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第十七章 避免干扰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33 👍 / 10 💬

⠀⠀⠀摘要:关联性干扰指的是关联的知识干扰了回忆。如果学生同时或者接连学习高度关联的知识,关联性干扰便很容易发生。不过,为了减弱干扰的影响,Math Academy 会同时安排非常不同的概念,并将相似的知识分散开来。这样做能减少混淆,促进回忆,并能使学生同时有效地学习多个主题,进而保证课程能够顺利且快速地推进,让学习过程丰富多彩,充满吸引力。

关联性干扰

关联性干扰指的是概念上相关联的知识会干扰彼此的回忆。比如雪豹和猎豹就很容易弄混。

在数学中同样会发生关联性干扰。多个研究说明,超过一半乃至 90% 的乘法错误是由干扰导致的(见 Campbell, 1987 的总结)。比如,在回忆 4 x 8 是多少时,4 x 6 = 24 或者 3 x 8 = 24 都会发生扩散激活,并导致说出 4 x 8 = 24 这个错误的可能性增加(数学里这种现象遍地都是,拿乘法举例只是方便学术研究罢了)

避免干扰

虽然老师不能修改知识结构,来减少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但是在对干扰理论中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一个老师可以加以控制来降低干扰影响的因素:那就是时间间隔。Underwood & Ekstrand (1967) 完成的研究发现:

⠀⠀⠀「2 组学生将 A-B 学习了 32 次,并在3天后学习 A-C 直至能够熟练背诵,在间隔 24 小时后回忆 A-C。另外两组则在掌握 A-B 后立即学习 A-C 知识,并在 24 小时后回忆 A-C 。每两个大组中分别有一个组在 A-C 学习列表中保留了 6 个 A-B 知识。实验结果证明,将 A-B 和 A-C 分隔三天显著降低了主动抑制的影响。」

换句话说,只有同时学习或连续学习高度相关的知识,才会发生干扰——但如果把这些相关知识间隔开来,教师就可以减缓干扰效应。我们将这种策略称为避免干扰

遗憾的是,传统教学忽略了避免干扰的好处,其运作方式会加剧干扰问题。典型的数学培养方案被划分成包含相关材料的单元, 并按顺序教学。这会导致学生产生困扰,降低回忆效率,并且限制了同时能教授的主题数量,进而产生大量学习阻力,减缓学习过程。

而 Math Academy 则践行了避免干扰原则,同时教授的材料彼此都是不相似的。学生可以从一系列多样的、互不重叠的学习任务中自由选择。当他们完成了任务之后,他们知识图谱也随之更新,而系统将会选择新的主题,来高效地引导他们完成这些课程。通过践行避免干扰原则,Math Academy 减少了学生的困惑,促进了知识的回忆,并能同时教授很多主题,从而让学生高效,顺利地完成课程。

不仅如此,通过践行避免干扰原则,Math Academy 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多样化而有趣的。如果一直学习一个类型的概念和问题,学习会变成苦差事,就像如果只练习一种运动动作,运动也会变成苦差事一样(特别是当这个动作是你最讨厌的动作)。所以,就像运动私教会在每次训练中塞入各种各样的锻炼形式来激励学生一样,Math Academy 也会在每次的学习环节添加多样化的主题来避免乏味。

关键论文

注意:「重要性」部分可能包含了本章前文中直接引用的片段。如需引用本章内容,请以正文(上文)为准。


上一章:

Thoughts Memo:第十六章 递进式学习

下一章:

Thoughts Memo:第十八章 间隔重复(分散练习)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Shom,校对白侑
原文:The Math Academy Way: Using the Power of Science to Supercharge Student Learning

专栏:The Math Academy Way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