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为什么教培行业死灰复燃了呢?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72 👍 / 12 💬

问题描述


因为内卷加剧引发对教培的强烈需求

多少人十二年学下来,就学会了个应试技能,换得一个好文凭,成为工作的敲门砖。

现在哪怕有了好文凭,工作也不好找,但依然有大量家长相信好文凭=好工作=好前程。

一边掌握应试技能而且又找不到工作,另一边迫切需要自己的孩子掌握应试技能。干柴碰上烈火,能不死灰复燃么?

韩国政府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尝试禁止教培,最后还是失败了,被教培绑架了经济,也让韩国家庭痛不欲生。父母为教培一掷千金,孩子则苦读十余载,最后还找不到好工作: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发布的《超越韩国模式:塑造新的增长点》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韩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并未达到学生、家长和雇主的预期。2012 年,韩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 60%,远低于职业高中毕业生的 80%。更令人担忧的是,高昂的教育成本使得私立教育的终身收益受到质疑。私立大学毕业生的终身收入净现值,甚至不及高中文凭持有者。
——《教育军备竞赛正在让韩国破产

有人可能会问,学习难道不是掌握有用的知识,可以投入生产,带来回报吗?这其实是人力资本模型的观点,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应该用信号模型来解释。

信号模型:即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完全没用,但是,只要他学业成绩优秀,这便向外界发出一种信号:他的生产力强。雇主自然乐意为他支付额外费用。
——《教育的浪费》[美]布莱恩·卡普兰(bryan Caplan)

而教培行业,实际上就是在钻研怎么尽可能高效地发出这个信号,而传授应试技巧自然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与应试无关的活动都不要做,与应试无关的知识都不要学,教培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出最后的信号——考试成绩,和随之而来的文凭。

而经济环境越差,找到好工作所需要的信号就必须越强烈,否则就无法竞争过其他发出信号的人。从而对教培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然后跌入一个恶性循环:

经济环境差->需要更好的文凭->投入教培的资金和时间增加->学习到的实用知识减少->实体生产力下降->经济环境更差。

你问我咋办?

Thoughts Memo:教育改革

附录

关于人力资本模型和信号模型的对比: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