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器的使用和劳动分工的增加,劳作的重负也同比例增加,其表现形式,或者是延长工时,或者是在给定时间内加大工作强度,或者是加快机器的运转速度,等等。
中产阶级的下层……所有这些阶层都逐渐沦为无产阶级……因为机器……几乎将各地的工资都压低到同样的水平。
相反,现代工人并没有随着工业的进步而提升,反而日益深地陷入了比其自身阶级的生存条件更差的境地。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对私有财产制度的许多反对声音,源于一种流行的信念,即认为这些制度在历史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但这种信念很大程度上缺乏历史证据的支持。马克思足够有科学精神,对未来做出了可以被证实或证伪的预言。不幸的是,在他的预言被证伪了很久之后,马克思主义者们依然相信他的理论。
马克思的预言之一是,富人将愈来愈富,穷人将愈来愈穷,中产阶级逐渐消失,而工人阶级将日益贫困。但在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其趋势几乎截然相反。穷人变得更富有了。中产阶级急剧壮大,如今已吸纳了大量按其职业本应被划入工人阶级的人。从绝对值来看,富人也确实更富了,但贫富之间的差距,就目前极不完善的统计数据所能判断的而言,似乎一直在缓慢缩小。
许多现代自由派人士辩称,马克思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预言是相当准确的,只是被强大的工会、最低工资法和累进所得税等自由派制度给阻止了。
对于「本可能发生什么」的说法,是很难反驳的。但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是在各种或多或少实行资本主义的社会里,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平等状况的缓解,似乎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稳定地发生着。累进所得税中真正起「累进」作用的部分,所征收的收入相对很少(见附录三),并且对通过资本利得来积累财富几乎毫无影响。最低工资法的主要后果,似乎是那些技能不熟练的工人——他们的价值对任何雇主而言通常都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被剥夺了工作机会。(这种后果,从非白人青少年失业率在每次最低工资上调后都持续急剧攀升的现象中可见一斑。)在前一章[1]我已论述过,自由派的措施往往是伤害而非帮助穷人,是加剧而非减少不平等。如果这在过去是事实,那么我们所经历的日益平等的趋势,就是尽管有这些措施才出现的,而非因为这些措施。
同一论调的另一个版本是,声称大萧条是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真实写照,而我们是通过放弃自由放任、转而采纳凯恩斯主义政策才得以被拯救的。这里的争议所牵涉的,已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浩如烟海的文献;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这曾是经济学家之间辩论的核心议题。那些希望了解反凯恩斯主义一方观点的人,可以在弗里德曼(Friedman)和施瓦茨(Schwartz)合著的《美国货币史》的核心章节《大紧缩,1929-1933》(英文通常以 The Great Contraction 代指该部分)中找到其一个变体。两位作者认为,大萧条并非由自由放任导致,而是由政府对银行业的干预所致,若无此干预,大萧条本不会发生。
如今很少有人相信资本主义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大众贫困化,因为驳斥这一论点的证据实在太过压倒性。但是,相对不平等是一个远为棘手的问题,许多人相信,资本主义若任其发展,会造成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为什么?他们的论点,本质上是说:富有的资本家投资赚钱,从而赚取更多的钱;他的子女继承财产,并延续这一过程;于是资本家变得越来越富。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资本家的高收入必定是以某种方式从工人那里攫取的,因为工人才是真正生产出供富人消费的商品的人,所以工人必定变得越来越穷。这个论点似乎暗示工人的生活水平会绝对下降,但持此论者往往会假设,普遍的经济进步正使人人受益,因此工人的贫困化只是相对的。
那种断言资本家以牺牲工人为代价来增加收入的说法,忽略了一个事实:资本本身就具有生产性,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八章[2]做更深入的讨论。由资本积累带来的生产力提高,正是经济普遍进步的原因之一。
即便资本家将他资本的全部收益都用于再投资,分文不消费,他的财富增长速度也只能与资本回报率持平——也就是他的钱能赚取的利率。如果这个利率低于工人工资总额的增长率,那么资本家的相对财富就会下降。从历史上看,工资总额的年增长率大约在 5% 到 10% 之间,与资本赚取的利率大致相当。此外,资本家还会消费他们收入的一部分,否则,当资本家就没什么意义了。在美国,国民收入中流向资本的份额随时间而波动,但并未出现持续增长,详情见附录三。
当然,一个真正成功的资本家所赚取的,远不止其资本的常规利率——这正是他积累财富的方式。而且,由于出身远为贫寒,他或许会发现自己根本花不掉所赚财富的一大部分。但他的子女们就是另一回事了;他们没有赚钱的特殊天赋,却在花钱方面经验老到。他们的下一代更是如此。洛克菲勒家族便是一个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典型例子。其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他的儿子们是慈善家;他的孙辈们则成了政客。虽说砸钱买下两个州的州长宝座还没能耗尽老爷子积攒下的家业,但至少也延缓了其增长的速度。
马克思不仅预言了工人阶级的日益毁灭,更断言这种毁灭早已发生。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相信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生产方式的扩张,到十九世纪初,已经造成了普遍的苦难。这种信念至今仍很普遍。它建立在可疑的历史和远为可疑的逻辑之上。
