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书上写的内容都理解,但是合上书想不起来它说了啥,还是得死记硬背。。。
你的理解是真理解吗?如果你真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每个措辞的选择、句子的结构和整体的含义,你合上书会想不起来它说了啥吗?
知名量子物理学家 Michael Nielsen 分享了他如何用 Anki 来背书的经验。我简要总结一下:
- 分析作者为什么选择特定的词语,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文本的整体效果。
- 设计能够促进深入理解的问题,引导自己思考作者的用词选择、段落结构等方面。
- 当记忆出现错误时,不要简单地纠正,而是要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 尝试思考如何改进文本,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
- 使用 Anki 来把这些问题和相应的答案加载到自己的长期记忆中。
他自己的文章里面结合了背诵三篇文章的案例,结合着看效果更好。
如果你感兴趣,不妨继续阅读。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运用记忆系统背诵文章段落》
最近,我尝试借助一种记忆系统来帮助自己背诵几段我深爱的文字。我从我最为推崇的一篇文章——卡尔·萨根那篇脍炙人口的《暗淡蓝点》着手。这次体验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满足感,并因此记住了其他几段文字,包括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以及 Wendell Berry 的诗作《大自然的安宁》。
本文记录了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和感悟。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我绝非在宣称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也不是说我采用的方法就是最佳的,甚至可能算不上特别出色。我很清楚,在这类记忆技能方面,有许多人比我强得多,他们无疑掌握着一些我尚未了解的有效技巧[1]。尽管如此,我希望这些笔记能够为一些好奇的读者提供些许启发,也许还能激发他们展开相关的探索。
我假设你已经熟悉记忆系统的使用方法。我个人使用 Anki——当然还有许多类似的记忆系统,我认为它们的效果大致相当[2]。我已经在多篇文章[1][2][3][4][5]中详细讨论过我使用记忆系统的经验:如果你对记忆系统不太了解,这里有一篇入门介绍[6]。正如我在那篇文章中所说,记忆系统「让记忆成为一种选择」,换句话说,你不必将是否记住某事交给运气,而是可以确保自己几乎百分之百能记住;你只需决定要记住某事,系统就会确保这一点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这种将记忆视为选择的理念是否可以扩展到整段文本。答案是一个有条件的「是」。这个条件源于两个原因。首先,也是最现实的原因,我进行这个实验才一个月左右:我在一年或五年后的熟练程度还有待观察。其次,记忆系统发挥的作用与我最初的预期不同。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虽然它确实帮助了记忆,但它并不像在更传统的记忆系统使用中那样起决定性作用。相反,它的作用在于帮助我加深对段落的理解;在这一点上,它表现得相当出色。
为便于后文参照,请允许我完整引用我铭记于心的三段文字——《暗淡蓝点》,《葛底斯堡演说》和《大自然的安宁》。你可以选择略读其中一段或全部,但我认为这三段文字都美得令人心醉神迷,值得仔细品读。当然,如果我不这么认为的话,我也不会花时间去记忆它们!
