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滴答清单新更新的艾宾浩斯记忆法重复规则怎么利用?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83 👍 / 20 💬

问题描述

新更新的软件新加入了一个艾宾浩斯记忆法的重复规则,但是毕竟这是个清单app,不是像其他学习app一样直接和记忆法的结合,很好奇要怎么才能把这个功能充分利用起来?


艾宾浩斯记忆法这么一个杜撰的东西,居然 @滴答清单 还能一起传谣。

但凡去看看艾宾浩斯的原著,或者艾宾浩斯的 wikipedia 页面,也不至于把这玩意当真。

Classics i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真的,他的数据有归档记录:

但这只是他测试的几个复习时间点,和是否是合适的记忆时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另外这表上的时间是 20 分钟、1 小时、8.8 小时、1 天、2 天、6 天、31 天,和滴答清单上的 1 2 4 7 15 也完全对不上。

历史上有给出复习时间表的研究者也不少,比如 C.A. Mace 在 1932 年 Psychology of study 一书中提出了 1 天、2 天、4 天、8 天的复习间隔:

https://archive.org/details/psychologyofstud00mace/page/38/mode/2up

还有 Paul Pimsleur 在 1967 年的论文 A Memory Schedule 中提出了 5 秒、25 秒、2 分钟、10 分钟、1 小时、5 小时、1 天、 5 天、25 天、4 个月和 2 年的间隔: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540-4781.1967.tb06700.x

至于这些时间表是否是合理的,我只能说记忆的遗忘速度和记忆的材料有很大的关系。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材料不尽相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时间表也是很正常的。墨墨背单词也有自己的一套复习间隔(1 天、3 天、5 天、7 天……):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98259/answer/2125871191

Andy MatuschakMichael Nielsen 的《量子国度》的间隔为当天、1 月、3 月(很夸张吧?但是 Andy 公开的数据表明有一半的读者在 1 个月后回忆率在 85% 以上)

所以,没有普遍适用的安排表,真要对不同材料给出相应的复习安排,还是得需要相关的算法支持,比如 Anki 使用的 SM-2 算法:

不过这个算法是 Wozniak 在 1987 年开发的,虽然现在很流行,但也很落后了。SuperMemo 的算法已经发展到 SM-18 了。最近几年也有挺多间隔重复结合机器学习的论文在研究新算法,我最近投 KDD 的论文也是做这个方向的,可以期待一下。

最后为了避免偏题,我回答一下怎么把这个功能用起来: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让记忆成为一种选择[1],但交由计算机处理时间安排的价值,更在于动态地安排和选择要复习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间隔重复记忆系统[2]的功效来自于它编程注意力的能力(可编程的注意力)。不如把它想成「大脑的{cron}」(注:cron 是类 Unix 操作系统下的定期任务管理系统。)

间隔重复的核心理念——根据一定的时间表自动安排任务,并适时展示——可以在很多软件和领域中应用。我把这个概念叫做 间隔一切

一些例子:

叶峻峣:【翻译】可使用间隔重复系统对注意力编程

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参考

1.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使记忆成为一种选择 ./397582470.html
2.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 ./404257681.html
3. 同时阅读上百篇文章?渐进阅读之程序员视角(IRAPP) ./307996163.html
4. 穿越时间的文本 ./395283887.html
5. 间隔重复对于逐步完善灵光一闪可能有用 ./415857130.html
6. 间隔重复可以降低对收件箱进行维护中破坏性操作风险 ./438631838.html
7. Readwise ./449726755.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