许多人一读到十九世纪英美漫长的工时和低廉的薪水,便认为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的罪状已板上钉钉。他们忘了,那些状况之所以让我们觉得无法忍受,仅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富裕的社会,而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富裕,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十九世纪在相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经济进步。
在十九世纪的经济条件下,没有任何制度——无论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是无政府资本主义——能够凭空创造出我们今天所谓的体面生活。当时的社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财富。如果一个社会主义者没收了所有资本主义百万富翁的收入并分给工人,他会发现工人们的境况并未改善多少。百万富翁们赚的钱确实远超工人,但工人的数量也远超百万富翁。我们需要一个漫长的进步过程,才能创造出一个足够富裕的社会,以至于会将十九世纪的状况视为悲惨的贫困。
一些更有思想的人则指责说,工业革命时期的状况,尤其是在英国,不应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相比,而应与之前的状况相比。这正是当时许多英国作家的看法。不幸的是,他们中很少有人对上一个世纪的英国生活有多少了解。从恩格斯对十八世纪英国工人阶级欣喜若狂的描绘中,我们便可一窥他们的态度:
他们无须过度劳作;他们想干多少就干多少,却能挣得所需。他们有闲暇在田园里从事有益健康的劳动,这种劳动本身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消遣……他们是「体面」人,是好丈夫、好父亲,过着有道德的生活,因为他们没有堕落的诱惑,附近既没有小酒馆,也没有藏污纳垢的场所;他们偶尔去解渴的旅店老板,也是个体面人,通常是一位以其店内的良好秩序、优质啤酒和早早打烊为荣的大佃农。他们让孩子整日待在家中,教导他们顺服和敬畏上帝……年轻人在田园诗般的淳朴和与玩伴的亲密无间中长大,直到步入婚姻。
历史证据尽管不完美,但似乎表明,在整个十九世纪,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在不断改善的:死亡率下降了;工人的储蓄增加了;工人对茶和糖这类奢侈品的消费增加了;劳动时间减少了。对这些证据的更详尽讨论感兴趣的读者,或许可以阅读 T. S. 阿什顿(T. S. Ashton)的《工业革命》,或 F. A. 哈耶克(F. A. Hayek)主编的《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
在工业革命发生的当时,许多反对声音来自保守的地主乡绅,他们抱怨奢侈品和个人独立正在腐蚀工人阶级。这是一个奇特的讽刺:时间竟让这些绅士成为了现代自由派和社会主义者的知识盟友——他们当年的言论常常被后者直接引用为权威——尽管后者攻击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的理由截然不同。现代自由派会声称,是国家的立法——限制工时、禁止童工、推行安全法规以及其他种种违背自由放任原则的措施——带来了社会进步。但证据表明,立法始终是进步的结果,而非进步的原因。只有当大多数工人已经实现了每天十小时工作制,为之立法的政治条件才算成熟。
上一章:
《自由的体制》第四章 罗宾汉的背叛下一章:
《自由的体制》第六章 垄断(上):如何输个精光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emini-2.5-pro,校对 Jarrett Ye
原文:daviddfriedman.com/Machinery 3rd Edn.pdf#page=40.12
作者:David Friedman
本译文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译者观点
译者:这章和我的认知差异太大了,所以我让 AI 进行了一下 fact check,仅供参考:
论点 1:「富人变得更富了,但贫富差距……一直在缓慢缩小。」
核查结果:此论断在当时(1973 年)具有一定事实依据,但已不符合近几十年来的趋势,因此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是「过时的」或「不准确的」。
- 时代背景(写作时): 在弗里德曼写作的时期,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一个被称为「大压缩」(The Great Compression)或「战后黄金时代」(Trente Glorieuses)的阶段(约 1940 年代至 1970 年代)。在此期间,由于多种因素(包括高税率、工会力量强大、福利国家扩张等),收入不平等现象确实在缩小。因此,他观察到的「差距缓慢缩小」符合当时的历史趋势。
- 当前数据:自 1980 年代以来,这一趋势发生了逆转。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现象显著加剧。
- 收入不平等: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数据,1979 年至 2019 年,美国收入最高 1% 家庭的实际税后收入增长了 241%,而收入最低 20% 家庭的实际税后收入仅增长了 90%。
- 财富不平等: 美联储的数据显示,到 2023 年底,美国最富有的 1% 人口拥有全国 30% 以上的财富,而底层 50% 的人口仅拥有约 2.5% 的财富。这种集中化趋势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加剧。
结论: 弗里德曼的观察捕捉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时期,但这个时期已经结束。宣称贫富差距「一直在缓慢缩小」在今天来看是错误的。
论点 2:「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不平等的减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各种或多或少是资本主义的社会里,似乎都发生得相当稳定。」
核查结果: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与论点 1 同样是「过时的」。