关于《暗淡蓝点》,有一个有助于理解的背景:Carl Sagan 在描述旅行者号航天器拍摄的一张著名的地球照片。在这张照片中,地球距离如此遥远,以至于只呈现为一个微小的光点:
以下是这段文字:
从这个遥远的角度看,地球可能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对我们而言,这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再次凝望那个点吧。那里,是此处。那里,是家园。那里,是我们。在那上面,存在着你所爱的每个人,你认识的每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个人,以及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在那里度过了一生。我们所有的欢乐与苦难的总和,数千种笃信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位猎人与采集者,每一位英雄与懦夫,每一位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位帝王与农夫,每一对坠入爱河的年轻恋人,每一位父亲与母亲,怀抱希望的孩童,发明家与探索者,每一位道德的传授者,每一位腐败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每一位「最高领袖」,我们物种历史上的每一位圣人与罪人——都生活在那里,生活在一粒悬浮于阳光中的尘埃之上。
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舞台上的一个小小角落。想想那些将相帝王,他们洒下的滔滔血河,只为在荣耀与凯旋中,短暂地统治这个微尘的一小部分。想想这个像素上某一角落的居民,对另一个几乎难以分辨的角落的居民所施加的无尽残酷。他们是如此频繁地误解彼此,如此渴望相互残杀,如此狂热地仇恨着。
我们的矜持自傲,想象中的自我重要,以为在宇宙中占据特权地位的妄想,都被这苍白的光点无情挑战。我们的星球不过是浩瀚宇宙黑暗中一个孤独的斑点。在这无垠的广袤里,我们如此微不足道,看不到丝毫迹象表明会有外力来拯救我们于自身。
地球,是我们迄今所知唯一孕育生命的世界。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物种别无他处可去。造访他乡,或许可以。定居异土,尚且不能。无论喜欢与否,此刻,地球就是我们坚守的地方。
有人说过,天文学是一种令人谦卑并塑造品格的经历。或许没有什么比这张遥远的、关于我们渺小世界的图像,更能证明人类自负的愚蠢。对我来说,它强调了我们有责任更友善地对待彼此,并保护和珍惜这暗淡的蓝点——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下面是举世闻名的葛底斯堡演说。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讲有几个不同的版本。我们这里采用的是被永久镌刻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的墙上的「布利斯」版本,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版本: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父辈们在这块陆地上建起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并献身于人人生而平等的命题。
如今,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考验着那个国家,或任何有此信仰和主张的国家,能否长久地存续下去。 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伟大战场上相遇,为了使那一国家得以存续,我们将在这片战场上找到我们最后的安息之地,——那些为此而死去的人已经这么做了,——这对我们而言是恰当的,也是适宜的。
然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在此祭奠,我们无法在此奉献,我们无法使这片土地得以神圣化;那些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曾在此拼搏过的,已经使它神圣化,而这一意义是我们乏弱的力量远远不能有所增减的。 世界不会注意到,也不会长久地记住我们在这儿说过什么,但它绝不会忘记那些人曾在这儿做过什么。 虽然大业尚未完竟,但那些为此奋斗过的烈士们已使这一事业进入了最后的成熟阶段,无疑,我们这活着的人应当继续投身于这一事业。 我们应当投身于那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从那些为此投入了全部热忱的逝者那里,我们将获得更多的热忱;我们将不会,绝不会使那些为此献出生命的人白白献出生命;我们将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庇佑下,从自由里获得新生;而那一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的政府,也绝不会从这片土地上消亡。
最后是 Wendell Berry 的诗作《大自然的安宁》:
当我对世界的绝望与日俱增,一点点动静就会让我在夜晚惊醒,担心我和孩子们未来的人生,我就会走出去,在湖畔躺下,美丽的林鸭栖息在湖面,巨大的苍鹭在觅食。我融入大自然的安宁,这里的生灵不会用未来的忧伤虚掷生命。我置身于宁静的水畔,感到头顶白天看不见的星星在熠熠期待。一时间,我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获得了自由。
背景过程与观察
让我分享一下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背景观察。在下一部分,我会讨论更宏观的视角。
