什么不去尝试呢?进步主义者相信,事情一直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会持续下去。

第三个维度是自愿主义-非自愿主义(强制手段)

自愿主义者主张让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是强迫他们,无论他们是否应该这样做。例如,一个自愿主义的保守派可能认为同性恋婚姻是错误的,但他不会支持禁止它。而一个非自愿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则更倾向于强制富人向穷人提供帮助。

通过这三个维度,我们可以解释大多数政治派别的主张和立场。这一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政治观点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而加深对政治思想多样性的认识。

拿纳粹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来说吧。他们对人民的强制性控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意识形态取向却大相径庭。两者都站在反自由主义一边(纳粹主义歧视其他民族,共产主义歧视资产阶级),其中纳粹主义比共产主义更加反自由。然而,从变革世界的进步性来看,两者如出一辙。它们都憧憬彻底改造现有秩序,并乐观地认为这一宏伟蓝图指日可待。

我们不妨将社会民主主义者与自由意志主义者做一比较。他们都信奉自由主义理念,但社会民主主义者更倾向于用强制手段来推行。这两大阵营中都存在保守派和进步派。保守派自由意志主义者,如 David Friedman、Bryan Caplan 等公共选择理论家,相对更关注强制的负面影响;进步派自由意志主义者,如 Matt Zwolinski 和 Jason Brennan,则更看重自愿主义的优点。只有在进步自由意志主义者中,我们才能看到有人以理想理论的框架讨论自由意志主义(如 Brenann 的《为什么不选择资本主义》)。进步社会民主主义者倾向于支持全民基本收入之类的政策,保守社会民主主义者则主张对现有制度进行小幅调整,并强调我们的艰难奋斗史。几年前,保守社会民主主义者还在嘲笑全民基本收入倡导者的乌托邦幻想,而进步社会民主主义者则乐于就此展开开放讨论。

新反动主义和纳粹主义有何不同?关键在于强制手段的运用。它们有着共同的民族主义(反自由主义)偏见和进步主义世界观。新反动主义希望通过大刀阔斧的变革来改变现状,使之回归传统。但纳粹分子想用武力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另类右派分子则声称要通过行使排斥权来「自愿」地达成目的。

Scott Alexander 和我本人都相当自由主义,在强制性方面也相对较低,但他比我略微更倾向保守。他是那篇现已成为经典的《摩洛克沉思录》的作者,该文以优美的笔触阐释了协调问题;而我则写了一篇(知名度要低得多、文笔也逊色不少的)文章《斩杀 Alexander 的摩洛克》,论证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

这个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处于中间位置。美国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在自由主义程度、推行理念的决心以及对未来的乐观程度方面都处于中间水平,保守派理所当然地更偏向保守一些,而民主党人则更偏向进步一些。

实际上,他们可能在自由主义程度和使用强制手段的意愿上不分伯仲,两党最大的分歧或许只是情绪、对政客的信任度,以及对政府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看法。

这与其他光谱理论形成了对比,那些理论往往设定一个从一极到另一极的明确轴线。在处理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问题上,繁荣/生存理论(或 Robin Hanson 的理论)会碰壁,而我的理论则不会。

但可能有人会说:那些理论至少在试图寻找共同的解释,甚至做出预测。你的理论就像 Caplan 的理论一样:仅仅描述了现状。不错,这个评价很中肯。

那么,我们能为这个模型增添一些预测性的内容吗?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

纵观人类历史,总有些人乐于接受新事物,另一些人则更加保守。进步派和保守派之争由此产生,成为社会矛盾的永恒主题。随着 Flynn 效应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自由开放。至于强制手段问题,情况则更加复杂:那些睿智之士通常秉持自由主义理念,但在通过国家力量推行自由的力度上却存在分歧,无论他们是进步派还是保守派。可以说,政治斗争的焦点正从自由与专制之争逐渐转移到强制程度的高低之辩。

这一理论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你那些高智商朋友大都推崇自由主义,但在其他方面各有差异。当前精英阶层的政治光谱呈现出二维分布(非自由主义象限几乎空白),具体包括主张政府干预的 Vox 左派(进步、高强制)、左派自由意志论者(进步、低强制)、右派自由意志主义者(保守、低强制),以及少数提倡新加坡式国家家长制的人士(保守、高强制)。

这个理论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漏洞(比如波兰这样一个高智商且十分传统的社会,就不符合该理论),但我认为,相较于上述其他理论,它更贴近现实,更能解释现实世界的种种变化。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opus、校对 Jarrett Ye
原文:Nintil - Yet another half-baked theory of the political spectrum

参考

1. 政治光谱的繁荣/生存理论 ./705043219.html

专栏:常青笔记 & 知识工作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