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谈话时提起了某个话题,而你恰好对此洞见颇深,那么谈话这一媒介的约束便很让人恼火:在谈话中间传达细节丰富而较长篇幅的想法是很难的。如果你发表过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或书籍,将这些材料分享给对方,以便其后续阅读总是可取的。但发表作品的门槛挺高。你可能积累了很多颇有思考的知识,但还没有将其记录下来,编纂成可供发布的文章。常青笔记[1]正好能填补这个空缺。常青笔记不像文章一样具备叙事结构和流畅行文,但每篇常青笔记再经过足够打磨,完全能单独成篇,并后续不断完善。分享这样的常青笔记能够增加谈话的信息带宽。
在谈话这样的情境中,常青笔记在某些方面比完善的出版物更有用。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2],所以常青笔记很短,而且主题非常明确。事实上,常青笔记通常短得可以在谈话中间即刻阅读。阅读传统出版物花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只能充当后续的参考材料。常青笔记的内容则可以实时推动谈话进展。
我发现在 Twitter 上常青笔记特别有用。在 Twitter 上回答微妙的问题往往有点抓狂,但给出常青笔记链接,并附上一行摘要,往往效果不错。有时笔记标题作为摘要足矣。
一旦涉及到多人的笔记,这种效果尤为显著:对话若涵盖多个讨论者的常青笔记则可能会促进协作意义构建[3]。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原文:Evergreen notes can increase conversational bandwidth (andymatuschak.org)
参考
1. 常青笔记 (Evergreen notes) ./416319260.html2. 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 ./420726986.html
3. 对话若涵盖多个讨论者的常青笔记则可能会促进协作意义构建 ./53052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