不要随意使用提示——续写式的完形填空:我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犯了不少错误。我最初采用的方法,可能也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在一种提示-续写的格式中使用完形填空。例如,我会设计这样的完形填空题:「问:再次凝望那个点吧。____。____。____。」,答案是:「答:那里,是此处。那里,是家园。那里,是我们。」有时候,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会使用单个短语:「问:在那上面,存在着你所爱的每个人,你认识的每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个人,____,____」;「答:以及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在那里度过了一生」。
你可以用一种机械化的方式将《暗淡蓝点》的整篇文章转换成 Anki 记忆卡片:每张卡片的正面是一个提示性的短语或句子,背面则是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短语或句子作为答案。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而且根据我的实验,它确实能够发挥作用。然而,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却显得乏味且进展缓慢。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当我在复习时答错了问题,我常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究竟错在哪里。理想情况下,我应该能够清楚地指出自己的错误,但实际上并非总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反馈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我发现,记忆系统中的问题最好是非常精准的——通常是简短而具体的——这样当你答错时,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种清晰的反馈能够帮助你快速学习。而对于那些又长又复杂的填空题,出错的可能性太多,难以准确定位问题所在。
这种情况促使我尝试使用非常简短的填空题,例如:「问:再次凝望那个点吧。____」;「答:那里,是此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非常明确的反馈。但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个错误。这就像试图通过研究 3x3 像素的小方块来理解毕加索的画作一样——无法看到全貌。结果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使我与我所喜爱的文章段落渐行渐远。因此,尽管机械式的填空删除方法看似诱人,我最终意识到,仅在非常有限和特定的情况下使用填空会更加有效(下文将给出多个例子)。
基本原则:寻找 (a) 既能制作成优质的 Anki 卡片,(b) 又能最大程度深化对文章理解的问题:这是我发现的最实用的通用原则,我在这些笔记中提供的几乎所有例子都遵循这一原则。让我举三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林肯提到要将战场的一部分奉献为「为了使那一国家得以存续,我们将在这片战场上找到我们最后的安息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以及整个演讲中,他始终没有区分北方和南方的士兵。针对这一点,我添加了几个引发思考的问题,例如:
「问: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林肯没有明确区分北方和南方的士兵。他声称所有士兵都是『为使[美利坚合众国]得以存续』。南方的士兵是否也认为自己是为此而战?」「答:几乎可以肯定不是。」
这张卡片揭示了一个有价值的洞见。然而,它并不完美,因为我倾向于避免使用是非题或更糟糕的模棱两可的答案[3],如「几乎可以肯定不是」。我发现在复习时难以深入思考这类问题。通常,问题和答案越具体、越有意义,Anki 卡片的质量就越高。当我不得不添加是非题时,我会设定一个规则:至少再添加一个(通常是几个)能引发更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在这个例子中[4]:
「问:南方士兵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在『为使[美利坚合众国]得以存续』。那么,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林肯暗示他们确实如此,这种说法又如何是正确的呢?」「答:这很可能是林肯个人对他们牺牲的诠释,同时他也试图让其他人接受这种理解。」
再举一个例子,在《暗淡蓝点》中,Sagan 写道「数千种笃信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这个片段的多个方面引发了我的思考。起初,「经济学说」似乎与其他两个概念不太协调,尤其是与「宗教」相比。虽然有人有时会批评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如同宗教一般,但这种批评通常较为肤浅。我开始思考 Sagan 是否在传达一些我未能领会的更深层含义。经过深思,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尽管有时可能看似并非如此,但人类对这三者都拥有相当大的主导权。因此,我添加了这样一张 Anki 记忆卡片:
「问:在『数千种笃信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之间,有什么重要的共同点?」 「答:我们可以选择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它们都是受人类主导的领域。」
这种思考方式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经济系统」是否比「经济学说」更加贴切?于是我又添加了一张卡片:
