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现在的教师失去教书育人的能力了吗?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31 👍 / 0 💬

问题描述

目前,接触过很多孩子上小学、初中的父母,基本上都在抱怨,老师布置了不少作业,都是让家长辅导、检查、然后发微信群。整个下来家长比老师还忙。我不禁想问,白天老师上课,教授学业,布置的作业应该切合白天所学知识,课后作业是对上课知识的一种巩固,理论上不需要任何人辅导。为何现在学生上课要这么依赖家长呢,诚然,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但不是现在这种情况。值得反思!!!


「我不禁想问,白天老师上课,教授学业,布置的作业应该切合白天所学知识,课后作业是对上课知识的一种巩固,理论上不需要任何人辅导。」

孩子在白天能不能跟上教学进度,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跟上,课后又没有人帮助,那么落后进度就成最常见的结果。

我回想起小学时,一个班级有 60 号人,老师完全管不过来每个人的情况,只能照顾中游学生。

接下来是引用环节:

在大班授课中,因材施教是极其困难的

在课堂进步的道路上有许多障碍,但是其中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说明问题:

如果我们使用不同语义距离的推动区公式,在一个能力水平不同的课堂小组中,我们会发现,对于一组天才学生,课堂可能会抑制他们的发展。然而,天才们仍然会被他们的表现所折服,他们的成功通常会被学校所接受,尽管同样的学生也会受到实际的伤害。对于一小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如过强制性的学校教育达到了最佳推动区[1],那么它可能看起来是有益的。对于最大的群体来说,他们的规模将取决于教师的目标知识水平和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能力,强制性的学校教育将把孩子们推向倒退区[1],并且内在地增加了对学习的厌恶。

然后我们可以把课堂中的学生分为天才、受益者和受害者。我们不需要担心天才,我们应该让他们自由成长。受益者是一个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是有意义的群体。当然,在主题 a 的受益者可能不同于在主题 b 的受益者。这增加了受害者群体的总规模,即使这些受害“只是”部分受害。遗憾的是,一个领域的福利并不能弥补其他领域的损失。我们可能无法计算细节,但是如果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讨厌学校,我们知道力量的平衡倾向于惩罚和伤害。


叶峻峣:课堂教学的内在问题

完美的家庭教师

让-雅克·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一个完美守护者的概念。直到今天,许多教育工作者都相信一个完美的家教是孩子的最佳解决方案(见:进步教育)。然而,卢梭的思想属于前工业化世界的乡村背景。在现代社会,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的知识渊博的人,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朋友和顾问组合。

良好的意愿,温暖和爱,是健康和丰富的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因素增加了慈爱的父母作为高效的沟通者、大师和榜样的另一个优势。在理想的世界里,好的父母可能是最好的老师。遗憾的是,许多父母已经被我们组织社会的方式、学校教育、或者他们自己的家庭状况,包括他们自己的父母毁掉了。

我们接受的学校教育越多,实践育儿的艺术就越少,我们就越需要老师

这种恶性循环必须打破。渐进式的文化和行为进步具有代际性。

叶峻峣:我们需要老师吗?


参考

1. 最佳推动区 ./67694020.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