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学校管理发型男生像猕猴桃,女生像爱探险的朵拉,如果成绩与发量有关,谢谢开玩笑就算是牛顿来了也顶多上中专。考入高中后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摄像头,老师开班会的时候还在讲“勇敢做自己,生活没那么多观众”[允悲]谢谢:就这个监控强度,没有观众全是私生饭。谁懂这种跟明星共情的感受,“特别希望老师们关注我的作品,远离我的生活”。谢谢的脱口秀听下来又心酸又好笑你说呢?

首发于:高中是什么样的啊?很青春吗? - 知乎
每周都会有德育处的老师来突击检查,男生的头发不能超过一指宽,女生头发不能盖住耳朵,不能碰到肩膀。
我们德育处检查的老师是一名手小的女老师,她会先扫一遍班上学生的发型,然后用手掌去插到“嫌疑人”的头发里,如果头发能从她指间伸出来,就不合格,这人就成了“犯人”。然后要扣班级德育分,每周一国旗下讲话通报批评。至于“犯人”,会被带走,用剪刀把长的部分剪掉。
还有早上第二节课后的课间操期间,会有人来检查垃圾桶,不能有垃圾。是的,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
当然,有人肯定会反驳,说这是为了防止垃圾桶里的垃圾发臭。但问题是这是第二节课课后啊!前两节课课间是不准丢垃圾吗???你说每天晚自习结束后清空垃圾桶我还能理解,毕竟有些垃圾过夜了真会臭。但为什么不在早读前或者晚自习后检查呢?因为这个时间点老师还没来或已经溜了!
反正就是他们怎么方便怎么来,学生什么体验是一点也不考虑一下。
还有很多逆天操作,但毕竟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很多事情已经想不起来了。感觉那段记忆中有很多空白。离开高中后感觉自己变了个人似的,就跟改过自新的犯人回归社会一样。
关于为什么现在的学校教育是这个样子,还得从普鲁士说起:
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原创文章《现代学校教育必将灭亡?浅谈普鲁士工厂教育体制的始与终》
现代的学校教育体制起源于 18 世纪的普鲁士。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社会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普鲁士教育体制在此时应运而出,旨在为工厂培养大量掌握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的年轻工人。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普鲁士的学校就要求儿童在学校不可随意走动、不可随意上厕所、不可抱怨、不可违抗命令等等,目的在于使未来的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高强度工作并且服从工厂的管控。此外,普鲁士的学校还对学生加以思想灌输,旨在培养「诚实、勤劳、可靠并且热爱普鲁士,热爱国王的新一代」。
由于普鲁士工厂教育体制对于劳动力培养的高效率以及推动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作用,该制度迅速扩展到其他工业国家。在今天,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建立在普鲁士系统的基础上,其目的也基本不变,依然是为了培养大量劳动力。
比如美国的现代学校教育也始于普鲁士:
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反对学校:美国公共教育束缚我们孩子的手段及目的 - 知乎》
强制性的大规模学校教育在美国真正扎根是在 1905 年至 1915 年之间,尽管它的构想要早得多,并在整个 19 世纪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被推行。造成这种家庭生活和文化传统巨大变革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1) 培养好人。
2) 培养好公民。
3) 使每个人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
尽管学校实际上往往难以达成这些目标,这些目标至今仍被频繁提及,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接受它们,作为公共教育使命的体面定义。但我们大错特错了。雪上加霜的是,国内文献中关于强制学校教育真正目的的论述不胜枚举,而且惊人地一致。例如,伟大的 H. L. Mencken 在 1924 年 4 月的《美国水星》杂志中写道,公共教育的目的并非向年轻人传授知识并启迪智慧……事实远非如此。其目的仅仅是尽可能地将个体降低到同一安全水平,培养和训练标准化的公民,压制异议和创新。这是公共教育在美国……以及其它任何地方的目的。
我们的教育体系确实起源于普鲁士
考虑到 Mencken 是一名讽刺大师,我们或许会误以为这段文字只是夸张的讽刺。然而,他的文章深入探讨了我们教育体系的根源,追溯到那个虽已消逝却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军事强国——普鲁士。尽管 Mencken 清楚我们刚与德国(普鲁士文化的继承者)交战,他在这里的态度却是极其严肃的。我们的教育体系确实起源于普鲁士,这一点确实令人担忧。