「问:如何改进『数千种笃信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中的『经济学说』这一表述?」「答:将其改为『经济系统』。」
「问:为什么我认为用『经济系统』比『经济学说』更恰当?」;对于这个问题,我刻意没有给出固定答案,因为我希望每次思考时都能有新的感悟。这个问题并不存在标准答案。实际上,我甚至不能确定自己日后是否会始终坚持这种观点!目前,我的看法是:现实中的经济系统(而非理想化的概念)才是真正影响我们生活的根本因素。
尽管如此,在朗诵原文时,我并不会将 Sagan 的「经济学说」改为「经济系统」。但我脑海中常会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这里用『经济系统』会更贴切些。」我发现,正是这种思考让我更容易记住《暗淡蓝点》这篇文章。每当我读到 Sagan 的原话时,心中暗想「用『系统』会更好!」这种微妙的触动反而加深了我的记忆。当然,你可能持不同看法!也许你认为「经济学说」更合适,或者你更喜欢「学说」与「宗教」之间的呼应。这都无可厚非——事实上,这种思考本身就是很好的记忆卡片素材。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使用「经济系统」这个表述。
理解那些不易察觉的措辞选择:我记忆中的所有文段都包含了许多起初看来并不明显的措辞选择。然而,经过更深入的思考,往往能发现这些选择的妙处:
「问:Sagan 使用『想想那些将相帝王,他们洒下的滔滔血河』而非『帝王将相』有什么好处?」
「答:这种表达从具体的因素(将相)过渡到更抽象的因素(帝王和国家权力)。」
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这个话题:
「问:Sagan 提到的『想想那些将相帝王,他们洒下的滔滔血河』如何与现代社会产生联系?」
「答:使用『帝王』这个古老词汇,暗示我们去思考:这种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也适用于现代政府。」
再举一例,我有时会错误地回忆《暗淡蓝点》中的一句话:「对我来说,它强调了我们有责任更友善地对待彼此」,而 Sagan。实际使用的是「责任」而非「需要」。诚然,「需要」这个词有其优点:它更简短、更朴素,而且几乎承载着相同的意义。我仔细权衡了这两种选择的优劣,并补充了以下内容:
「问:相比『对我来说,它强调了我们需要更友善地对待彼此』,使用『对我来说,它强调了我们有责任更友善地对待彼此』有何优势?」「答:我特意将答案留白,作为一个挑战,让人每次都能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这些对个别词语的探讨看似吹毛求疵:究竟使用「需要」还是「责任」,真的那么重要吗?就单个案例而言,答案往往是「没那么重要」。从整体来看,我认为这一点极其关键。在优秀的写作中,每个词都经过深思熟虑,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在这些词语的选择中,往往蕴藏着不易察觉的细微内涵,即便是博学的读者也可能不会立刻察觉。深入理解这些选择背后的逻辑,可以帮助你更透彻地领会作者的思路。此外,实践证明,关注单个词语的问题反而能更容易记住它们。
从错误中汲取洞察: 正如先前例子所示,每当我在背诵中出错或遇到困难,都会引发我的反思:我是否真正理解了这段内容?我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通常,问题并非出在记忆力上,而是我对内容的理解不如原作者透彻。举个例子,在测试自己关于《暗淡蓝点》的记忆时,我有时会用「他们所有的欢乐与苦难的总和」这个短语,而 Sagan 使用的是「我们的」而非「他们的」。Sagan 的选择无疑更为恰当 —— 它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体会到文字所传达的人类共同情感。于是,我在 Anki 中添加了一个问题:
「问:『____所有的欢乐与苦难的总和』:为什么用『我们』比『他们』更好?」
「答:因为作者在讨论人类,使用『我们』能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共同的人性」
总的来说,同义词经常引发这类问题。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其中提到考验着那个国家,或任何有此信仰和主张的国家,「能否长久地存续下去」。我们可以将其略微缩短为「能否长存」。通常情况下,我会倾向于使用更简洁的表达。但经过深思熟虑后,我认为「长久地存续下去」比「能否长存」更为贴切。它更强调「存续」这个概念,这正是听众应该关注的重点。同样,我们可以轻松地围绕这个话题创建 Anki 问题。
这些文本结构巧妙,作者在多处的处理都超越了我最初的想法,这种高水准实属意料之中。更让人欣喜的是,随着我逐渐领悟作者的匠心独运,朗读这些段落的体验变得越来越丰富,让我有机会细细品味作者在写作中的种种精妙安排。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这远不止是简单的文本记忆。这是一段深入理解文本背后思想的旅程。伟大的文本绝非文字的堆砌,而是非凡洞察力的结晶与表达。真正的任务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去领会林肯、Sagan 等人的思想精髓。探寻他们写下这些文字背后的缘由。从这个角度看,记忆只是一种工具,它促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产生文本的思考过程,也检验着这种理解。归根结底,我们追求的是将一种视角内化于心,在这种视角下,文本变得浑然天成,仿佛是从内心「自然流露」的话语。
这些笔记的标题和框架以记忆为重点,这也正是我最初开展这个项目时的思路。不过反思之下,这样的框架似乎并不十分恰当:因为这项工作的本质是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伟大的文本。因此,目前的标题和框架让我感到些许不安——也许改为「运用记忆系统来消化文章段落」会更准确。然而,这些毕竟只是笔记,记录了我在这个过程中的部分思考。或许未来某天,我能以更成熟的视角重新梳理这些内容!
