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如何才能让孩子认为学习与玩耍不是对立的?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32 👍 / 1 💬

问题描述

虽然孩子天性爱玩,但我认为不应该让他们认为两者是对立的。
玩耍是一种实践。学习也是需要实践来让人感受乐趣的。
“别玩了,看书去”孩子直接就在思想上将两者对立了,而孩子天性爱玩,这样学习就成了喜欢的反义。
所以有哪些可以实践的方法。

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玩耍的多样性与人类生存需求相契合

孩子们在玩耍中掌握他们最赖以生存的技能。

从进化的视角来看,玩耍的首要目的是教育。玩耍是大自然巧妙设计的一种方式,旨在确保年轻的哺乳动物能够练习并掌握生存所需的各种技能。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一种年轻哺乳动物必须掌握的技能,来准确预测它会进行何种玩耍。例如,年轻的狮子和老虎等食肉动物会玩耍潜行、追逐和扑击的玩耍;而年轻的斑马等易被捕食的动物则会玩奔跑、躲避和逃跑的玩耍。年轻的猴子则会孜孜不倦地玩互相追逐和在树枝间灵活攀爬的玩耍。而人类幼儿——作为需要学习最多知识和技能的物种——其玩耍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远远超过任何其他物种的幼崽。

这是「人类玩耍的教育价值」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要阐明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玩耍的普遍形式——那些在任何人类文化中都能观察到的玩耍形式——与人类在任何地方都必须发展的各种生存和发展技能相当契合。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巧妙的契合绝非偶然,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接下来列举和描述的玩耍类型并非彼此完全独立的范畴。你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具体玩耍很可能融合了多种类型的特点。不过,我想你会在这个列表中认出我们习以为常的儿童玩耍种类,因为它们无处不在。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希望你不要把玩耍视为理所当然;请仔细思考一下它对儿童成长的非凡价值。

运动玩耍

所有或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幼崽都会进行运动玩耍,比如嬉戏奔跑和跳跃,人类幼儿也不例外。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快速有效地在空间中移动,避免摔倒,并从难以避免的跌倒中恢复过来。正如我在本博客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幼儿平均每天花六个小时进行玩耍性行走——纯粹为了乐趣而走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成为人类普遍技能——双腿行走的专家。在掌握行走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奔跑、跳跃、攀爬、荡秋千,以及——根据环境和文化的不同——游泳、骑自行车、轮滑、滑冰、翻筋斗,以及各种其他体验运动快感的方式。儿童,乃至成年人,做这些事情纯粹是为了快乐,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的技能可能在未来多次挽救他们的生命。

粗野嬉闹玩耍

粗野嬉闹玩耍与运动玩耍有诸多相似之处。这种包含玩闹性追逐和打斗的玩耍方式不仅深受人类儿童喜爱,其他哺乳动物也乐此不疲。作为哺乳动物,我们都需要强健的体魄来应对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粗野嬉闹玩耍恰好可以增强力量,提高协调能力,锻炼耐力。儿童不会主动选择举重或跑圈来保持身材,因为那样做既单调又费力。相反,他们更喜欢互相追逐,或是摔跤、玩假想的击剑,直到尽兴疲惫为止。如果条件允许,他们每天都会反复进行这样的玩耍。这种玩耍的乐趣是无可比拟的!

纵观世界各地的文化,男孩和女孩参与追逐玩耍的程度大致相当,但在嬉戏打斗方面,男孩的参与度普遍高于女孩。对于不细心观察的成年人来说,嬉戏打斗有时会被误认为是真正的打斗,然而只要仔细观察,两者的区别就会变得一目了然。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嬉戏打斗与真正的打斗截然相反。在真正的打斗中,目的是伤害对方或迫使对方退缩。而在嬉戏打斗中,参与者有意识地模仿打斗动作,同时避免伤害对方或让对方感到不快。一些研究者认为,除了单纯的体育锻炼外,嬉戏打斗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尤其是帮助男孩学会如何与其他男孩和睦相处。嬉戏打斗是男孩之间建立友谊的方式之一,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男孩们表达亲密的独特方式。关于这个有趣的话题,我将在未来的文章中作更深入的探讨。

语言玩耍

作为语言型动物,我们通过语言玩耍来学习说话。幼儿学习语言无需他人教导,而是通过玩耍自然习得。语言玩耍的最初阶段是发出类似语言的声音。大约 2 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发出重复的、绵长的元音音调,如「噢-噢-噢」、「诶-啊-诶-啊」。到了 4 或 5 个月左右,这种咕咕声逐渐演变为咿呀学语,婴儿开始将辅音和元音组合在一起,如「巴-巴-布-巴-嘎-哒-哒-哒-巴哒哒」。这种咕咕声和咿呀学语无疑是一种玩耍。它只在婴儿心情愉悦时出现;它有一定的结构;它是自发的;它不是为了获得什么——纯粹是为了玩耍本身。这些特征使它成为真正的玩耍。随着时间推移,婴儿的咿呀学语越来越接近其母语的发音,到一岁左右,孩子会说出第一个词,并可能以玩耍的方式反复重复这个词。

