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当然,但是两者的贬值机制是不一样的。
学历是教育系统颁发的一种资格认证,表示你参与了一个结构化的教育过程,并且在考试中再现了特定范围内的一定知识,达到了毕业标准。
如果颁发的学历证书数量增长速度快于相应的岗位数量增长速度,那么学历就会贬值。这在大部分国家中都发生过了,特别是在后发国家中,这个过程更严重。这一点在《文凭病:教育、资格与发展》Ronald P. Dore 著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出版于 1976 年):
资格通胀是由于教育体系的发展速度快于现代部门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所致。因此,我们的命题可以表述为:发展起步越晚,现代部门就业机会的创造速度就越慢;或者,发展起步越晚,入学人数的增长速度就越快。
第一个命题不太可能成立,尽管有一些因素在推动这种情况的出现;工业化启动的时间越晚,其资本密集度可能越高,劳动密集度可能越低,因此在给定的投资规模下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越少。然而,有两种抵消性因素,一是服务业岗位可能会更快增长,特别是政府服务岗位(由于政府发挥的作用更大,见上文),二是整体经济增长率会更快。日本经济在工业化早期的增长速度比英国快,锡兰(今斯里兰卡)比日本快,肯尼亚比锡兰快。
关键的是第二个命题:学校入学人数增长更快——快到足以抵消就业机会可能也会更快增长的任何趋势;因此,后发国家的这种不平衡状况加剧得更快。比较一下我们这四个国家的数据:
中学入学人数增长率(%/年)
| 英国 | 1864 - 1893 | 3% |
| 日本 | 1900 - 1910 | 8% |
| 斯里兰卡 | 1950 - 1960 | 14% |
| 肯尼亚 | 1960 - 1970 | 20% |
汤顿委员会(Taunton Commission,1868 年),第一卷,附录六;布赖斯委员会(Bryce Commission,1895 年),第一卷,第 52 段以及第九卷;《日本:教育》(Japan: Education,196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63年、1971年)。英国的数据仅涉及七个样本郡;仅包括捐资学校和私立学校。
事情之所以如此,第一个原因相当明显。这源于我们提出的三个命题中的第一个。文凭主义程度越高,学校就越成为社会流动的唯一渠道;除了通过教育这个「缆车」,就越没有其他途径能攀登到现代经济部门。对马来西亚教育期望的研究表明,在被认为雄心勃勃、坚韧不拔且精力充沛的华人儿童中,希望继续升入大学的比例,比被认为在这些特质方面稍逊一筹的马来人儿童要低。显然,原因在于,对于在官僚化的政府部门(以及通过政府掌控的外资大企业部门)占主导地位的马来人来说,文凭确实很重要;而对于机会主要在小企业部门的马来西亚华人来说,文凭的价值就相对较低(《马来西亚》,1972 年)。
另一个原因是,发展起步越晚,「国家为公民提供教育是其正当且必不可少的职能」这一理念(直到1870 年,该理念在英国仍颇具争议)在国际共识中就越根深蒂固。而且,可以补充的是,提供学校教育以及让人们抱有(无论多么不切实际)进入现代部门的希望,往往比实施土地改革或以其他方式重新分配资源更容易,因为这些方式可能会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让农村生活更能让人忍受。
第三,发展起步越晚,二元对立可能就越严重——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在收入、权力和声望方面的差距就越大;人们试图跨越这一鸿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事实上,在那些人口增长或经济增长最初带来的不平等效应实际上已经降低了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地方,除了试图跨越这一鸿沟之外,可能真的别无他法——正如研究城乡迁移的学者所说,这不仅有拉力因素,还有推力因素。
此外,第四点,后发展地区的开发者拥有更好的通信手段;因此,后发展地区的村庄能更好地融入政治体系,也更容易受到示范效应的影响。在 19 世纪 90 年代,对于绝大多数日本村民来说,汇聚了所有大学毕业生的东京是一个相当遥远的地方;它位于电报线路的末端,相关报道要在三天后才能见诸报端。而如今,相当一部分肯尼亚村民已经在电视屏幕上见过内罗毕(Nairobi),能通过收音机即时收听那里的广播;他们只需花相对较少的钱乘坐巴士,就能去那里投奔自己的亲戚。换句话说,更多人对现代经济领域的生活有所了解,也更易受到其吸引。
而且,他们更有可能认为进入现代部门既可行又值得,原因如下:第五,发展起步越晚,机会平等的优绩主义理想就越深入人心,成为国际共识;因此,一个为贫困儿童提供补贴、奖学金等,助其出人头地的一体化学校体系就越有可能出现。第六,还有一个额外因素,即「落后感」可能越强,追赶的动力就越大,对效率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因此,将优绩主义作为调动所有人才的手段的理由就越充分。因此,最后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民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尤其是对那些被认为能颁发有效职业证书的教育阶段的需求。
最后,可以说,发展时机越晚,政府就越难以抗拒这种需求,因为政府应回应民意这一民主理念很可能会更深入地融入体制之中。
相关回答
美国的情况:
为什么现在学历贬值严重,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吗?学历贬值,降低的是知识的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
在如今学历贬值的时代,是不是该重新抬出「读书无用论」了?大学实际上教授的大部分知识都对工作没用:
学历贬值,年轻人离开办公室走进技校回炉「本升专」,哪些原因造成了技术断层?大学教育如何解决这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