改进: 我还发现,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另一种有效方式。举个例子,Sagan 曾写道:「或许没有什么比这张遥远的、关于我们渺小世界的图像,更能证明人类自负的愚蠢。」这句话本身已经很精彩,但我认为用「显现」(illustration)替换「证明」(demonstration)会更加贴切。为此,我又增加了几个相关的问题:
「问:如何改进 Sagan 的这句话:『或许没有什么比这张遥远的、关于我们渺小世界的图像,更能证明人类自负的愚蠢』?」
「答:或许没有什么比这张遥远的、关于我们渺小世界的图像,更能显现人类自负的愚蠢。」
「问:为什么在 Sagan 的这句话中,『显现』(illustration)比『证明』(demonstration)更恰当:『或许没有什么比这张遥远的、关于我们渺小世界的图像,更能显现人类自负的愚蠢』?」
「答:『证明』(demonstration)通常暗示有一个实施证明的主体,但在这里显然并不需要这样的含义」
这些段落写得如此精彩,几乎难以找到提升的余地。虽然我发现的改进大多只是些微小之处,但我认为花时间寻找这些细节既有意义又有趣。当你朗读这段文字时,不仅能感受到愉悦与兴奋,还能在心中思索如何让它更臻完善。我要再次强调:这是一种深化你与文本之间联系的方式。
这种练习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精心构建过程。在尝试改进不同作品时,我发现《暗淡蓝点》和《大自然的安宁》颇具挑战性。而葛底斯堡演说虽然是一篇非凡的作品,却相对容易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我认为,这或许是因为演说中蕴含的是林肯多年深思熟虑的思想精华,但文本本身可能是仓促完成的。至于《大自然的安宁》,这首诗几乎难以改进——唯一明显的瑕疵在于「我置身于宁静的水畔,感到头顶白天看不见的星星在熠熠期待」这一行。我还注意到 Berry 的诗句特别容易记忆。这让我思考:也许一篇作品写得越好就越容易记住,因为每个词都经过精心挑选,承载着丰富的含义,最终形成了一个紧凑而趋于完美的表述。
特别注重开头:我发现这些段落的开头特别难处理,为此我花了大量精力,构思了许多问题:
「问:《暗淡蓝点》段落的首个词是什么?」
「答:从」
「问:《暗淡蓝点》段落的开篇短语是什么?」
「答:从这个遥远的角度看……」
「问:当《暗淡蓝点》段落开始时,你应该想象自己在观看什么?」
「答:[前文提到的图像,此处不再重复]」
「问:《暗淡蓝点》段落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答:从这个遥远的角度看,地球可能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诚然,有些文章的开头如此脍炙人口,以至于不存在任何问题。例如葛底斯堡演说,我已经听过「八十七年前…」无数次,以至于它不需要任何修饰。然而,这句话的后半部分确实从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中获益良多。我增加了一些问题,涉及「父辈」(fathers)一词的性别倾向(我猜如今我们会用「先辈」(forebears)或类似的词);关于「在这块陆地上」(on this continent)的冗余性;关于独特的动词选择(「孕育」(conceived)和「献身」(dedicated));关于林肯使用数学术语(「命题」(the proposition));以及他选择强调的美国建国的特定方面(自由,尤其是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以及这些如何与奴隶制问题相呼应。我没有精确计数,但总共我大约有十几个关于这个开场白的问题。
让我们重新聚焦于《暗淡蓝点》,我想提到另一个因词语选择不确定而产生的问题[5]:
「问:在『从这个遥远的角度看,地球可能(might)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句话中,选用『might』而非『may』是否有特殊考虑?」
「答:这两种用法都可以接受。不过,『might』给人一种更加含蓄和疏离的感觉,这与 Sagan 后续采用的语气更为贴合。」
总的来说,对于这类细节,我并不过分纠结于是否「绝对正确」。真正重要的是要达到一种境界,不仅能流畅表达,更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当我开始强烈感受到这一点时,就不再过分关注细微的差异,尽管我仍会将其视为激发好奇心和获得更深洞察的契机。说到这里:
放过标点符号:我完全不在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实际上,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原文段落与我上面的 Anki 问题答案之间存在各种不一致。归根结底,标点符号并不是我特别关注的意义层面。事实上,只要目标不是成为一台录音机,而是要消化吸收文章精华以便在自己的思考中运用,那么找到表达个人见解的方式就很有帮助。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节奏、标点和措辞,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
高层次观察: 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增加了越来越多高层次的观察,通常从多个角度出发。让我举几个例子:
问:《暗淡蓝点》这段文字假定读者在看什么?
答:暗淡蓝点的图像!