一旦你留意,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实:我们的学校有着普鲁士血统的证据比比皆是。William James 在本世纪初就多次提到这一点。Christopher Lasch 在 1991 年的著作《真正且唯一的乐园》中的主人公 Orestes Brownson,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就公开反对美国学校的普鲁士化。Horace Mann 在 1843 年向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提交的《第七次年度报告》,实际上是对腓特烈二世的普鲁士的赞美,并呼吁将那里的教育体系引入美国。考虑到我们早期与那个理想国的联系,普鲁士文化在美国的影响力巨大并不令人意外。在独立战争期间,一位普鲁士人担任了华盛顿的助手,到了 1795 年,已有众多讲德语的人在此定居,以至于国会考虑出版德语版的联邦法律。但令人震惊的是,我们竟如此热切地采纳了普鲁士文化中最糟糕的方面:一个故意设计来生产平庸智力、残害精神生活、显著地剥夺学生的领导力,并确保公民顺从且残缺的教育体系——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民众「易于管理」。
我从 James Bryant Conant 那里首次了解到美国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Conant 在哈佛大学担任了二十年的校长,还是一战时的毒气专家,二战中原子弹项目的执行官,二战后美国驻德国高级专员,堪称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没有他,我们可能不会有今天这种教育风格和标准化测试,也不会有,像位于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著名的哥伦拜恩高中那样,一次容纳 2000 到 4000 名学生的大型高中。我退休后不久,偶然读到 Conant 在 1959 年的长篇论文《儿童、父母与国家》(The Child the Parent and the State),他不经意间提到现代学校是 1905 年至 1930 年间的「革命」产物,我对此感到非常好奇。革命?他没有详细说明,但确实指引好奇者和不知情者去阅读 Alexander Inglis 在 1918 年的著作《中等教育原理》(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书中提到「人们通过一位革命者的眼睛看到了这场革命」。
Inglis(哈佛大学的教育讲座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明确指出,这片大陆上的强制学校教育和 19 世纪 20 年代普鲁士的目的一样:成为新兴民主运动中的第五纵队(第五纵队指隐藏在对方内部、尚未曝光的敌方间谍),新兴民主运动威胁要赋予农民和无产阶级在谈判桌上的发言权。现代工业化的强制学校教育,旨在外科手术式地切割下层阶级未来可能的团结。
学校教育通过学科、年龄分组、持续的考试排名以及其它许多更微妙的方式来分化孩子,无知的大众在童年时期就被分离,他们重新整合成一个危险的集体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现代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
Inglis 将现代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细分为六个基本功能,对于那些天真地相信前面提到的三个传统目标的人来说,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他们大吃一惊:
1) 调节或适应功能。学校旨在培养对权威的固定反应习惯。这当然完全排除了批判性判断。它也几乎摧毁了教授有用或有趣材料的想法,因为通过让孩子们学习去做愚蠢且无聊的事情,你才能测试他们是否具有条件反射般的服从性。
2) 整合功能。这完全可以被称为「规训功能」,因为其目的是使孩子们尽可能相似。随大流的人是可预测的,这对于那些希望驾驭和操纵大量劳动力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3) 诊断与指导功能。学校旨在确定每个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当角色。这是通过在档案上记录数字和轶事证据来完成的。就像「你的终身档案」。是的,你确实有一份。
4) 区分功能。一旦他们的社会角色被「诊断」,孩子们就会被根据角色分类,并只接受与其在社会机器中的位置相称的培训——绝不多走一步。所以,让孩子完成自我实现的想法就到此为止了。
5) 选择功能。这并不是指个人选择,而是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该理论适用于他所谓的「优势种族」。简而言之,这个想法就是,通过有意识地尝试改良种群,来加速自然选择的过程。学校的目的是通过低分和补课等惩罚措施,给不合格的学生贴上标签,让他们的同学确信他们低人一等,然后高效地把他们排除在折偶范围之外。从一年级就开始,所有这些不起眼的羞辱都是这个目的:把污垢冲进下水道。
6) 预备教育功能。这些规则所暗示的社会系统需要一个精英团队来管理。为此,一小部分孩子将悄悄地被教导如何管理这个持续的项目,如何监督和控制一群被愚弄和驯化的民众,政府便可安然运作,而公司永远不缺温顺的劳动力。
不幸的是,这就是我国强制公共教育的目的。为了避免你认为 Inglis 是一个孤立的、过于愤世嫉俗的教育批评者,你应该知道他并非孤军奋战。Conant 本人,基于 Horace Mann 等人的理念,不懈地为设计一个沿同样路线的美国学校系统而奋斗。像 George Peabody 这样的人,资助了整个南方的强制学校教育,他们肯定明白,普鲁士系统不仅有助于创造无害的选民和温顺的劳动力,还能培养出一群无脑的消费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工业巨头认识到通过公共教育培养和管理这样一群人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其中包括 Andrew Carnegie 和 John D. Rockef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