随着孩子们成长,他们开始尝试简单的语法结构。多年前,Ruth Hirsch Weir 在进行博士论文研究时,记录并分析了她儿子 Anthony 在 28 到 30 个月大时的「婴儿床语言」。这种语言出现在 Anthony 独自在婴儿床中时,显然不是为了交流,而纯粹是一种玩耍行为。Anthony 的部分婴儿床语言让人联想到外语自学教程中常见的那种有规律变化的重复短语。以下是一个例子【摘自 Weir 的著作《婴儿床中的语言》】:

「什么颜色?毯子是什么颜色?拖把是什么颜色?杯子是什么颜色?...不是黄色的毯子,是白色的。不是黑色的,是黄色的。不是黄色,是红色。」

在这段话的前半部分,Anthony 正在玩味他新掌握的询问物品颜色的能力,并巩固他对颜色词的理解。在后半部分,他继续使用颜色词,但重点转向了否定和纠正。

语言玩耍不仅发生在孩子独处时,也会在与他人的类似交流中出现。著名发展心理学家 Jean Piaget 在他的著作《童年的玩耍、梦想和模仿》中举例说明了他与 3 岁女儿之间的一段对话:

「那是什么?」(她问,看着一张图片)——「这是一个牛棚。」——「为什么?」——「这是牛的房子。」——「为什么?」——「因为里面有牛,你看到了吗?」——「它们为什么是牛?」——「你没看到吗?它们有角。」——「它们为什么有角?」……如此等等。

这里的女儿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在问问题以获取信息,而是在玩乐地通过运用她新发现的提问能力,并引出父亲的回应来享受互动。所有曾与小孩子相处的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对话。这些对话可能令人沮丧或愉快,这取决于我们是视为严肃的问题,还是看作是语言上的玩耍。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孩子的语言玩耍可能包含双关、押韵、头韵以及故意的语法扭曲,这些都帮助孩子巩固对语言声音、词汇、语法和意义的理解。仔细聆听任何小孩子的语言玩耍,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假对话中,你都会发现许多练习的例子,这些构建对孩子来说是充满乐趣的挑战。

探索性玩耍

作为智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动物,能够洞察周遭事物的本质。正是这种能力,赋予了我们探索性玩耍的天赋,它巧妙地融合了玩耍的乐趣和探索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所处的环境。令人惊叹的是,新生儿甫一降生,就已经展现出对新奇事物的偏爱,他们更倾向于注视从未见过的图案,而非当天早些时候已经接触过的。仅仅数周之后,婴儿就开始将身边可触及的物品放入口中。这种行为与小狗相似,通过口腔来探索世界。到了 5 到 6 个月大时,婴儿逐渐过渡到人类独有的观察方式——灵活运用手和眼睛协同探索。若在一个 6 个月大婴儿的触手可及之处放置一个新奇物品,她会本能地拿起它,放在眼前仔细观察,挤压、摩擦、翻转,在双手间传递,摇晃它,用它敲打其他东西,以及用各种方式与之互动。这些看似随意的行为,实则是婴儿了解物品特性的最佳途径。

我们降生于世,就如同天生的小科学家,与生俱来地渴望理解周遭的一切。无需他人指引,我们自然而然地探索和学习环境,这种倾向伴随我们终生,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越发深入和复杂。只有当有人试图将这种自然的探索过程强制变成一种任务或工作时,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才可能受到抑制。

建构性玩耍

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并繁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建造事物的能力。从最基本的庇护所、工具,到复杂的通讯设备、交通工具,都体现了这种能力。正是基于这一特性,我们发展出了建构性玩耍,这种玩耍能够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建造能力。在建构性玩耍中,孩子们会努力将脑海中的想象变为现实。例如,当一个孩子在沙滩上堆砌城堡、用积木搭建宇宙飞船,或者画一只长颈鹿时,他们实际上就在进行建构性玩耍。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在建构性玩耍中制作的物品,实际上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真实」物品的微缩版或仿制品。以狩猎-采集社会为例,孩子们会在玩耍中制作小型的茅屋、弓箭、吹筒、渔网、刀具、弹弓、乐器、挖掘棒、木筏、绳梯、臼杵和篮子等。通过这样的玩耍,他们逐步掌握了建造的技能。等到长大成人,他们就能够制作出精巧实用的真正物品,为生活所用。