问:为什么我认为林肯在撰写葛底斯堡演说时可能有些仓促?
答:演讲的后半部分在结构上明显不如前半部分精心安排,用词也显得不够优雅。
问:能举个例子说明葛底斯堡演说的后半部分给人仓促之感吗?
答:比如反复使用「应当」(rather)和「热忱」(devotion)这样的词,显得不够优雅,还有一些本可以轻易删去的词语和短语。
问:请注意《大自然的安宁》这首诗的三段式结构,它描述了:(1)作者面临的一种困扰;(2)应对这种困扰的行动;(3)该行动带来的结果(「我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获得了自由」)。
答:[无需回答,这只是一个引发思考的提示]
当然,提出这种高层次的问题是一项开放性的任务。它源于好奇心,源于相信在作者的思考中蕴含着丰富的发现。我在这里只是简单提及,但这可能是整个过程中最有收获的部分。
记忆的整个过程
我一直在描述记忆过程的各个细节。现在我想从宏观角度谈谈整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是按顺序描述的,但实际操作时我会在各个步骤之间来回切换。此外,这并不(完全)是我用于记忆第一段文字(《暗淡蓝点》)的过程,而是我在记忆多个段落的过程中逐步演变而来的。
- 条件允许时,我会先找到段落的精彩录音,反复聆听几遍。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优秀朗读者的语调为文本增添了大量额外信息,就像歌曲的伴奏使记忆歌词变得更容易一样。例如,Carl Sagan 朗读《暗淡蓝点》、Gregory Peck 朗读《葛底斯堡演说》,以及Wendell Berry 朗诵《大自然的安宁》。这三个录音我都觉得极其有帮助。
- 我会每次专注于几个句子,选取一个短语,然后学习用它来引出下一个短语,逐步构建更长的内容块。比如,我会先记住「从这个遥远的角度看……」,然后学会接上「……地球可能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接着,我会继续完善为:「但对我们而言,这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再进一步延伸为:「再次凝望那个点吧。那里,是此处。那里,是家园。那里,是我们。」如此往复,我会不断组合这些短语,直到能够连贯地记忆 5 到 10 个这样的短语,大约 100 个左右的单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 10 分钟,通常让人感到很有成就感,而且不会觉得枯燥。虽然这种记忆可能不会长久保持,但我正在逐步熟悉文本,这是一个预备记忆或部分记忆的阶段。
- 完成上述步骤后,我会开始进行之前提到的局部分析。我会特别注意那些令人意外的词语选择,思考作者为何如此用词。同时,我也会关注那些出人意料的语义表达,甚至思考哪些地方我可能会有不同的措辞(没错,我确实会这么想!)。这些观察都是制作 Anki 记忆卡片的绝佳素材。随着对文章理解的逐步加深,我还会不断添加一些更高层次的要点。
- 如果精力允许,我会继续分析下一组 5 到 10 个短语,采用相似的方法,对这一部分重复前面的步骤 2 和 3。
- 重复步骤 4,直到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
- 在首次通读全文后,我通常会进行第二次快速阅读,方式与第一次类似。
- 接下来,我会进行大量的细读——深入分析文本,努力加深理解,同时添加 Anki 问题。这个过程涵盖了从局部用词到段落整体要点的各个层面。
- 最后,我会再次通读全文,巩固理解。
- 接下来,我会像步骤 7 那样继续深入阅读,还可能通过默写段落来测试自己。然后我会将自己写的版本与原文对比,仔细记录任何差异或困难之处。每个错误或卡壳的地方都极为宝贵,因为它们揭示了我对作者意图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些发现为制作 Anki 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涉及词语选择、文本结构和作者意图等多个方面。此时,虽然我还未能完全记住这段文字,但已相当接近了。然而,测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我发现自己开始害怕犯错。在我看来,这种恐惧其实很不利于学习;遗憾的是,我还不知道如何克服它。
- 第二天,我会再次自我测试,默写这段文字,然后像步骤 9 那样将自己的版本与原文对比,再次分析错误和困难之处,并添加 Anki 问题。通常在这之后,我会再测试一次。虽然我可能还会有些问题,但会明显感到进步。有时我会多次重复这个再测试的过程。
- 重复步骤 10。
- 重复步骤 10。到这个阶段,我通常已能够快速、准确地默写出整段文字。更重要的是,此时我能深刻体会到这段文字已融入我的内心,我不仅能完整把握它的内容,更感受到它正从外在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内在的理解。
