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ChatGPT 出现后,那些靠知识记忆取胜的教育模式会被颠覆吗?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2246 👍 / 192 💬

问题描述

一、人工智能让现有优势荡然无存

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

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

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

我想,在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能更有意义。

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我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我们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在今天,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所以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当前和未来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

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不久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报道说有两台机器人,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满分150分)。而这还只是个开始,据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参加全部高考。

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二、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

我在教学实践中强烈地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爱因斯坦说过两句话:“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觉得是我们过去比较忽视的。

受此启发,我提出一个简单的假说: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

人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识积累得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相应减少,所以创造力并非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为什么?因为我们后来学的知识都是有框架和设定的,不管什么知识都是这样。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你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知识框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挑战是错的,因此受到打击和否定,客观上便压制了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连爱因斯坦都曾经感叹:“好奇心、想象力能在正规教育中幸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这两者的合力让我们判断教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困难,但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辍学的学生反而很有创造力。

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清华钱颖一院长:Chatgpt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我倒是希望真的能颠覆这种靠知识记忆取胜的教育模式。

我现在已经有一套流程可以利用 ChatGPT 和间隔重复软件来将教材体系化地塞到脑子里。

以高中生物为例:

只需要告知 ChatGPT 如何从文本中制作抽认卡,并提供教材内容给它,它就会按照指定格式,从给定的文本中生成问答,方便学生进行自我测试,以提高记忆效果。

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方便的利用测试效应来记忆知识。关于测试效应的文献,请见:

叶峻峣:(2/5) 高效学习的间隔重复——文献综述之测试效应

然后,我们还可以将这些问答内容导入到间隔重复软件中,比如 Anki、SuperMemo 等等。

这类软件会使用间隔重复算法,给学习中规划每日复习任务,借助间隔效应增强长期记忆。关于间隔效应的文献,请见:

叶峻峣:(3/5) 高效学习的间隔重复——文献综述之间隔效应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能够自动化地从考试的知识范围内生成大量问答卡片,然后安排较优的复习时机,科学有效地将知识塞入自己的记忆中。

如果这种方式普及,只要考试依然是考察对固定范围内的知识的记忆程度,那么就不再有任何可以通过投入更多金钱来提高考试效果的方法。穷人与富人的孩子之间将不再存有差异。大家能比拼的只有每天投入在记忆上的时间,还有天生的记忆能力。从而达到真真的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不过还是得每个省按照考生比例招生才行)

然而,更荒谬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在这场比拼记忆的竞争里,所有学生都是受害者。高效的学习方法,却要为荒谬的筛选机制服务。不论是天资聪颖的学生,还是刻苦勤奋的学生,都得在这无聊的考试中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从原来的一天记忆 8 小时,变成了 996,007,7/24,成为无情的记忆机器。

到了那一刻,或许才会有人反思:明明已经有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学习能够创造价值的知识,去参与这个社会的生产,创造价值,实现自己?为什么还要去内卷,去零和博弈?

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在造成更大的伤害之前发生改变,能在学生全部变成机器之前发生改变。

但是将希望寄托于他人,是不切实际的。学生不能永远等待他人的施舍。


相关内容

多国学校禁止学生使用 ChatGPT,如何评价这一现象?经常使用 ChatGPT 都有哪些利弊?叶峻峣:如何写出好卡片:利用间隔重复创造理解叶峻峣:学习需要自由

本回答中用到的 ChatGPT 的 Prompt

我希望你能作为一个专业的抽认卡制作者,能够根据我提供的文本制作抽认卡。

制作抽认卡的说明:
- 一张抽认卡包含一个问题、答案和其他细节
- 保持抽认卡的简单、清晰,并集中于最重要的信息。
- 确保问题是具体的、不含糊的。
- 使用清晰和简洁的语言。使用简单而直接的语言,使卡片易于阅读和理解。
- 答案应该只包含一个关键的事实/名称/概念/术语。
- 关于答案的更多信息应始终放在"细节"一栏中。

请将你制作的卡片以markdown表格(问题/答案/细节)的形式输出,不要有任何额外的文字。

如果你明白,请回复:"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创建抽认卡。请为我提供文本"。

间隔重复的算法研究

叶峻峣:KDD'22 | 墨墨背单词:基于时序模型与最优控制的记忆算法 [AI+教育]叶峻峣:我是如何在本科期间发表顶会论文的?(内含开源代码和数据集)


← 返回目录