- 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这是正确的。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全球范围内的绝对生活水平,如人均 GDP、预期寿命、识字率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尤为明显。
- 不平等的减少: 如上所述,这仅适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约 1940-1970 年代),而不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普遍规律。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详细论证,20 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不平等的下降是一个历史例外,而非资本主义的常态。
论点 3:「自由主义措施往往会伤害穷人……并加剧不平等……我们所经历的日益平等是『尽管』有这些措施,而不是『因为』这些措施。」
核查结果:这是一个高度争议的意识形态观点,而非普遍接受的事实。
- 定义: 在此语境下,「自由主义措施」通常指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如福利计划、最低工资、累进税、政府监管等。
- 作者的观点(自由意志主义/古典自由主义): 弗里德曼的论点是,这些政府干预措施会扭曲市场,制造依赖性,最终损害经济效率,从而伤害到穷人。例如,他可能认为最低工资导致失业,福利金削弱工作意愿。
- 主流经济学观点: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所谓的「自由主义措施」在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 税收和转移支付: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分析一致显示,美国的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系统(如社会保障、食品券 SNAP、劳动所得税抵免 EITC)显著降低了税后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和贫困率。
- 实证研究: 尽管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的确切影响存在学术辩论,但许多研究发现其对减少贫困有积极作用,且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有限或不存在。
结论: 宣称这些措施「伤害穷人、加剧不平等」是一个基于特定经济理论的论断,与大量实证数据相悖。大多数分析认为,虽然这些政策可能有其成本和效率问题,但它们的净效应是减轻了贫困和不平等。
论点4:关于资本回报率与工资增长率的比较。
核查结果:其中关于工资增长率的数字(5-10%)具有误导性,其核心逻辑与当前主流研究相悖。
- 「总工资每年增长 5% 到 10%」: 这个数字非常高,且不现实。这可能是指名义工资在某个高通胀、高增长的特定时期的增长率,但它绝不是一个历史常态。在大多数时期,实际工资(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年增长率要低得多,通常在 1-3% 之间,甚至在某些时期停滞或下降。
- 核心逻辑: 作者认为,如果总工资增长率(g)接近或超过资本回报率(r),那么资本家的相对财富就会下降。然而,托马斯·皮凯蒂的核心论点 r > g (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更好地描述了历史的常态。因为工资增长率长期来看与经济增长率(g)趋同,所以通常情况下 r > 工资增长率。这意味着,财富(资本)的增长速度往往快于经济(和工资)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财富不平等加剧。
- 资本家消耗收入: 作者提到资本家会消耗部分收入,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足以扭转 r > g 带来的长期趋势,除非消耗比例和税率极高。
结论: 作者对工资增长率的估计过于乐观,其核心机制的假设与皮凯蒂等经济学家通过大量数据得出的结论相反。
论点 5:「这个国家(指美国)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随时间变化,但没有持续增加。」
核查结果:这个说法在当时是准确的,但现在已经不再成立。
- 写作时期: 在 20 世纪中叶,美国的劳动收入份额(Labor Share of Income)相对稳定,因此资本收入份额(Capital Share of Income)也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 当前数据: 自 1980 年代以来,尤其是在 21 世纪,美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出现了明显的、持续的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资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相应地持续增加了。这一现象在许多其他发达国家也能观察到。这直接反驳了弗里德曼当年的观察。
总结
这段文字是其作者在 1973 年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数据得出的结论。
- 时代局限性: 文中关于「不平等正在缩小」和「资本份额没有增加」的论断,虽然在当时有数据支持,但已经被过去 40 多年的历史趋势所推翻。将这些观点应用于当今世界是不准确的。
- 意识形态色彩: 文中关于「自由主义措施伤害穷人」的论断,反映了作者的自由意志主义立场。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观点,与大量关于政府福利和税收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相悖。
- 数据和逻辑: 对工资增长率的估计过于乐观,其关于财富积累的内在逻辑与当代关于不平等研究的核心发现(如 r > g)不符。
总而言之,这段文字作为理解 20 世纪中叶某种经济思想的文献具有历史价值,但其核心事实论断和预测在今天来看大部分已经过时或被证明是不准确的。
参考
1. 第四章 罗宾汉的背叛 ./1930051691752956050.html2. 第八章 剥削与利息 ./193006014326715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