这个过程并未就此终止。通过反复测试,我发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似乎永远不会抵达极限;我与文本的关系在不断深化。让我惊叹的是,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达到不再出错的基础水平,到后来能够流畅阅读,最终达到仿佛融入文本之中的境界,在这个阶段,情感与对世界的洞见自然涌现。这些体验逐渐通过我的语调、肢体语言、节奏以及切身感受得到越发充分的展现。如前所述,我开始感受到自己触及了文本的核心,达到了一个我由衷想要表达这些内容的境界。我体验到与文本的深度交融,在这种意识状态下,文字的表达既显得精心雕琢,又仿佛水到渠成。从这个角度看,记忆系统中的问题几乎化身为一种脚手架,一种概念发现故事[7],目的是挖掘并内化文本背后情感和思想的统一性。
在整个过程中,延长对文本保持专注兴趣的时间至关重要。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不断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诚然,我并非每次都能达到这样的状态!有时我也会发现自己陷入机械式的背诵,难以真正投入其中。这一直是我在进行的个人课题;我认为,如果面对更具挑战性的公开测试,我可能会被迫更深入地理解文本[6]。可以说,在舞台上进行公开表演,比独自散步时默念文本要困难得多,也更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阐释我的观点,让我们回顾一下电影史上那些伟大的独白——比如,Jack Nicholson 在《义海雄风》中那段著名的「你无法承受真相」的演说。这段台词由 Aaron Sorkin 精心打造。然而,Nicholson 必定深入钻研了这段文字,以真正领悟说出这些台词的(虚构的!)角色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以及他对世界的看法。「将这段话作为大制作电影中的关键独白来演绎」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考验!
(顺便一提,对于需要进行公开演讲的人来说,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建议,那就是不要死记硬背演讲稿,而应该根据提纲即兴发挥。人们常说,背诵的文字听起来会显得生硬呆板。从经验来看,我确实见过新手演讲者出现这种情况。但我仍然认为,这个建议是基于一些根本性的误解。事实上,最出色的表演往往来自于有剧本的演员。他们不仅仅是记住台词,更是将其彻底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甚至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出一种情感的真实性,然后在表演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当然,这需要一个非常优秀的剧本,以及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消化吸收。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正是这样才能呈现出最为卓越的表演!)
这听起来工作量很大,事实确实如此。尽管我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仅仅记住《暗淡蓝点》中的 400 个单词就花费了我几个小时。正如前面提到的,我相信持续投入时间必将带来更多收益,因此很难准确衡量记忆所需的具体时间。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时间投入巨大,但理解所获得的回报却是非线性的。数学家 Littlewood 在回忆录中写道,随着年龄增长,他决定只聆听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我深深理解这种选择:反复品味深邃非凡的作品,远胜于将时间耗费在众多平庸之作上。因此,我认为将时间投入到研读 Sagan 、林肯和 Berry 的作品是非常值得的。我也坚信,通过持续练习,我的学习效率会不断提升。
事实上,可能还存在一个更深层的现象:我发现,现在无论我是否打算记忆文本,只要我专注阅读任何段落,都能注意到更多关于文本的细节。我推测,这可能是某些人比我更擅长记忆文本的原因之一:他们已经学会了以我尚未掌握的方式关注文本。这个过程正在重新训练我,使我能够以类似的方式集中注意力。虽然我的语言记忆力较弱,但在其他领域却表现出色——比如数学和科学概念、具体数据、故事主线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记忆(在一般情况下)都很不错。这些恰好都是我特别感兴趣且充满热情的领域,因此我会自然而然地关注到许多细节;相比于理解文本,我更容易掌握这些内容。我发现 Anki 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工具,它帮助我建立起对文本的深度参与,就像我能够自然形成对数学概念的透彻理解那样。
Anki 的角色:尽管记忆系统为我带来了「显著成效」,但我最终意识到,现有的记忆系统或许并非这项任务的最佳工具。诚然,我对段落所做的深入分析确实极具价值,而 Anki 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持。我迫切希望能牢固地记住为什么「我们所有的欢乐与苦难的总和」比「他们所有的欢乐与苦难的总和」更为贴切,以及其他几十个类似的措辞选择。然而,尽管这些分析很有价值,Anki 呈现这些问题的方式却不够理想,因为它割裂了段落的整体语境和情感内涵。
