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本身。高考的本意是筛选,但是应试教育就是钻筛选制度的空子。
应试教育起源于哪里?恰恰就是中国。私塾、书院就是应试教育的传统形式。读四书五经、学八股文,对处理公务能有多大用处?但是科举要考,所以就教这些。与其搞懂圣贤的大智慧,不如摸清考官的偏好、出题的规律。这就是应试教育。
现在的补习机构就是私塾和书院的现代形式。我高三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请假不来学校,因为家里给他们报了好多一对一和小班课,专门针对考试进行应试技巧训练,将他们父母的财富转换为他们自己的考试成绩,然后换取文凭以及对应的资源分配权。在这个过程中,应试教育实现了代际间权力的直接传递,筛选才能变成了筛选财富。
为什么教材越编越薄,考试越考越偏?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原因就很显然了:这样才能提高应试教育的效率,让大部分人钻不了空子,以提高一小部分钻空子的人的相对优势。
至于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那就复杂多了。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 绝大部分有钱有权的人不会拒绝这样的诱惑:运用财富权力,让孩子获得不正当优势。
- 考试本就身存在漏洞,可以在不提高实际能力的情况下,通过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分数。
- 缺乏其他衡量能力的方式,使得文凭被过度依赖,从而让应试教育的诱惑进一步提高。
除此之外,老生常谈的问题(不一定和应试教育直接相关)还有:
- 不统一的试卷和分省招生本身就不公平
- 考察的内容与社会生产脱节
- 用单一的分数的反映学生能力
- 不把学生当人看的高压管理
- 不符合青少年生理规律的作息安排
- 违背脑科学的的教学方式
- 等等
欲了解更多,请见:
Thoughts Memo:学校教育的问题Thoughts Memo:教育和学习无关Thoughts Memo:文凭的终结 - 保罗•格雷厄姆(硅谷创业教父)Thoughts Memo:摒弃应试思维 - 保罗•格雷厄姆(硅谷创业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