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如何评价网传改革双休引起大量家长不满?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207 👍 / 38 💬

问题描述

据近日网传消息 学生8小时学习和双休的改革正在落实进行中 此举却引发了大量所谓家长的不满并在网上发表暴论


长期关注我的读者朋友都知道我的观点——学校教育在大规模摧残学生。但这次我不打算从这个角度回答问题,因为再复读大家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

我这次的角度是:高中双休将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最终惠及更多学生,并缩小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利益相关:我是教育科技行业从业者。
我的论文:KDD'22 | 基于时序模型与最优控制的记忆算法 [AI+教育]IEEE TKDE 2023 | 通过捕捉记忆动态,优化间隔重复调度
我的组织:Open Spaced Repetition: an open-source community dedica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spaced repetition algorithms

首先,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学习/教育的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进展,不论是间隔重复、认知负荷、精熟学习、自动性、工作记忆/长期记忆等等,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和一百年前,并没有太多改变。纸质书有了电子版,黑板中间加上了投影,但是教学方法没有什么变化,比如: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新式的教学方法会威胁到传统教育机构的延续,就这么简单:

⠀⠀⠀「任何机构的头等大事都是延续自身的存在。一旦目标设立,就必须维持现状,如果可能的话,去前进改观。如果目标没有实现,那么机构自然命悬一线。PSI 的潜在后果会威胁教育机构的延续和教育机构守护者的地位,根据 Keller 所言,

⠀⠀⠀『如果类似 PSI 的系统得到官方认可,在教育系统从上到下展开应用……每个学生都自己安排学习,那么什么时候要开始正式教育呢?对于上课时间,大学,学期,学年又会如何呢?而谁能获得奖学金和那些奖品?谁又可以成为优等生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谁又会成为班级毕业致辞代表?……如果课程学习长度改变,那么学费的支付又该怎么改变?课程学习的计划又该如何定义?』

⠀⠀⠀换句话说,教育改革最大的阻碍就是教育系统本身。这就是为什么,本世纪所有重大教育改革,最终都被引到了改革课纲上,而没有改变教师如何教学(参考Skinner, 1984; McGovern, 1990)。

⠀⠀⠀改革课纲不需要对教育机构动刀子。因为课纲虽然有些变化,但也到此为止了。课还是一堂堂,一学期一学期地上。成绩分布仍然要拟合正态分布,学生在上更进一步的课程前也并不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学生仍然需要花上四年来完成高等教育的要求。

⠀⠀⠀Keller 的计划与这套策略完全相反。他想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在一个完全基于 PSI 的学校里,学生可能在两年就能学完大学课程,甚至更早,学得更多。设想整个教育系统都是基于 PSI 的:大批仍处于青春期的人将会从大学毕业。这对许多教育者而言是不安的。由此可见,PSI 将对教育系统及其拥护者产生威胁。

⠀⠀⠀PSI 在我们的现代教育系统中没有容身之地。基于课堂教学的悠久传统积累已久,难以根除。为了自我延续,教育机构只会支持改革教学的内容,而非教学方法本身。

所以,教育改革必然发生在学校教育之外。而双休之后,至少学生被拴在学校的时间减少了,那么可用于校外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增加了。那么这些教育科学就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相应的落地应用也会增加,毕竟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当然,家长对内卷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课外一对一补习当然会拉开贫富家庭学生之间的差距,但这也意味着通过应用教育技术来取代昂贵的教师将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图的赛道。

另外说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根据美国的数据,教育、医疗、育儿等服务的成本上升速度快于通货膨胀和工资增长,而软件、衣服、汽车等产品的成本没有上升,反而有些在下降。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对人力的依赖程度。自动化程度越高,人力参与越少的东西,成本下降的越快,反过来,越是依赖于人力,生产力就提升得越慢,成本反而可能会上升(根据 Baumol 效应,如果一个行业的效率飙升,那么相对而言,其他地方的效率必须下降。效率飙升的行业提供的产品将变得更便宜,相对的,其他行业的产品就会更昂贵。)

来源:Questions · Patrick Colliso

如果教育行业能够迎来技术取代人力的转向,那么家庭的贫富差距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反而会缩小。这里不妨用一些假设的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由 DeepSeek-R1 协助):

技术介入前的对比(传统人力主导模式)

高收入家庭(年收入 100 万元)

中低收入家庭(年收入 10 万元)

技术革命后的变化(智能辅导系统主导模式)

假设技术突破实现以下转变:

高收入家庭

中低收入家庭

有钱人当然可以选择继续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资金,但这就如再豪华、坚固的盔甲也挡不住子弹[1]、太刀仙人打出来的武士刀也敌不过十步以内又快又准的火枪(好了我编不下去了,再让 DeepSeek-R1 帮个忙):

传统教育:冷兵器时代的盔甲竞赛

在火枪发明前,战争是「资源密集型游戏」:贵族能负担精钢锻造的重甲(高价一对一辅导),平民只能用皮甲或布衣(低质量大班课)。双方防护差距犹如天堑,阶级优势几乎无法跨越。

技术革命:火枪(AI 教育)终结盔甲霸权

火枪的出现颠覆了战争规则:一颗子弹(个性化优质教育服务)的成本极低,却能击穿最昂贵的盔甲(天价辅导)。技术让攻击效率(教育质量)与防御成本(家庭投入)脱钩。

延伸分析:富人为何继续购买「盔甲」?

即使火枪普及,贵族仍可能做两件事,但这无法逆转技术革命的根本趋势:

购买「装饰性盔甲」(高端教育奢侈品)

垄断火枪升级版(增值技术服务)

历史对照:从纺织机到火枪的启示

结论:火枪社会 vs 盔甲社会

当火枪(AI 教育)普及时,穿着百万盔甲(天价补习)的贵族,与手持火枪(AI 年卡)的平民站在同一战场上——前者或许仍能炫耀盔甲的花纹,但已无法阻挡子弹(知识获取权)的穿透力。

这一过程本质上是技术对垄断性稀缺资源的「暴力去阶层化」,其历史意义不亚于印刷术打破教会对知识的垄断。

我觉得 DeepSeek-R1 在扩写类比这块真不错,语文比我好多了(

以上均为我在 2021 年的暴论拓展[2],如有疑惑或者不认同之处,欢迎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Thoughts Memo:第二章 学习的科学Thoughts Memo:第十三章 精熟学习


参考

1. 灵感来源 https://www.douban.com/people/217939935/status/3964990341/?_i=1944380ELD4Q0Y
2. 从国产 Anki 类软件说起,谈谈教育技术和内卷(暴论) ./346567385.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