我尝试了一种替代方法,将段落复制到 Google 文档中,然后逐步为段落添加注释——例如,对「我们的」这样的词语选择提出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有些笨拙,但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让我能够很好地与整个段落保持联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边缘注释变得过于拥挤且难以浏览。我发现,与其查看注释,不如简单地注意到某个词或短语被高亮显示,然后问自己注释的内容是什么,这样更有效。我对这种方法的潜力持乐观态度,但我最初的 Google 文档实验还不够完善。我认为以下几项改进(或其变体)可能会有所帮助:
- 更好的高亮显示功能,使用多种颜色来处理重叠的短语。
- 鼠标悬停时显示浮动评论的功能。
- 也许可以加入某种测试模式,以逐步揭示文本内容。
如果仅仅对比上述借助 Anki 的记忆方法与「传统」的记忆方式,我们就能获得不少启发。回想自己在校期间被要求背诵课文的经历,我大致遵循的是上述步骤中的 2、4-6、8 和 10,但对文本的深入解析却往往不够充分。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我发现这样的学习体验相当普遍。
结语: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把时间花在记忆文本上并不明智。如果这个过程仅仅是为了记忆,我也会认同这种看法。然而,我要特别指出,实践证明记忆并非最重要的收获。真正的价值在于加深了对这些我所喜爱的文本的理解。我相信这种理解将持久地提升我的写作水平。同时,它还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带来如此显著的改变,部分是因为我发现语言和写作其实是一种很不自然的思维形式;这个过程要求我比平时更深入地分析和关注语言本身。因此,我很庆幸开展了这个项目,也计划在未来继续记忆更多段落,只是会更加用心选择。
脚注
[1] 顺便一提,Helga 和 Tony Noice 关于演员和其他专业人士记忆力的研究非常值得一读。这项研究对我的整体观点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它强调要逐步深化对作者意图的理解这一点。
[2] 这里我指的是建立在间隔重复理念基础上的记忆系统。我知道有些演说家使用记忆宫殿等方法来帮助记忆文本段落。我只是简单探索过这种方法,所以不会在这些笔记中详细讨论。总的来说,我发现记忆宫殿在灵活性和功能性上远不如间隔重复系统,尤其是在理解抽象概念方面,尽管对于某些特定用途,记忆宫殿可能更为适合。因此,我将重点放在间隔重复及其变体上。
[3] 虽然我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说法,但尖锐的答案和准确的答案之间确实存在矛盾。我并不确切知道南方士兵的想法,所以我只是做出了一个(在我看来非常合理的)推断。在实际操作中,我倾向于选择一个合理但更为尖锐的答案。
[4] 这张记忆卡片并没有明确指出葛底斯堡演说的背景。我也没有将它单独放在一个 Anki 牌组中。你可能会想——我自己也在思考——这是否会导致将来复习时觉得这张卡片很奇怪。我尝试过用「ga」(代表葛底斯堡演说)和「pbd」(代表淡蓝点)等标签来标记卡片,但做得并不连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发现我能很快认出卡片的背景。但我不确定这种方法将来会如何发挥作用。
[5] 顺便说一下,我就这个例子与 ChatGPT 进行了讨论,我的回答部分基于它的回应。
[6] 当然,这份文档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尽管它的要求远不如在观众面前背诵一段文字那么严格。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opus、Suntiania,校对Jarrett Ye
原文:Using memory systems to memorize text passages
作者:Michael Nielsen
Astera 研究所
2023 年 12 月 5 日
参考
1. 用间隔重复系统来看穿数学概念 ./593630309.html2. 我们如何才能开发出变革性的思想工具? ./394795804.html
3. 构建更好的记忆系统 ./587991760.html
4. 如何普及记忆系统? ./650479871.html
5. 量子物理学家如何使用记忆系统? ./719771814.html
6. 量子物理学家是如何使用 Anki 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131722
7. 为概念创作架空的「前世今生」 ./67207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