建构性玩耍的范畴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延伸到了词语和声音的创造领域。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玩耍中创作故事、诗歌和音乐。在我们当今的文化背景下,孩子们通过玩耍创造的事物种类更是丰富多样,包括计算机程序、文学作品,甚至是用自创符号系统编写的秘密代码。这些例子充分说明,建构性玩耍既可以是动手的,也可以是动脑的,它融合了手工技能和智力活动。

扮演与社会戏剧性玩耍

人类是极具想象力的生物,我们能够思考当前不存在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幻想玩耍扮演玩耍——它们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在这类玩耍中,孩子们会为自己虚构的世界设定一些规则,然后按照这些规则进行合乎逻辑的玩耍。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实际上在锻炼的是与成年人相同的能力——思考当下不存在的事物。正是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规划未来,也让科学家能够建立理论来解释或预测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我们的生存离不开与他人合作。为此,我们发展出了多种形式的社交玩耍。这些玩耍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合作,还帮助我们学会控制冲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其中,一种被称为社会戏剧玩耍的扮演玩耍形式尤为重要。在这种玩耍中,儿童们会共同编造复杂的情节,并扮演各种角色。这种玩耍的意义远不止于激发想象力。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过家家玩耍中,扮演妈妈、爸爸或宠物狗的孩子必须按照大家对这些角色的共同理解来行事。这要求他们克制冲动,深思熟虑,确保自己的行为为他人所接受。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进一步探讨玩耍如何锻炼自我控制能力。事实上,培养自我控制可能是人类各种玩耍最为重要的普遍功能。

在社会戏剧玩耍中,儿童正在磨练协商的艺术。无论是决定角色分配、道具使用,还是确定剧情发展和表演方式,所有参与者都需要达成一致。事实上,这是所有社交玩耍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必须同意。如果有人对决定不满而退出,玩耍就无法继续。由于玩耍的欲望强烈,保持其他玩伴愉快的动机也就随之增强。这一点在所有社交玩耍中都适用,但在角色扮演玩耍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让同伴保持愉悦,使他们愿意陪伴我们并在生活中给予支持,无疑是人类最宝贵的生存技能之一。儿童在社交玩耍中不断练习这项技能。

规则明确的游戏

人类是善于遵守规则的动物,我们能够恪守契约,遵循明确的、获得社会认可的规则。因此,我们创造并参与正式游戏,这些游戏教导我们如何遵循明确的规则。

规则是所有玩耍的核心要素。在玩家心中,规则为各种形式的玩耍构建了框架。以玩闹式的打斗为例,其基本原则是不对对方造成实际伤害——不踢、不咬、不抓挠,如果你比对方更强壮,也不会使出全力。在建构性玩耍中,一个基本原则是你必须努力呈现出你心中构想的物体,而不是毫无目的地涂鸦或随意堆砌积木。在角色扮演玩耍中,普遍规则是你必须根据大家对你所扮演的人物或动物行为的共同理解来行动。在这些玩耍形式中,规则大多是隐含的,虽然未明确表述,但参与者都心照不宣。而在正式游戏中,规则是明确的,即以清晰、明确的方式陈述,使旁观者能够一致判断规则是否得到遵守。所有竞技性游戏都有这样的规则,因为这对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至关重要,但许多非竞技性游戏也不例外。舞蹈和像跳绳这样的合作游戏(例如目标是让绳子和跳跃者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运动的那种)就是有明确规则的合作游戏的典型例子。

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无论在哪里,都离不开明确和隐含规则的约束。比如,在一次合作狩猎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行动时机,这些都是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为了维护社区和平,人们还需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无论是口头约定还是书面合同,这些社会契约都需要严格履行。而这些至关重要的社交能力,往往可以通过正式游戏得到培养和锻炼。


当儿童拥有自由玩耍的空间、充足的玩耍时间,以及各个年龄段的玩伴时,他们会以多种方式尽情玩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到人类生存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包括身体协调、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控制和遵纪守法。这些技能是无法通过直接教授获得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儿童创造条件,让他们通过进化赋予的愉快玩耍方式自主学习。我们的职责是确保儿童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玩耍,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自己了。

此时此刻,你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你的疑问、感悟、故事、观点都会被我以及阅读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尊重,无论我们是否赞同。(当然,鼓励大家在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发言——译者注)


上一篇:

Thoughts Memo:为什么我们应该停止按年龄分隔儿童:第三部分

下一篇:

Thoughts Memo:「不让孩子留在室内」:解决国家问题的糟糕方案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5-sonnet,校对 Jarrett Ye
原文:The Varieties of Play Match Requirements of Human Existence | Psychology Today
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博士
发表于 2008 年 10 月 1 日

相关文章

Thoughts Memo:玩耍的价值 I:玩耍的定义给人以启示Thoughts Memo:玩耍的价值 II:玩耍如何增强推理能力Thoughts Memo:玩耍的价值 III:孩子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Thoughts Memo:玩耍的价值 IV:自学新技能的自然方式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