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家长吐槽新版教材「防自学」,是合理质疑还是教育内卷下的焦虑?教材设计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325 👍 / 140 💬

问题描述

今年8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最新版教材已于今年秋季新学期陆续投入使用。其中数学教材仍遵循“一标多本”原则,即同一个课标,有着人教版、北师大版、北京版等不同版本。

秋季开学以来,家长们对新教材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有几位本身就在教育领域工作的家长称,现有数学教材“知识点藏在习题里、结构跳跃、难以自学”。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长甚至认为教材开启了“防自学”模式,随着教材中情境化学习的占比越来越高,想要从教材目录中梳理出一个完整的学习脉络越来越难了。

(部分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小学数学教材“防自学”?真相来了


这不得邀请一下防自学概念的提出者 @飞鸳甃 (至少我最早是从他那里了解「防自学」的)。问题的前半部分就交给他了。

后半部分怎么又一转服务于课堂教学?我认为能够自学的教材才是重点。如果一个学习者自己学不懂,你给他配一个老师或许可以有较大帮助。但是如果是 50 个学生呢?每个学生的疑惑各不相同,老师怎么答的过来?况且,根据「教学的连贯与干扰问题」[1],大规模教育存在固有缺陷:同样的知识片段可能会帮助一个孩子,而伤害另一个孩子。

所以我接下来就只论述如何编写服务于自学的教材。

一个适合自学的教材应该有哪些特点

以上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好的文字解释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章

Thoughts Memo:如何促使人们创作更多优秀的解释文章?一些策略及其背后的假设Thoughts Memo:为什么垃圾教材遍地走?关于解释的科学。Thoughts Memo:别跟教材客气:优质(数学)书籍挑选指南Thoughts Memo:为概念创作架空的「前世今生」


参考

1. 教学的连贯与干扰问题 ./359061669.html
2. 解释材料中假设了工作记忆容量是无限的 ./591675068.html
3. 概念发现故事 ./557148086.html
4. 好动机有什么特点? ./587804911.html
5. 虚假动机 ./580137276.html
6. 定义压轴 ./654018059.html
7. 管理学习中的微动作 ./657926848.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